分享

民国旧事:电报里的“韵目代日”

 晨钟声鸣万物欣 2023-08-1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在中华民国史上,有几封著名的电报,如“艳电”、“皓电”、“铣电”等,以及几次著名的事件,如“马日事变”、“文夕大火”等,都是以当日电报编码来代称日期,这些后来成为约定俗成的专有名称,令人过目难忘。但是,现代人看了不知所云,甚至有一头雾水之感。

这就是以韵目代替日期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简称为“韵目代日”。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和使用电报后,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电报也随之传到了中国。

图片

反映中国清朝末年架设电报线场面的明信片

1877年,清政府在津沪间试设同城电报,并相继建成上海行辕至制造局电报线及天津督辕至机器局电报线,这是我国自办电报业务的开端。

清朝开通电报之初,迅速被官商运用。但当时发送电报,按字论价,费用十分昂贵。因此,节约电报的用字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可谓到了“惜字如金”的程度。

图片

这份1939年3月的“交通部电报局报费收据”显示,46个字的电文,需要18.40元。(图片源于网络)

在电报中,发出的月份日期就占了好几个字。于是,利用传统的《平水韵》,以韵目代替日期的一种新的纪日办法,就应运而生。

据说,发明“韵目代日”的是晚清一代奇人——外交家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同治七年的状元,曾任驻俄、德、奥、荷大臣;主要撰著有《元史译文证补》30卷。

图片

洪钧画像

洪钧一生以恣肆狂放而著称。他50那年,浑然不顾舆论压力,在已有一妻一妾、而且自己处于父丧期间,纳了一个14岁的歌伎为妾,并以出使四国大臣之尊,带着这小妾周游欧洲列国,一时各国轰传这位“东方美人”。

洪钧于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病逝,其小妾脱离洪家,重操青楼旧业,改了个名字,即后来大名鼎鼎的——赛金花。一时艳绝十里洋场,从此还有了一部名作《孽海花》。

图片

网上误传甚广的所谓“洪钧与赛金花结婚照”,从男式衣着即可判断,照片拍摄的时间已是民国时期;而洪钧早于1893年去世。这张照片是1918年6月,赛金花与江西民政厅长魏斯炅(1873~1921)在上海结婚,改名魏赵灵飞。婚后仅三年,魏斯炅因病去世。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洪钧发明了中文电报中的月日代码,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逐次代表一至十二月(古人也有此纪月法,却是以十一月为子始)或十二个时辰;这可以说是传承古法。

二是“韵目代日”,以金代编修的《平水韵》的韵目来代替日期,这则是一种创新。

图片

韵目代日表(点击可看大图)

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序排列,叫做韵目。宋时的《广韵》分为206个韵目,金代的《平水韵》则合并、精简为106个韵目,一直沿用到民国。

现代汉语的音韵是13辙或18韵;所以,当代的大多数人对《广韵》或《平水韵》都十分的陌生。

此,对于诸如“艳电”、“皓电”、“铣电”,以及“马日事变”、“文夕大火”等,现代人看了不知所云,甚至有一头雾水之感。

图片

《大阪每日新闻》(号外)刊登汪精卫发表的“艳电”(图片源于网络)

但是,对于晚清民国那时候的传统文人而言,《平水韵》是起码的基本功课,烂熟于心,张口便来。这些历史上的专有名词,他们基本是望眼即知,即时对日。

因此,当时不仅在电文中,甚至在文人书生的日记里,也以韵目代日,甚至成为一时的风雅。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电报日期的替代方法,现将“韵目代日”的具体情况,分列如下:

1-15日的前十五天,用的是韵目上平声的全部:1日(东)、2日(冬)、3日(江)、4日(支) 、5日(微)、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

此后16-25日的十天,用的是韵目上声的十个: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

再后面26-30日五天,是韵目去声的五个: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最后是使用公历后的:31日(世、引)。 

图片

这份发自27日的电报,即以“感”代替“二十七日”;说明当时在使用上,也未必严格遵守以去声的“沁”代替。(图片源于网络)

有意思的是,原来按规则“30日”该用“陷”,但是人们忌其不吉利,特别是在军事上更是大忌,所以遂以传统常用的“卅”字代替“三十日”。后来,引入了公历三十一日,人们便用“世”或“引”字来代替,“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形似阿拉伯数字31,这两个都是以形似而作为替代的字。

以下是民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韵目代日”的电报或事件——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那封给蒋介石的著名叛逃电报,由于是29日(艳),即称为“艳电”。

1938年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火烧长沙,因是在12日(文)晚上(夕),就称之为“文夕大火”。

1947年12月24日,白崇禧从汉口发出呼吁蒋介石停战电报,12月(亥)24日(敬),史称“亥敬电”等。

图片

除了地支代月、韵目代日外,还有地支代时辰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精简电文。

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朱德、彭德怀给林彪的作战电文,落款是漾(23日)巳(10时)。 

在中国的电报领域,这种方法从晚清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