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陈年福教授,白洞甲骨文艺术展中的学术传承、创新与发扬

 敦行斋 2023-08-17 发布于上海

由汉仪股份、798文化科技主办,798CUBE、汉仪传媒承办,国图创新、博物汉字联合发起的为期三个月的“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艺术展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在北京798CUBE举办。活动以“挖掘汉字创新力量”为主题,推动甲骨文与汉字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旨在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

“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艺术展

本次白洞甲骨文艺术展特别邀请甲骨文研究专家陈年福教授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陈年福教授曾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在甲骨文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二十多年,在甲骨文字考释、词汇研究、甲骨文文本数字化方面有深入研究,出版了大型甲骨文文本材料工具书《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与《殷墟甲骨文辞类编》两种,其他甲骨文研究论著多种。

展览现场甲骨文片(复制品)

谈及白洞甲骨文艺术展,陈年福教授称赞本次展览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甲骨文的了解,吸引更多对甲骨文感兴趣的有志之士投入到甲骨文研究领域。陈年福教授认为,将当代艺术与古老的甲骨文结合起来这一做法好处颇丰。从古老的笔墨纸砚到摩登的视听盛宴,以更适于当代观众接受的演艺艺术形式展示甲骨文的独特魅力,寓教于乐,有助于激发文化共鸣。

展览现场当代方式与甲骨文文化结合

以下是采访详细内容:

陈年福教授

Q:白洞甲骨文艺术展主打的是汉字文化和艺术的对话,是比较跨界的,您如何看待用艺术的形式对甲骨文进行表意的行为?为什么会选择做这样的艺术展的学术顾问?

A:甲骨文是现在所能发现的最早的汉字,虽然本质上是一种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但这一符号最大特点是构成文字形体的两种主要部件形符和声符,形符不用说是用形象来表意的,就是声符也是借用具有形象的形符字来充当的,因此都是以形象来表意的,汉字被称为表意文字,正是源于甲骨文从一开始便具有的这一形象化特点。因此用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古老的甲骨文完全是可行的。我们自古以来的书法艺术就是一个明证。进入当代,用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甲骨文当然也水到渠成。做为一个甲骨文研究者,我很乐意参加与甲骨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希望自己的参与能够为甲骨文与汉字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Q: 您有关注近年来互联网上的“甲骨文热”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甲骨文研究科普的队伍,例如博物汉字,您觉得怎么样?有什么话说给对甲骨文感兴趣的年轻人和学生吗?

A: 我也关注到了近年来互联网上的“甲骨文热”。我认为这是随着传统文化的热而兴起的。甲骨文因为是最早的汉字,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是平常不被一般大众所了解的文化。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这一又短小又形象的媒体形式为人们所接受与运用,有一些年轻人用这一形式来做甲骨文知识与文化的普及,出现了一些很有创意的甲骨文文化产品,如博物汉字、甲骨文表情包等,也出现了一些专作甲骨文短视频的年轻人,如我的学生李右溪等,我觉得很好,这有利于更多的人们增进对甲骨文的了解,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觉得年轻人参与甲骨文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当然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其实从事者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甲骨文研究到现在,有时一个字就有多达十多种释文,要知道谁是谁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们要尽可能不以讹传讹,一定要传播正确的甲骨文知识。

陈年福教授(左二)担任白洞甲骨文艺术展学术顾问

Q: 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面向大众做甲骨文科普”这件事的?

A: 专家学者平时的研究工作十分繁重,很少有精力和时间来花在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上。但若有机会,还是会有很多的学者乐于参与一些相关的活动的。我知道就有不少的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如甲骨文等古文字方面,如清华大学的黄德宽先生、李守奎先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宋镇豪先生、上海博物馆的葛亮先生等人就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

Q: 汉仪作为展览主办方之一了解并关注到甲骨文,围绕甲骨文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例如汉仪陈体甲骨文,例如此次艺术展,还有甲骨文文化节。您听说过这些项目吗?感觉怎么样呢?认为有什么样的意义?

A: 我对汉仪还是比较熟悉的。汉仪较早地关注甲骨文,并且做了一些甲骨文字体,如陈体甲骨文,我还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一款标准版的甲骨文字体。他们的甲骨文字体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次由他们来组织这个艺术展及相关的甲骨文文化节等活动是非常合适的,我虽然没有全部参加,但这次身临感受,还是觉得很震撼,让人耳目一新,新的艺术形式与古老的甲骨文题材的结合, 非常有生气,让古老的甲骨文字产生了新的活力,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Q: 您对于未来甲骨文社会传播的期望是怎样的?

A:作为最早的汉字,甲骨文有4千多个单字字头,但能够认识的字还不到一半,还有很多甲骨文辞的意思我们还不清楚。我觉得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甲骨文研究队伍中来。对未来甲骨文的社会传播,我的期望是:一方面普及现有的已经认识的甲骨文字,可以通过举办更多的活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阐释与表现甲骨文字,让更多的人通过甲骨文来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甲骨文感兴趣,最终直接参与到甲骨文的研究中来,进一步壮大我们传统文化研究的队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