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大肉庄 我们在一开始学习耀州窑时,就一定会听到如此形容: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这句话的最早出处见于耀州窑遗址出土的「德应侯碑」,这块碑立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详细记述了宋熙宁年间,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一事,以及耀州窑的烧造情况。 居人以陶器为利,赖之谋生。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 ......击其声,铿锵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 《德应侯碑》拓片局部 在古代,金器、玉器的制作,可以说是站在了各类手工业技术的顶端,《新唐书·百官志》中就记录过“学习金银器制作需要四年,是诸多技艺中学习时间最长的”,也因此被认为是难度最高的手工业技术之一。 那么早在宋代,耀州窑就敢于在技术层面与金器、玉器相比,足见当时匠人对自己的严苛要求,当然也能从侧面一窥他们的自信。 我们也曾写过很多次关于耀州窑是如何“炫技”,今天我们就再以金银器作为比较,梳理一下耀州窑这一路的成长:从模仿再到超越。 ![]() ![]() 耀州窑青釉花形碗 | 肉庄五月·「虫二」展 ![]() 唐代花鸟纹银花口杯 | 大英博物馆藏 #1. 为什么要模仿金银器 大概从晚唐时期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窑口在生产瓷器时都流行以金银器作为学习样本,从南越窑到北方的邢窑、定窑,无一例外都是向这种趋势发展的。 ![]() 定窑白釉花口盘 | 肉庄七月「生如夏花」展 ![]() 唐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 ![]() 左:唐代银熏炉 | 陕西何家村窖藏 右:晚唐越窑青瓷云纹熏炉 | 晚唐钱宽夫妇墓出土 至于这种流行风尚的历史原因,我们之前也解释过: 普通人受阶级、财力限制,无法拥有金银制品,但又试图跟风这种富贵高级的生活方式,于是就会开始寻求低价材料,比如锡、陶瓷来做替代品。 有意思的是,这种跟风与模仿珍贵材质手工艺品的功能,其实在陶瓷的初创时期就已具备,比如我们可以在西周时期的陶器身上看到青铜礼器的影子,以及两汉陶器颇为喜欢模仿漆器。 当然聚焦回耀州窑身上,还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原因,当然也可以将此视为其独特的优势条件,那就是耀州位处唐代长安的京畿之地,离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市圈距离更近,则意味着相比其他窑口,时下流行的艺术样式与风格能够在更快的时间内传到耀州,供其学习模仿。 在耀州地区出土的诸多金银器也可证明 在当时耀州地区处于使用金银器的发达地带之内 ![]() ![]() 左:唐银春秋人物纹三足壶 ;陕西省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 右:唐银摩羯戏珠纹金花碗 ;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市 出土 ![]() ![]() 左:唐代花口银杯 ;右:唐代银菱形盘 陕西省铜川陈炉镇林场出土 #2. 初级模仿阶段 其实在一开始,尤其是唐至五代这段时期内,耀州窑对金银器的模仿都停留在一个比较稚嫩的刻意模仿阶段。 何为刻意呢?就主要表现在对金银器造型的机械复制上。 比如金银器上有多曲的花口花边、出筋带棱的造型 那我也要有 ☑️ ![]() 唐至五代耀州窑青釉花口碗 |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 五代 耀州窑青釉花口碗 | 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金银器中的盖盒、盖罐、鱼形壶受欢迎 那我们也生产☑️ ![]() ![]() 左:唐代鎏金银盖盒 | 何家村窖藏 右: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小盖盒 | 2019年3月纽约苏富比 成交价:35,000 USD ![]() ![]() 左:唐代素面圈足银罐 | 何家村窖藏 右:唐代棕黄釉弦纹盖罐 | 耀州窑遗址出土 ![]() ![]() 左:唐 摩羯纹金花银提梁壶 | 内蒙古博物院藏 右:五代耀州窑青釉双鱼壶 | 耀州窑博物馆藏 #3. 高阶「模仿」:从理解到超越 当然如果耀州窑一直停留在初阶的模仿阶段,那也就不可能拥有之后能立碑自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技术自信。 耀州窑之所以能成为耀州窑,就在于其能较为快速地走出初阶模仿阶段,不再局限于对金银器的造型进行打版“抄袭”,重要的是能在模仿金银器特有的技术方法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装饰技法与特色。 而唐代金银器最为特别的独家黑科技,便是「捶揲工艺」。捶,即敲打;揲,为打成薄片,就是利用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通过捶打,敲击,反复,直至器形和纹饰成型。 也就是说不只是在器形塑造上,如果想让器物拥有更为强烈立体的装饰效果,也需要用到捶揲工艺,使得金银器表面凸起,具有相应的纹饰。 ![]() 唐代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 何家村窖藏 这种立体凸起的莲瓣就是捶揲出来的 👇 ![]() 唐代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局部放大) | 何家村窖藏 基于瓷器材质的不同,耀州窑的工匠自然不能完全照搬「捶揲工艺」,但他们非常聪明,抓住了此种工艺的审美精髓,并结合了瓷器原料自身可塑性与黏结性强的特点,开创了两种独具耀州窑特色的装饰艺术。 第一种便是常见于五代耀州窑,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贴塑”,即在瓷器表面黏贴一些精心制作的贴塑造型。 ![]() 五代至北宋 耀州窑天青釉贴花龟纹碗一对 | 上善堂藏 你看,是不是就学到了 金银器这种纹饰立体感凸出的神韵 ![]() 唐代鎏金飞狐纹双桃形银盘 | 何家村窖藏 第二种,则为减地剔刻法,正好与做加法的“贴塑”相反,它在做一种减法:在器表上依据设计纹样进行剔刻,从而使纹样得以立体浮雕感呈现。 ![]() 五代 耀州窑青釉深剔刻执壶 |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 北宋早期耀州窑青釉深剔刻执壶 2007年纽约苏富比,成交价:668,200 USD 而这种剔刻风格到了宋代,则发展得更为成熟雅致,一举摆脱了原本金银器审美中的“胡风”异域特色,逐渐成为耀州窑一大品牌特色。 ![]() 五代至北宋耀州窑刻花碗 | 芝加哥美术馆藏 ![]() 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盘 |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提到耀州窑,自然是无人不知其刻花技术。 这便是耀州窑最为成功的地方所在,从一个打版“抄袭”的小作坊变成一个拥有独家技术的大品牌,哪怕千年以后,我们的市场也照旧在不断地为这种品牌效应买单。 ![]() 北宋 耀州窑刻缠枝牡丹纹盖碗 2022年5月香港佳士得,成交价:HKD 2,142,000 ![]()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蓉塘戏鹭纹嘟噜瓶 2018年5月香港佳士得;成交价:HKD 2,125,000 END 参考文献 李君: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浅析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