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磁州窑磁大师 ![]() 行炉,历史中,曾被公认为宋金时期的灯具。 而随着近十余年来,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的不断进步,此物被定为香炉的一种,名叫“行炉”。 ![]() 行炉是从佛事所用香炉中演化而来,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鹊尾炉”的器物。 唐代《法苑珠林》中有记载,“香炉有柄者曰鹊尾炉”。 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就有引路菩萨手持鹊尾炉的形象。至宋金,鹊尾已无,行炉开始流行。 ![]() 行炉的使用,可供于佛像前,也可在进行一种名为“行香”的佛事手持之,绕佛像缓步走三圈、七圈甚至更多,“行炉”的称谓即来源于此。 ![]() 北宋时,北方最为常见的瓷香炉是一种高足杯式炉,敞口,宽沿儿,不用炉盖。炉身高约10厘米,炉膛采用直壁或者斜壁(上收下放),炉腰较细,炉座一般呈喇叭状,座壁呈阶梯状或光面状。施釉一般采用白釉、黑釉、褐釉,一些也能看见刻花。 行炉是磁州窑长期制作的器皿,因为它本身的实用性,一直延续制作。当代磁州窑行炉制作工艺精美,造型丰富,也是收藏雅器。 ![]() 下面欣赏更多行炉的图片 ![]() ![]() ![]() ![]()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关于行炉的解说,明天为大家介绍更多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