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7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
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
义务关系。这些做法(?)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2.下列考
古发现能够实证古代西亚文明的是(?)①恰塔尔·休于遗址②《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③莎草纸残卷④《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在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如图)中,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
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社会结构等级化特征B.
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C.庄园制阻碍城市发展D.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4.如表为不同收入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表,其变化源于(?)国家
类型2005200820102015高收入74.565.861.454.9中等收入25.334.038.344.1低收入0.20.
20.30.4A.世界经济中心已南移B.新技术革命的推动C.世界经济多极化形成D.全球经济利益失衡5.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区是多民族聚
居地,为了对广大帝国实行有效管理,帝国规定境内各族人等只要皈依伊斯兰教,便是平等国民。据此可知,当时的阿拉伯帝国(?)A.通过宗教
手段加强国家治理B.推行民主政治以实现人人平等C.民族矛盾严重影响统治秩序D.经济文化水平有利于版图扩大6.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
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地区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
明(?)A.早期国家形成中产生了文字B.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农耕文明推动了文字的产生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
要7.“它扩展了人类活动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该材料描述的是
(?)A.早期殖民扩张的世界意义B.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C.工业革命开展的历史意义D.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8.据统计,12世纪至15
世纪,欧洲银行总计投资海外探险几十次,资金达几十万黄金。就连17世纪的威尼斯执政官多梅尼科·康塔里尼也认为,如果没有银行业,要维持
一系列贸易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引发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B.受到欧洲各国政府的关注C.得到了
欧洲银行业的有力支持D.促进了欧洲金融业的发展9.目前,世界上完全不进口任何粮食的国家或地区几乎已经不再存在了,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净
进口粮食。据统计,美国、加拿大、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的粮食出口总和占到世界粮食出口的91%。这反映了(?)A.世界粮食供给呈现出
集中化B.经济全球化重构了国际分工体系C.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极其严重D.粮食自给取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10.植物的传播交流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图是某种植物对外传播并在世界各地区种植的情况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植物是(?)?A.棉花B.咖啡C.马铃薯D.
茶叶11.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绘制的人物肖像画与西欧中世纪画家绘制的人物肖像画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是(?)A.光
线搭配明暗柔和B.作品构图巧妙C.注重心理活动刻画D.色彩艳丽饱满12.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
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
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C.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D.宗教改
革冲击天主教会13.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A.君主专制制度B.
封建身份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民主共和制度14.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
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这段话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即(  )A.
俄国农奴制度以奴役人为己任,是不道德的B.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C.农奴制的俄国不能保卫国家安全,危机日益加深D.农奴
制已成众矢之的,已被判处死刑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英国现行“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
的反作用”,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这说明,工厂法的制定(?)A.揭开了英国经济立法的序幕B.由机器大工业催生并推动C.是英国议
会改革的必然产物D.表明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16.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但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
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一?孔子指出:“子不语乱力怪种(违背常理或不易解说的事)……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敬而远之”。儒家学者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
亲仁”“仁者人也”“仁者心也”“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我效仁,斯仁至矣”,理学家张裁说:“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说:“仁者以天地
生物之心为心”。这些思想主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等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
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起年”:果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又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
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
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
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现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
思想的“根本命题”,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中
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
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批移入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华工与外国公司订有“契约”,契约规定这些华工的膳宿、路费均由公司预先垫付,为偿
还膳宿、路费,华工8年内必须为其雇主劳动,劳动期间毫无人身自由,是“变相的苦力奴隶”。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
展外交关系。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彼此都注意友好相待,互谅互让,最终达成一系列协议。协议规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要改善华工待遇
;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确立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则。——摘编自沙丁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
16-19世纪中、拉关系的演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后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19.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
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对历史及史前时期的建筑物等不动产、可移动文物(动产)、发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规定由教
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1889年,法国文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
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
术价位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摘编自顾军《法国文
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二近代以来,“海外洋商不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刘、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查各
国民政应行保存古迹事项,范围颇广……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几兵
燹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
点制定相应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另外,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
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法国文物保护的演进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颁布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历史价值。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
的一个文化舞台与文明平台。在此场域中,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交融、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
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
,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摘编自林少雄《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
点或整体)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
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
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
利义务关系。”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等方式,这些
做法为接下来的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做法,对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冲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国家信息,排除
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贵族权力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恰塔尔·休于遗址属于西亚新石器时代遗址;《吉
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具有很高文学和史料价值,不仅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学,也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化、历史、风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汉谟
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据以上分析,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人
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不属于古代西亚文明,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
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
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可以看出中世纪西欧,存在僧侣、骑士、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等级化特征明显,A项正确;材料强调
的是中古西欧的社会结构特征,并不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庄园制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可以看
出社会结构的特征,但不能反映分裂割据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5-2015年,高收入国家制造业
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越来越小,中等收入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越来越大,低收入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稳中有升。结合所学可知,由于
新技术革命的推动,高收入国家加大了对新兴技术产业的投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而中等收入国家及低收入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主要致力于制
造业的发展,B项正确;“世界经济中心已南移”说法错误,世界经济的重心依然在北半球,排除A项;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的
政治发展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排除C项;“全球经济利益失衡”是材料所呈现初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本题
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材料“为了对广大帝国实行有效管理,帝国规定境内各
族人等只要皈依伊斯兰教,便是平等国民”可知,阿拉伯帝国通过宗教方式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政体是君主专制,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帝国通过统一宗教信仰实现有效管理,没有反映当时各民族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文化水平,
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
美洲文明。根据材料“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地区包括玛雅人
、阿兹特克人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材料说明文字系统是国家为满足管理政府资源的需要而出现的,即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的原因,A项表述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A项;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是文字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B项;“农耕文明”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据“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
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可知,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
界相互隔绝状态,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的上升,D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与材料“.
.....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与题干内容不符,
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没有银行业,要维持一系列贸易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可知欧洲银行业有力支持了
新航路开辟,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银行业有力支持了新航路开辟,没有体现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银行业与新
航路开辟的关系,与欧洲各国政府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银行业促进新航路开辟,不是新航路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
.A【详解】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净进口粮食,同时“美国……粮食出口总和占到世界粮食出口的91%”,这说明粮食供应集中于少数国家,可见世
界粮食供给呈现出集中化,A项正确;国际分工体系并未重构,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粮食短缺问题,排除C项;“取决于”说法太绝对,排除D
项。故选A项。10.B【详解】结合地图信息不难看出,该植物起源于非洲地区,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在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地
区广泛种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咖啡,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棉花在美国南部地区大量种植,地图上也没有体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起马铃薯起源于美洲,排除C项;茶叶起源于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绘制的人物肖像画与
西欧中世纪画家绘制的人物肖像画有许多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时期的作品风格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气
息的人物形象,并且注重心理活动的刻画,C项正确;光线搭配明暗柔和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没有直接关系,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强调人的
作用和价值,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与作品构图是否巧妙没有关系,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与作品色彩艳丽饱满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12.C【详解】革命在概念在17/18世纪有明显
的差别。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因此革命被赋予了正义、神圣的内涵,C项正确;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较为明显
,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候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B项;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题干“有人认为
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
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选C;ABD项与英国无关,排除
。14.B【详解】材料强调了无论从社会良心、当代工业发展需要还是从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农奴制都是必须结束的,即材料强调封建农奴
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只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是对题意的重复,
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厂法的制定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而是由机器大工业催生
并推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厂法的地位,得不出揭开了英国经济立法的序幕,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中“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矛盾
,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思潮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C【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沿用至今的高频率交流电被爱迪生称
为“魔鬼的触角”,这说明当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阻碍,步履维艰,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之间的比较,无法得出特斯拉电的技术领
先爱迪生,A排除;高频交流电沿用至今,B排除;题干未涉及“信息时代”的相关内容,D排除。17.(1)根本命题:远离鬼神;仁义治国;
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任答两点)经济根源:农业经济占主导。(2)论证: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
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此处可以回答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②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
恢复孔孟学说。③宋朝时期,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思辨化发展;致于社会教化,对稳定社会,塑造民族品格起了重要作用。④
明清之际,部分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的思想,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倡实学,注重对以往经验的总结。【详解】(1)本题是特
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根本命题,据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违背常理或不易解说的事)……未知事人,焉知事
鬼……敬而远之”得出远离鬼神;据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得出仁义治国、以人为本。第二小问经济根源,据材料一“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可知,这反映了春秋社会转型时期的儒家以人为本、仁义治国的思想,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得出农业经济占主
导(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首先理解“儒家的入世精神”的本质在于强调社会责任,
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力争解决时代和社会现实问题。其次获取信息,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所学,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
,加以论证、说明,据材料一“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得出孔子的儒家入世精神为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
破坏,致力于儒学复兴;宋朝的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
商皆本和反对专制的思想等,以论证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论证过程,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表述明晰。18.(1)演变
:从间接往来到直接往来;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建交;从经贸联系扩展到政治、经济多方面往来。(2)因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拉美国家
赢得民族独立;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化转型;中拉有着遭受殖民侵略的共同经历。【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9世纪的
中国与拉丁美洲。根据材料一“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
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和材料二“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
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可得出从间接往来到直接往来;根据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批移人拉丁美洲”“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
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可得出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建交;根据材料二“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彼此都注意友好相待,互谅互让
,最终达成一系列协议。协议规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要改善华工待遇;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确立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
则”并综合以上两点可得出从经贸联系扩展到政治、经济多方面往来。(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与拉丁美洲
。考生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发展状况及中国和拉美国家共同的遭遇等方面分析作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拉丁美洲
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化转型;中拉有着遭受殖民侵略的共同经历。19.(1)趋势:由政府主导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范围
逐渐扩大。(2)相同点:强调政府的责任;注重调查和保护并举;分类保护。历史背景:近代文物流失现象严重;清政府认识到文物保护的价值及
其保护文物的立法实践;西方文物保护的启示;近代国际法的发展。(3)历史价值:推动学术研究;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和创造性。【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由材料一“规定由教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
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
可得出由政府主导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由材料一“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位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
、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可得出保护范围逐渐扩大。(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近代法国。第一问相同点,由材料一“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
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和材料二“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可得出强
调政府的责任;由材料一“1889年,法国文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
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和材料二“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点制定相应
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可得出注重调查和保护并举;分类保护。第二问历史背景,由材料二“海外洋商不
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刘、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可得出近代文物流失现象严重;由材料二“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
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几兵燹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及所学可得出
清政府认识到文物保护的价值及其保护文物的立法实践;西方文物保护的启示;近代国际法的发展。(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
国和近代法国。由材料一“1889年,法国文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
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及所学可得出推动学术研究;由材料二“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
为文明之观耀。”及所学可得出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结合所学可知,文物保护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20.观点:丝绸之路是
古代中外文明交融互鉴之路。论证:丝绸之路自公元前2世纪后期(汉武帝时期)开辟以来,就一直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也增进了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学习借鉴。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并最终为中国文化所吸收,实现了中国化,并对宋明理学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中国丝绸、瓷器的出口,影响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古代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对人类社会迈入近代发挥了巨大作用。总之,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一直扮演着中西文明交流的大动脉,古代不同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沿着这条路线交流学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论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的一个文化舞台与文明平台。”结合所学可得出论题: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文明交融互鉴之路。分别从汉朝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各种生产技术等外传;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说明。最后总结,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一直扮演着中西文明交流的大动脉,古代不同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沿着这条路线交流学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无误。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