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7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
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 )A.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B.促进东西方文化的
交流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
了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吸引力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
国的扩张与崛起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5000年文明启示录》中指出,一些人高高在上,使唤农民耕种收获、上缴余粮,供给士兵、祭司、
工匠、船员、驼队、矿工、伐木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艺的人员。随着这些人数量渐增,技艺日精,一个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社会由此形成。材料
表明(?)A.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联系B.社会分工推动了文明起源C.武力扩张促进文明的发展D.帝国统治扩大文明的范围4.互相学习、充
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
,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C.阿拉伯文化对于
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5.11世纪,佛兰德斯地区“新的城镇崛起了,旧的城市得到复兴并且日益扩大,郊区到
处是布业工人——织工、漂洗工、染工和其他工种的工人”,同一时期,位于英国利兹的一个工场以60人为一个生产小组,其中12人筛选清洗羊
毛,30人纺纱,12人织呢和修剪,剩下6人负责随机协助。这突出说明,当时欧洲(?)A.工业城市崛起B.工人来源广泛C.劳动分工深化
D.工场规模扩大6.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A.中古时期的世界B.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C.整体世界的发展D.世
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7.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英国作家理查
德·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据此可知,该航海
家及其船队(?)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之路8.《拉丁美洲史稿》书中提到:“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
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B.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C.说明地理环境决定
文明兴衰D.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9.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
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②鼓吹人性解放③主张“主权在民”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18世纪末期,欧洲大陆
的许多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特琳娜等都鼓吹自己是国家“第一仆佣”,以此拉拢人心。这表明了哪种思想在欧洲的盛行( )A
.人文主义B.君主立宪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11.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营养的改善,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人们往
往不考虑具体的土壤情况,毁林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到了清朝中后期,南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生态环境的危机,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饥荒,威胁社会
稳定。这说明(?)A.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剧增归因于高产作物的种植B.辩证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人口增长的利弊C.新的食品物种的引进导
致生态环境的危机D.人口过度增长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12.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与共和制
的斗争,“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 )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 ②开始确
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③明确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 ④国王最终“统而不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A.俾斯麦B.林肯C.亚历山大二世D.明治天皇14.以
下是某影视剧本对19世纪中期的伦敦的描述,需要修改的是( )A.人们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
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杆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15.下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占比数据。影响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01184118511861城市人口占比%33.8%48.3%54%58.7%A.政府政策的鼓励B.
工业革命的推进C.自由贸易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16.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
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B.建立
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废除了国王的权力17.“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
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A.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B.得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拥
护C.自始至终是正义战争D.在法国最终建立起共和制度18.学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后,一位同学对欧美主要国家
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德、英
、法、美B.英、美、德、法C.法、美、德、英D.英、美、法、德19.《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2
0.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技术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力的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 D.信息技
术的进步21.“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
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22.马
克思指出:“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一一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
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占了30多位。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D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23.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
象导致(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C.帝国主义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D.资本主义国家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生并不断加强。
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醒”意指(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资产阶
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C.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D.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25.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
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表明(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C.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26.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时间事件19
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B.经济
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27.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
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B.
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C.十月革命成功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28.对如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
)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②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成型时期B.第③④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C.第⑤段是殖民体
系崩溃时期D.整个曲线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消亡29.一战期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意图在于战后
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但是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二战中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同美、苏、英、法等国一道参加了1945年4月至
6月召开的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主张,为旧金山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的国际地位
得到承认并确立B.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占主导地位C.弱国无外交D.中国已加入联合国30.历史学家使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
“北约”、“华约”等词汇来表述( )A.新兴力量兴起B.多极化趋势加强C.欧洲走向联合D.两极格局的形成31.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
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主要表明(?)A.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
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32.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欧国家达到了无法想
象的繁荣程度,像电力、汽车、塑料、石油和飞机等工业非常繁荣,商店里充满了丰富的食品和服装,饭店、剧院等如雨笋般出现。二战后,西欧国
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B.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C.欧洲联盟的建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33.1960年代末7
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
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下列
各项中,对此解读最佳的是(?)A.“赤字”问题是矛盾加深的重要原因B.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C.欧共体成立加剧了欧美间的贸
易战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34.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进口和出口关税和数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
施;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上述材料相符的是( )A.建立共同的市场B.实
行统一的行动C.建立关税同盟D.实行统一的货币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它们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稳定国际货币体系B.向各国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加强国际协调,
维护经济秩序36.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
了世贸的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照顾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B.迫使美国摒弃关税贸易壁垒C.立
足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37.下图是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
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明的正确解读是(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B.新
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38.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
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下图。这反映的实
质是( )A.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C.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39.保罗·肯尼迪在《大
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
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
。”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
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40.据联合国1994年的《人权发展报告》披露,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在1
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2.3%下
降到1.4%。这说明( )A.两极分化日益明显B.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C.非洲发展最不平衡D.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二、材料分析题4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
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
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
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
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
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计
,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早在1620 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
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
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
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 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
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20世纪进行了回顾:有人从战争与世界格局
进行分析,有人从文明冲突进行划分,也有人从意识形态进行探讨。总之,这类书已经出版了好几部,而且都取得了相当的轰动效应。埃里克·霍布
斯鲍姆(EricHobsbawm)的《极端的年代》也可以归为这类书。《极端的年代》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鸟瞰本世纪;第二部分,大灾
难的年代,从1914-1945年;第三部分,黄金时代,从1945-1973年;第四部分,天崩地裂,从1973-1991年。请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部分并对该部分标题的设计意图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B【详解】亚历山大
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促进了希腊和东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故选
B;材料中希腊和东方文明的交流,并没有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东方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C;亚历山大帝国向东部扩张,与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无关,排除D。【点睛】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史实反映的是文明之间的
冲突与融合,也说明古代文明交往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D项正确;材料与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帝国的扩张与崛起无关,排除AC项;中外经济文
化交流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
)。据材料“使唤农民耕种收获、上缴余粮,士兵、祭司、工匠、船员、驼队、矿工、伐木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艺的人员……”,可知原始农耕的
发展,供养了不同专业技艺的人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文明出现了,说明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起源,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人类文
明的分散与联系的状况,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武力扩张对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无法得出帝国统治对文明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B
项。4.C【详解】据材料“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
将其保存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没有涉及东方文明
,排除A项;阿拉伯人将文化传播到了欧洲,而非本国范围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关系,没有提及东方国家,排除D
项。故选C项。5.C【详解】根据材料“……郊区到处是布业工人——织工、漂洗工、染工和其他工种的工人……以60人为一个生产小组,其中
12人筛选清洗羊毛,30人纺纱,12人织呢和修剪,剩下6人负责随机协助”,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的西欧,城市经济日益繁荣,为提高
劳动效率,劳动分工日益深化,工种越来越多,C项正确;工业城市崛起于工业革命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
是劳动分工问题,并非工人来源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场的劳动分工情况,不是工场的规模大小,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5-15世纪,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笈多、日本、玛雅、阿兹特克……”信息可知,材料呈现了中古时期世界不同地
区、不同国家的宗教与社会的典型特征,这说明最适合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D项正确;“中古时期的世界”主题过于笼
统,未能有效针对图片信息的内容,排除A项;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是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历史主题之一,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新
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才逐渐明朗化,也是时间不合适,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据材料“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
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及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船队自欧洲出发,绕过南美洲
南端进入太平洋,最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B项正确;1492年哥伦布带领船队跨越大西洋,发现美洲,最先开通了到达美洲的
航线,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整体向西航行,排除C项;古代丝绸之路就已经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材料“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体现的是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说明文化交流互鉴有很大的必要性,D正确;A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属于表象,排除;材料与西方侵略美洲无关,B排除;C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
用,排除。故选D。9.A【详解】①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要表达的思想主张,③④属于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诉求,故答案选择A。B
CD组合错误。10.D【详解】根据“18世纪末期”并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末期,腓特烈大帝和叶卡特琳娜鼓吹自己是国家的“仆
佣”,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即人们按照共同的意志,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故选D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国家政治思想,没有体现人文主义和天赋
人权,故排除A、C项;君主立宪制是属于国家政体,即在国家中代表人民权力的议会掌握国家大权,君主们宣扬自己是国家的“仆佣”并没有体现
君主立宪的思想,故排除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人口增长和营养的改
善,另一方面造成了生态破坏,故要辩证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人口增长的利弊,B项正确;A项归根于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农耕经济的繁荣,排除
A项;C项导致说法错误,不能辩证分析玉米传入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玉米的影响,D项强调人口增长的影响,偷换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B项。12.A【详解】从材料中的“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可知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这
场革命后,君主制和议会制都存在,可知指的是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
军事权,国王仍保留行政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即内阁制确立以后,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成果,故
①②③正确,选A选项,排除BCD选项。13.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关键信息。首先第一
个关键信息是“分裂”,说明这个国家正在经历分裂的危机,明治天皇时代的日本和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的俄国都没有分裂的危机,所以排除C、D两
项。第二个关键信息是“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说明当时民主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志当时刚刚统一,
不存在奴隶的问题,排除A项。因此与这两个关键信息有关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本题选择B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南北战争【名师点睛】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每当新州成立
之际,就在该州内发生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南方奴隶主则力
图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主张把新州确定为容许奴隶制存在的州,奴隶主利用其在国会及政府中的统治地位,连续取得胜利,激起北方广大人民的愤
慨。这也就引起了美国南北之间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14.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其不可能出现
在19世纪中期的伦敦,故C项符合题意;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当时的人们是可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第
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因此工厂中的巨大烟囱冒着浓烟的情形是可以出现在剧本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因此当时的伦敦不时地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的情形是完全可以出现在剧本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5.B【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1801年-1861年间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占有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
后期正值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村人口也涌入城市,因此城市人口显著增加,B正确;政府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
是主要原因,A排除;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英国拓展海外贸易,但与国内人口布局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关系,CD排除。故选B
。16.A【详解】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阻止了王权的扩张。这反映出权力中心由国王
转移到议会,故A项正确;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和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在18世纪中期,故BC项错误;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不是废除,故D
项错误。17.A【详解】根据材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可知,拿破仑对所征服地区废除落后的
封建制度,传播资本主义思想,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带有侵略性,引起
被征服地区人民反抗,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拥护,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带有侵略性,而不是正
义战争,C项错误;拿破仑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而不是建立共和制度,D项错误。1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美主要国
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英国经过多次改革“循序渐进”,美国“独辟蹊径”将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对分裂结合起来,德国则由普鲁士王
国完成统一,实现“借尸还魂”,法国“循环往复”经历了多种政体不断实验,B项正确;其它组合与四个说法不能正确对应,排除ACD三项。故
选B项。19.C【详解】《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它的出现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排除A;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着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排除B;国际工人运动在《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并不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标志,排除D。故选C。20.
C【详解】蒸汽机的改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错误;电力的使用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与汽车和飞机的动力无关,故B错误;内燃机的
创制为汽车和飞机提供了动力,故C正确;信息技术的进步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D错误。故选C。2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根据材料可知,六大公司组成两大集团
,垄断了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但仍不满足,不久又吞并了两个独立的公司,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
了垄断组织,并且垄断组织在不断壮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工业生产日趋激烈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的垄断企业垄断程度加深,而不是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22.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工人阶级成为了公社的主人,说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A项正确;材料的的主旨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没
有体现民主集中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性质,不是强调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
D项。故选A项。23.C【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和德国这些后起之秀要
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C项正确;A项属于德国对外扩张的原因,并非是结果,排除;B项属于当时德国面对的现状,排除;D
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想,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24.B【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危机
加重,各国的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开始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即亚洲觉醒时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亚洲各
国的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和题干主旨不符,A项排除;“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亚洲各国选择了
暴力斗争的道路”不符合史实,CD项排除。【点睛】2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印度人民抗英、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
辛亥革命均是亚洲觉醒的表现,因此C正确;印度反英斗争以失败告终,A排除;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B排除;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排除。故选C。26.C【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德、日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
斯专政,并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发动和扩大侵略战争,反映的主题是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排除A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后果与“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上台”不符,排除B项;直到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
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全面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27.D【详解】试题分析:由“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分
析,并依据教材知识,此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瓦解。A项是17世纪,排除;B项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是20世纪初,排除;20世纪
90年代,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对抗逐渐减弱,答案应为D项。考点:苏联解体点评:本题考查历史发展脉
络的掌握。28.C【详解】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开展,使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因此⑤阶段殖民地陆地面积逐渐减少,C正确;19世纪中期,工业
革命完成之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世界市场没有消
亡,排除D项。故选C项。29.A【详解】从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再到二战后期间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反映出中国的国
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事实,A项正确;主导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国力增强,并不是弱国无外交,排除C项;D项不是主
旨,排除D项。故选A项。30.D【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新兴力量起无关,排除A;材
料信息没有涉及多极化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走向联合”无关,排除C。31.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
取美国制度”,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全球霸权,C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的建立,标志美苏两
极格局最终形成 ,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美国加强对全球的控制,未体现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在关贸总协定成立
之前出台,此时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还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3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
时空是二战后的西欧国家。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欧国家达到了无法想象的繁荣程度,像电力、汽车、塑料、石油和飞机等工业非常
繁荣”及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相继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发展,D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排除A项;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与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3.B【详解】由材料信息“日本产品在激
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
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日本与西欧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经济霸权,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赤字”
问题,排除A项;“欧共体成立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项。34.C【详解】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同时规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
取统一的限制政策,关税同盟外的商品不论进入同盟内的哪个成员国,都将被征收相同的关税。故答案为C项。共同市场比关税同盟的一体化程度更
高除了允许商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之外,资本\服务\和人员等生产要素均给予跨国自由流动。排除A项。其他二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D项。3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对战后世界经
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D项正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不符,A项错误; 向各国提供贷款和技术
援助只符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三者的共同作用,B项错误;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只符合“关贸总协定”,C项错误。36.D【详
解】依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组织认定美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征收了不正当关税,表明世贸组织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并非特殊照顾某个国家的利益和地位;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贸组织利用法律手段
规范国际贸易,并未涉及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C选项错误,世贸组织的宗旨是规范国际贸易,不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37.C【详解】根据材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美两国
试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核问题,避免 双方发生武装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故本题答案选C项。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A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新加坡是世界上有名的城市国家,但其无法主导整个世界的形势,B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D项与本题主旨无关
,排除。38.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
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故选B项。A项“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属于现象而非实质,故A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体系
的规范化”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故C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故排除D项。39.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靠的是
“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但全球范围内解决此类问题还没有类似机制,实际上是在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共同解决问
题。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40.A【详解】从“在过去的50年中
,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70%增加到8
5%,而20%最穷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2.3%下降到1.4%。”的数据可以看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A项正确;BC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
出,排除。41.(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英国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 英国政府的
支持。意义:促进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推动了英国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为18世纪的英国海外扩张奠定基础。(2)原因:工资支出庞大
,运营成本高; 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 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
击。【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可知,英国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根
据“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新
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英国政府的支持等。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
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
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可知,为18世纪的英国海外扩张奠定基础;根据“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可知,推动了英国航海
、造船技术的发展;综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1766年到
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可知,工资支出庞大;根据“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营成本高等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根据“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可知,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根据“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可知,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击。42.第二部分,大灾难的年代,从1914-1945年。霍布斯鲍姆将第二部分标题拟为“大灾难的年代”的理由在于从1914-1945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战争、大萧条以及法西斯主义。1914年是人类战争史的分水岭,第一次世界大战,每一个强国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所有的独立国都参加了。现代意义上的战争实际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无论是局部的还是世界性的,总体规模都是空前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这一时间段又一重要事件,而经济上的大萧条影响所及,使全世界一片摧枯拉朽,掀起政治上的大动乱,这一时期政治势力主要分为三股;一是马克思共产主义;二是改良式资本主义;三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高举国家主义的大旗,鼓吹战争和暴力,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霍布斯鲍姆将1914-1945年之间称为大灾难的年代。【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第二部分,大灾难的年代,从1914-1945年。”并结合所学可从战争、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展开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霍布斯鲍姆将第二部分标题拟为“大灾难的年代”的理由在于从1914-1945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战争、大萧条以及法西斯主义。1914年是人类战争史的分水岭,第一次世界大战,每一个强国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所有的独立国都参加了。现代意义上的战争实际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无论是局部的还是世界性的,总体规模都是空前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这一时间段又一重要事件,而经济上的大萧条影响所及,使全世界一片摧枯拉朽,掀起政治上的大动乱,这一时期政治势力主要分为三股;一是马克思共产主义;二是改良式资本主义;三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高举国家主义的大旗,鼓吹战争和暴力,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霍布斯鲍姆将1914-1945年之间称为大灾难的年代。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