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

 小波H 2023-08-18 发布于云南

一、要点

1、概述:

①伤寒杆菌导致,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伤寒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③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染色阴性,周身鞭毛,活动力强。伤寒杆菌释放内毒素,导致机体中毒。

传染源伤寒病人和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⑤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治愈后有持久性免疫

2、发病机制:

①第1周,细菌被(淋巴结、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表现为肝脾肿大和高热。血培养阳性

②第23周,胆囊内繁殖的细菌大量进入肠道,导致肠道淋巴组织发生坏死、溃疡。此期,粪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自第2周肥达反应阳性率逐渐增高。

45周后痊愈。

二、病理特征

伤寒肉芽肿或称伤寒小结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结滤泡最具特征

三、临床

临床特征为长程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

1.初期:体温呈阶梯样上升,病情逐渐加重(易第二次菌血症、第一次菌血症在潜伏期

2.极期:持续发热;相对缓脉(体温很高,但脉搏确相对较慢)和重脉。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和脑膜刺激征。肝脾大;玫瑰疹:胸腹背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易并发症

3.缓解期: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注意限制饮食。(易再燃

4.恢复期:(易复发

病情发展阶段中伤寒的特点:

1.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正常,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

2.复发退热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第一次菌血症潜伏期第二次菌血症发热初期伤寒后再燃缓解期伤寒后复发恢复期

四、并发症和结局

1、无并发症者,45周可痊愈,并获得持久免疫力

2主要并发症为肠穿孔最严重),肠出血(最常见。死亡常见原因。

3、支气管肺炎。(多发生疾病的极期和后期,继发感染所致)

4中毒性肝炎。(有黄疸)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伤寒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一个人患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白细胞不高反而低,考虑伤寒。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对伤寒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意义。

2.血培养:确诊。早期为主,后期考虑骨髓培养。

3.肥达反应:

① “O”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上升呈4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

O上升抗H不上升可能是伤寒发病早期。

两者都上升诊断为伤寒,如H上升而O不升说明现在没有菌体感染,可能既往感染过或预防接种的结果

(注:一般题目里面出现了“肥达试验”,一般就是考的伤寒)

伤寒患者若肥达反应始终阴性,原因是①感染轻;②早期用过氯霉素;③免疫低下或缺乏。

4.斑疹伤寒:外斐反应阳性,OX19阳性,出现OX19阳性指的斑诊伤寒

5.斑疹伤寒传播途径:流行性—人虱 (人流多嘛,虱子就多了);地方性—鼠蚤 (地方上的老鼠跳蚤多)

五、诊断: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伤寒确诊有意义的是---血培养

六、治疗:

1奎诺酮类(沙星)药物:①首选药物;②孕妇及儿童禁用

2、氯霉素:①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②可见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头孢菌素类药物;    

4、复方磺胺甲恶唑;       

5、阿莫西林(慢性带菌者最佳)

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阴性(间隔5



※以下源于大苗老师的资料

图片


图片


部分内容或插图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