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创期社工机构的问题与建议

 快乐英平 2023-08-18 发布于江苏
文/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陈欢欢 张豫鑫 杨国熙【整理摘编:时英平】
笔者在从事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培育孵化这两年,接触到了很多初创期的社工机构,从机构内部治理来看,这类机构通常有一些共性问题,简单归纳如下:
1、机构管理欠规范。
社工机构作为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其运营模式和管理与传统商业企业不尽相同,很多初创期社工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薪酬设置等的设定比较模糊,并且结构不完整。很多初创期社工机构表面上有着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管理体系,但只是为了满足成立要求而做的表面文章,至于这套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机构发展现状,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项目运营欠专业。
初创期社工机构往往注重具体服务的开展,把完成项目指标作为第一要务,笔者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由于项目成员并不是专业出身,或者相关从业经验不足,往往把项目运营简单理解成完成指标、服务开展就可以了,但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服务档案留存、服务反思提升方面往往一笔带过或直接忽略,就导致项目运营的专业性体现不出来。
3、财务账目欠合理。
初创期社工机构由于资金流小,再加上出于运营成本考虑,一般不会聘任专职财务人员,多采用第三方代理记账。但是,大多数代理记账公司账务科目设置简单,记账笼统,并未设置针对社会组织账务的处理要求。且一般情况下代理记账公司并不会对机构提供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也不会对项目账务进行独立核算,这就难免造成账务混乱,账实不符等现象。再加上机构和代理记账公司之间难以做到即时沟通,不能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资金支出比例,导致项目资金无法按照预算合理规划使用,给机构的正常运营造成困扰。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初创期社工机构也往往面临如下困难:
1、人才招聘培育难。
初创期社工机构在招人、留人、育人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困难。首先是人员招聘难,初创期社工机构规模较小,如果提供的福利待遇也没有明显优势的话,对社工人才往往缺乏吸引力。二是留住人才难,初创期社工机构业务开展不稳定,工作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也容易导致人才流失。三是人才培育难,大部分初创期社工机构即便很重视员工成长,但往往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人才的赋能培育和发展成长。

2、项目拓展难。
初创期社工机构由于内部治理体系尚待完善,组织架构仍存在缺陷,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并且不熟悉社工项目相关政策和信息来源,往往错失获取项目的机会。如没有专门人员负责项目拓展,虽发现了项目招投标信息但已经超过采购时间;有的不清楚项目获取程序,不知道如何参与、如何设计、如何承接第三方项目;有的政府采购项目本身对投标机构资质要求高,初创期机构达不到采购条件。

3、资金周转难。
初创期社工机构项目拓展难,就直接造成了资金的来源匮乏。很多初创期社工机构前期运转资金主要来自机构发起人的个人注资,这在短期内尚可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但如果长期没有第三方资金的支持,机构自身也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长期以往就会难以为继。

打铁还需自身硬,基于以上问题和困难,笔者建议初创期社工机构还是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克服困难,树立信心,逐步让机构步入正轨。
1、做规范,强专业。
在机构管理和项目运营方面,初创期机构要加大精力投入,做到规范专业,要结合机构和项目实际,制定匹配相应目的管理制度,避免形式主义,包含但不限于项目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流程管理、应急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能促进项目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此外,支持团队成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机构和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2、从小项目做起,树立口碑。
初创期社工机构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求大。可以先从小项目、小业务做起,通过一些小项目的实践,锻炼团队能力,提升专业水准。并在做扎实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服务内容及成果成效,树立业内口碑,形成服务品牌,厚积薄发,以争取后期更好的发展机会。

3、积极参与招投标,锤炼组织队伍。
政府采购项目一般对投标机构资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采购条件往往让初创期机构望而却步,觉得自己比起老机构没有竞争优势,就放弃了投标。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初创期机构而言,参与项目投标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这不仅是熟悉招投标流程的经验积累,同时参与招投标工作也是历练机构工作队伍的一个机会。此外,在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下,制作标书的过程也是梳理机构管理程序、建立项目运营思路的一个过程,机构可以借着招投标,完成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4、理性看待前期的“入不敷出”
有些初创期机构,通过努力也承接了一些来自政府、基金会或者慈善组织的项目,但经过一个项目周期的运营,发现项目运营投入远大于项目资金支持,机构发起人不得不添补资金,甚至做的越多,需要添补的资金越多。其实即便是做企业,创业之初入不敷出的情况也在所难免,更何况是以使命为导向的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初创期机构要理性看待此事,不要过于放大和过于焦虑。

5、要有“自我造血”意识。
如果在创立一家社工机构之初,就想着依靠政府、慈善、基金会等第三方获取项目资金支持,在目前种情况下,这种“输血式”机构很难成长发展起来。初创期机构原本就缺乏行业竞争力,所以比起发展成熟的组织,更要有自我造血的意识,不能只依赖第三方资金输入,要注重打磨自己的“产品”体系,建立核心竞争力,拓宽资金渠道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