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文庙系列——浑源文庙

 智宇张瑾 2023-08-18 发布于甘肃

浑源文庙,又名浑源州文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安西街路北,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始建于辽,历代均有增葺   。

浑源文庙坐北向南,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是大成坊、泮池和泮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浑源文庙格局完整,规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时期的构造特征,具有较高的价值  。浑源文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群,也是“庙学合一”制度的重要载体 。

2013年5月3日,浑源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浑源州志》学宫图

浑源文庙始建于辽   。

大同解放后,浑源文庙被中小学占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浑源文庙成为浑源县的教学单位驻地,先后叫浑源中学、完小、工读中学、“五七”中学、浑源二中。

2008年冬,浑源文庙划归浑源县文物局管理,学校整体搬迁。

2009年3月,成立浑源文庙文物管理所,实施了戟门、大成殿、东西庑的保护修缮工程以及明伦堂、敬一亭等主院损毁建筑的修复工程。

泮池

2011年11月,在浑源文庙保护修缮现场发现泮池遗址,池上有砖砌拱桥   。

2015年,浑源文庙东偏院(东宅院和文昌阁院)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  。

2023年3月16日,浑源州文庙加入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浑源文庙布局图

浑源文庙坐北向南,原西宅院和东侧的崇圣祠院被民居和道路占据,现存建筑由主院和东偏院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7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22.51平方米。

主院一至四进院基本维持了历史格局,但戟门前的照壁、大成坊和棂星门等已损毁,建筑基址被西大街覆盖。

主院南北长140米,东西宽80米,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是泮池和泮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两侧有东西廊庑等。东偏院原由魁星楼院、文昌阁院和东宅院组成,其中魁星楼院被民居占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和东西庑是明清建筑,其他建筑修建于2009年—2015年 。

主要建筑:戟门

戟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双坡悬山顶,建筑面积88.68平方米  。

大成殿: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栱,前后檐均施平身科两攒,角科有鸳鸯交手栱。为扩大殿内空间,采用了减柱造和移柱造,梁架为六架梁对单步梁   。

尊经阁:尊经阁是下窑上房式建筑,下层为三间砖券窑洞,上层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  。

东西庑

东西庑都是面阔七间,进深四椽,双坡硬山顶 。

文物遗存:壁画

大成殿内外栱眼壁上,绘有草龙,大部分保存完好,采用墨线勾画,总面积约80平方米  。戟门檐檩、额枋上留有部分彩画,总面积约22平方米。

大成殿梁架、斗拱保留部分旋子彩画,局部图案清晰,总面积约34平方米。东西庑檐檩、额枋上留有部分彩画,总面积约15平方米。尊经阁檐檩、额枋上留有部分彩画,总面积约19平方米 。

石碑

浑源文庙内尊经阁东侧,有清代礼部颁文卧碑1通,砂岩质,长2.5米,宽1.2米,厚0.25米 。

活动建设

历史上每年举办乡射、乡饮以及秋丁日在庙内祭孔活动 。

2022年9月28日,浑源县举办浑源州文庙活化利用启动仪式暨祭孔大典 。

历史价值

  1. 明清时期已有文庙1560余座,现存文庙仅300余座,浑源文庙作为保存完整的明代早期文庙建筑遗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 浑源文庙的建造规制,沿袭历代皇帝“州学皆立孔子庙”的诏修定例,自创建以后,屡有修筑,体现出古人对儒家思想和学说的崇奉,成为儒学发展的见证   。

艺术价值

  1. 浑源文庙内建筑众多,形制各异,在建筑组合上具有明晰的序列节奏,主从分明、层次井然,形成了流畅有序的建筑布局,具有强烈的建筑布局美。

  2. 大成殿后檐砖墙刻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以及月台下的二龙戏珠丹陛石,雕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科学价值

浑源文庙大成殿木构架用材硕大,为扩大殿内空间,采用了减柱造的设计手法,明间、次间各施两组补间斗拱,各拱均为三瓣卷杀,体现了古人建筑构造技艺,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保护措施

1990年,浑源文庙被浑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4年6月10日,浑源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5月3日,浑源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