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儿科学---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2023-08-18 | 阅:  转:  |  分享 
  
儿科学---与 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一、骨? 骼 1.头颅骨除头围外,还可据骨缝闭合、前囟大小及前后囟闭合时间来评价颅骨的生长及
发育情况。婴儿娩出时经过产道,故出生时颅骨缝稍有重叠,不久重叠现象消失。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周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
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 前囟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前囟检查
在儿科临床很重要,如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图2-
4)。? 2.脊柱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生长。生后第1年脊柱生长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生长快于脊柱。出生时脊柱无弯曲,仅呈轻 微后凸。
3个月左右抬头动作的出现使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樵前凸。这样的脊椎自然弯曲至6~7岁才为韧
带所固定注意小儿坐.立走姿势,选择适宜的桌椅,对保证儿童脊柱正常形态很重要。?3.长骨? 是从胎儿到成人期逐渐完成的。长骨的生长主
要由长骨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使长骨增长、增粗,当骨骺与骨干融合时,标志长骨停止生长。 随年龄的增加,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
骨化中心按一定顺序及骨解剖部位有规律地出现: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
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boneage)。出生时腕部尚无骨化中心、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已出现骨化中心。因
此判断长骨的生长.婴儿早期应摄膝部X线骨片,年长儿摄左手及腕部X线骨片,以了解其腕骨、掌骨、指骨的发育。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
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I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
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 10 岁时出全,其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
岁数加1.具体评价骨龄时应对照图谱:骨生长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骨龄在临床上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明显延后.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但正常骨化中心出现的年
龄差异较大.诊断骨龄延迟时一定要慎重。 二? 、牙 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
行:出生时乳牙已骨化.乳牙牙孢隐藏在领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24个月时第三恒白齿已骨化。人-生有乳牙(
共20个)和恒牙(共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
先于上颌、自前向后(图2-5).大多于3岁前出齐。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6岁左右萌出第-
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为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 .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
.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第一恒磨牙萌出较早,常
被家长忽视,更应注意保护。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小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才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
钙.磷氟、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紫和甲状腺激素有关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献花(0)
+1
(本文系行到水穷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