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新用户0935snDB 2023-08-18 发布于山西

北宋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这样的环境,使得文人们也能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物和微小的情绪。大宋盛世词作的代表人物——晏殊,即是如此。在他的词句中,你看不到雄伟壮阔的景象描述,也感受不到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只有那生活中的琐事与纤细幽微的情思,丝丝扣人心弦。“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他对于过往事物的感伤,“一向年光有限身”是他对于时光流逝的哲思,“昨夜西风凋碧树”又是他伤离意绪的情思。娱宾遣性之作,却流露着晏殊的主观情感与人生感悟,从中读出繁华盛景,似水年华,读出醉乡欢笑,梦里离殇。那么,有着名臣与词人“双重身份”的晏殊,在创作之中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他的词作又为何被视作大宋王朝的“盛世之音”呢?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词,被誉为是宋代“一代之文学”,意思就是说,在宋代发展的多种文体当中,像诗、词、散文、赋这所有的文体当中,只有宋词最能够代表宋代最典型的文学特质,还有审美思潮。

而宋词在宋代的第一个高潮是由三个代表人物掀起来的,一个是独步民间的“乐坛天王”柳永,一个是在精英知识阶层领袖群英的“文坛盟主”晏殊,还有一个是唱响江南的“长寿歌神”张先。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李煜看作是宋词的序幕,那么柳永、晏殊、张先几乎同时登台亮相,那就是宋词的第一幕大戏了,只是从这个序幕到第一幕之间,间隔的时间有点长。

李煜投降宋朝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978年,他去世了。而等到刘永、晏殊、张先三个人真正地让“流行乐坛”火起来,那要等到几十年以后,这中间“流行乐坛”有着几十年的相对的沉寂。

为什么会有这几十年的沉寂呢?其实主要原因不难猜到。因为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立国不久,主要精力放在了统一和稳定上面。

到了宋真宗,尤其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经过了数十年的涵养生息,北宋在仁宗朝达到了政治、经济的巅峰时期,城市文明和市民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富有、安宁的太平盛世,自然就会为伴随着休闲娱乐而生的“流行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土壤,而在“流行乐坛”唱出盛世之音的代表性词人非晏殊莫属。

有两个故事最能够说明晏殊,而且只能是晏殊,也只有晏殊才能够真正地唱出盛世繁华的歌曲。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晏殊进入仕途的早期,另一个是发生在他功成名就以后。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1015年,这一年他写了一篇《皇子冠礼赋》,得到了宋真宗的夸奖,借着这个机会,宋真宗还狠狠地夸了一下晏殊的人品和学问。

皇帝就说了,这个晏殊别看他出身一般,没有后台,完全是靠自己的个人实力打拼到现在这个地位,他的勤奋、自律,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你看那么多的名门世族都器重他,争着想把女儿嫁给他,他都“坚拒之”,完全不为所动,你们不要以为我不知道,这些年京城举行大型的宴饮娱乐活动,本来按规定京官是不能参加的,有同事邀晏殊一起去,他也不动心,而是关上房门,安安心心和弟弟晏颖一起读书、写文章。

同样的故事在沈括的《梦溪笔谈》当中也记载过,当时的朝臣参与这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连朝廷都没有办法严厉禁止,皇帝也只好默许,毕竟天下太平,国库充盈,开开“晚会”,烘托一下盛世太平,有什么不可以呢?

可是晏殊当时还年轻,他又不是什么高官的后代,所以别人都去歌舞升平了,只有他闭门不出,也为他的弟弟树立了一个艰苦朴素、勤奋读书的好榜样。

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没过多久,朝廷开始为东宫太子来选拔属官,皇帝就亲手预批了晏殊进入东宫。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连执政官都觉得挺奇怪的,所以第二天专门跑去请示皇帝,真宗就说,听说近来馆阁朝臣们,个个都喜欢出去吃喝玩乐,参加各类宴饮娱乐聚会,笙歌艳舞,夜以继日,只有晏殊一个人杜门不出,和兄弟们勤奋读书,这么谨厚的人,最适合东宫为官。

晏殊就这样,被提拔成太子的属官,而且又被皇帝亲自召见,皇帝就问起他,你为什么可以这么自律,完全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晏殊很老实地回答,臣并不是不喜欢聚会,只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没有能力置办宴席,准备礼物,要是臣有前钱,臣也会和大家一样,该聚聚,该玩玩的。

真宗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感觉到很欣慰,这个晏殊真的是一点都不撒谎,这样诚实的人,又这么有才,难道不是辅佐太子,辅佐未来皇帝的栋梁吗?

所以真宗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是更加地信任他、赏识他,这也为晏殊后来在仁宗朝一路做到宰相,位极人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这个故事还从侧面说明了宋词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个时候欣赏“流行歌曲”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几乎不用花什么成本,你可以不去歌厅消费,就用手机下载一个应用系统,就可以尽情的听歌、唱歌了。

可是在宋代,欣赏“流行歌曲”主要只有三个渠道,要么你去专门的娱乐场所消费,要么去参加豪门贵族的私人宴会,要么索性把自己变成豪门贵族,自己蓄养小型乐队和歌舞演员,那当然就随时可以欣赏到最新的音乐了。

所以晏殊回应宋真宗的这段话,就反映了他和宋词关系转变的一个基础。刚刚进入仕途不久的他,的确还不够有钱,所以他没有资本享受“流行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

可是若干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财务自由了,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豪门贵族,自家就有专业乐队,那他和“流行歌曲”之间就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当然了,晏殊虽然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他终生保持了节俭的好习惯,“虽少富贵,奉养若寒士”,从来不讲究什么山珍海味的排场,吃得很简单,所以他不像有些大富大贵的官员那样,早早地就大腹便便,而是一直保持着“清瘦如削”的身材。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可见自律的人,自律是体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这也是晏殊成功的法宝之一。

与朝中同僚的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相比,无论是初入朝廷,还是官拜宰相,晏殊始终保持着自律节俭的生活习惯,而这样的生活也令他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感悟,他可以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的伤情之后发出“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怅惘悲慨之情,饱含着异于他人的哲理与感悟,更是用清心之辞,娴雅之气赋予了词作深远的意境,使得原本流于烟花市井的宋词有了雍容典雅的鲜明特质。那么,晏殊是如何将自己的感悟与词作合二为一的,宋词的基本特质又是什么呢?

晏殊笔下的盛世之音

有人可能要问了,节俭自律的生活又怎么能够跟盛世之音的“流行歌曲”挂上钩呢?

别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有关晏殊的小故事。

作为当朝的重臣,又是“文坛盟主”,一度还贵为宰相,晏殊的府上,宾客盈门是肯定免不了的,而晏殊自己又是一个特别好客,“朋友圈”特别庞大的人,有客人来访怎么办?总不能让客人跟主人一样,半个煎饼卷大葱就对付一顿饭吧!

这也难不倒晏殊,他的府上从来不预先准备酒席,但只要有客人来访,晏殊都热情地留饭,每个人面前先放一个空盘子,一个空杯子,这真的有点像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留客经常说的一句话,吃了饭再走吧!一点都不麻烦,添一副碗筷而已。

饭菜可以不预先准备,但是晏殊府上有小型的私家乐队,主人一边陪着客人聊天,乐队就一边演奏着柔和的背景音乐,一边点心、菜肴慢慢地就上来了。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这顿饭最有魅力的地方,所有到晏府做过客的人都知道。

真正的“大菜”是在吃完饭之后,这个时候,晏殊会让小乐队退下,你们的才艺已经展示过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了,然后他让家人呈上笔墨纸砚“相与赋诗”,这就到了宴席最让人期待,也最让人紧张的环节。

让人期待,是因为晏殊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歌词也写得一流,谁不想第一时间欣赏到晏公的大作呢?

最让人紧张,当然是因为晏殊写了诗,填了词,客人肯定也要即席唱和一番吧!

而且在这样的文人雅集当中填写的歌词往往很快就会有乐工、歌手争相演唱,高下立现,所以总不能写得太差,丢人现眼吧!

这样的聚会,在晏殊家里是“率以为常”,就相当于别人的家常便饭一样,如果不是盛世繁华,“太平宰相”晏殊的业余爱好,又怎么可能发挥得如此地淋漓尽致呢?

可以推测,晏殊的很多词作就是诞生在这样的文人雅集当中或者之后。

那么晏殊的词又为什么能够被公认为是“盛世之音”呢?他唱出来的“盛世之音”,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欣赏这首晏殊的代表词作《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这首词可以说符合到了晏殊这个时期为止,词这种文体的所有特质。

词从唐朝起源,经历了五代和南唐的发展,到北宋已经具备了三大基本特质:

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

以女性化的柔美为主要抒情风格

词的题材集中于爱情当中的离别、相思、幽怨、哀伤。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只不过,在宋代男人本来是不大好意思谈情说爱的,更不会承认自己爱谁爱得死去活来。

但是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你去歌厅抱着麦克风深情倾诉的时候,谁会去追究你唱的是自己的爱情,还是别人的爱情呢?

晏殊的词,就恪守了这三大基本特质。而且,词始终只是晏殊最大的业余爱好,他根本从来就没有将心思认真地花在填词唱曲上面,他是一个将工作和休闲分得相当清楚的人,绝对不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所以晏殊的词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创新,这首《浣溪沙》就是这样。

“酒筵歌席莫辞频”,说明这首词和晏殊的大多数歌词一样,都是休闲娱乐的产物。

“不如怜取眼前人”,虽然没有明说“眼前人”到底是谁,但是结合晏殊以及同时代的流行作品来看,这个“眼前人”当然指的是眼下正陪在你身边的爱人。

你看,休闲、爱情、柔美,宋词的这三大基本特质,晏殊一样都没少,完全可以这么说,晏殊的词,表面上看是非常“得体”的流行歌词,但是你仔细品就会发现,晏殊毕竟是晏殊,是不一样的“流行音乐人”。

怎么个不一样呢?最大的不一样,是别人的词当中女性化的爱情描写往往显得是一往情深,痴情无悔。

可是晏殊词里面的爱情很理性,很洒脱,他不是那种爱到痴绝的人,而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那种人,显然这和晏殊一贯自律的性格是很有关系的。

你看,他第一句写的就是“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第一句就是那种看上去平淡,但实际上,有点让人醍醐灌顶般的警醒的写法。

你以为生命会像长河一样永远奔流不息吗?

不,我提醒你,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转瞬即逝的,生命不像你以为的那样,是可以朝朝暮暮,春夏秋冬永远轮回的。

那提醒了我们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所谓的短暂、有限、转瞬即逝这样的时间意识都是在比较、参照当中感觉出来的。

那参照的对象是什么呢?是离别。

离别的时间可能会有短有长,可是当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生命短暂的时候,就会尤其觉得离别的岁月太过漫长,太难以承受。

离别本来是人生常态,是“等闲”的,是平平常常的,就因为它太平常,可能会让人不当一回事,可是当你醒悟到生命其实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让你去无限期的等待、去浪费,你就会莫名的觉得无比的悲伤,所以他说是“易销魂”。

“销魂”就是悲伤到灵魂都要离开身体的程度。

南朝梁的才子江淹,曾经这样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人的一生,会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所有的经历当中,只有离别,是最能让人悲伤的极致。

所以屈原也曾经深深地感叹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如果人是可以永生的,那么一般的离别确实等闲,可是我们都知道,没有永生。

你不在身边,触目皆是相思。作为一名优秀的词人,晏殊有着不逊于旁人的细腻情感;作为一位贤臣,他又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律和理性,而当理性与感性在晏殊的身上相遇,他的词作也便达成了情理之间的微妙平衡。在晏殊的心中,“花底离情三月雨”的离愁思绪可以引发“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时光感慨,“时光只解催人老”的年华逝去,最终也只是归于“何处高楼雁一声”,令人唏嘘不已。那么,晏殊的词作究竟传递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理性中的款款深情

在短暂有限的生命里,却又要频繁经历令人销魂的离别,难道人的情绪就只能永远沉浸在痛苦当中不能自拔吗?

有的人的确会,比如说李煜,所以李煜的词会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柳永也会,所以柳永的词会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但是晏殊不会,晏殊和他们不一样,晏殊没有李煜那样沉痛的经历,也不像柳永那样落魄,晏殊绝对不是那种沉溺在极端情绪当中不能自拔的人,他的自律让他形成了一种情绪的本能,那就是发乎情,但止乎“理”。

情是一种本能,但晏殊的所有感情都会被他约束在理性当中,所以他的词抒情会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温润的气质。

所以当他意识到生命短暂,因而为离别悲伤的时候,他很快就找到了一种缓解悲伤的渠道,那就是“酒筵歌席莫辞频”。

与其一个人独自沉溺在悲伤的情绪当中,徒然耗费宝贵的光阴,那不如和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一起聚一聚,唱唱歌,填填词吧!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呢?孤独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如果有几位知己好友陪在你的身边,要么去郊外踏踏青,或者去知名餐厅“打打卡”,或者在歌厅里面吼两嗓子发泄一下,是不是会觉得舒服一点呢?

用欢聚来冲淡孤独的感伤,用唱歌来疏导压抑的情绪。总之,是要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缓解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去化解生活当中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其实这还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这么认为,晏殊这种“酒筵歌席莫辞频”难道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心态吗?

当然不是。

刚才我们说了,词是休闲娱乐的产物,是工作之余缓解压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跟我们今天听流行歌曲,唱流行歌曲的需要是一样一样的,那谁能够未卜先知,预料到“流行歌曲”后来也能够“逆袭”成为宋代“一代之文学”呢?

晏殊当然也想不到。

“太平宰相”慧眼识珠

我们又怎么能够证明晏殊是一个将工作和娱乐区分得很清楚的人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晏殊作为一位“太平宰相”,他在政坛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首先,晏殊公认是慧眼识珠的伯乐,正是因为他一手选拔或者提拔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俊才,才造就了宋仁宗时期的政治和文化高峰,比如著名的庆历变法的领袖人物范仲淹,就是晏殊亲手提拔起来的。

在天圣五年,也就是1027年。

37岁的晏殊知应天府到今天的河南商丘。

当时范仲淹正在家丁母忧,于是晏殊就专门聘请范仲淹去应天府书院执掌教席。

范仲淹这样一位学问渊博的大儒、君子,对天下的学子当然是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范仲淹任教应天府书院以后,我们看看史书是怎么描写的:“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当时四面八方的青年学子是闻讯赶过来,宋仁宗朝人才济济,跟这一次的书院大兴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重视教学,重视师资,这样一件我们现在看上去好像挺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宋代的历史上,它是有着关键的、转折意义的一个政治举措。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什么意思呢?

自晚唐五代以来,社会动乱,战乱频繁,学校也大多废弃了,而宋代的教育书院文化的兴起,正是从晏殊开始大力提倡并进入实质性飞跃发展,这一点太了不起了。

天圣六年,晏殊从应天府被召回京。同年,他就举荐了丁忧结束的范仲淹为秘阁校理入朝为官。

后来在康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040年,西夏的李元昊悍然进攻延州,宋、夏两军在三川口一战,宋军元气大伤,主将被俘。

在西北边防危难的时候,晏殊举荐了韩琦安抚陕西,又建议朝廷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正是得益于朝廷用人得当,在“天下弊于兵”的危难之际,晏殊“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为施行”。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说,晏殊建议朝廷解除对边将的种种监管和约束,并且清理、节约宫中的财物以资边防军饷之用,让边防的军事统帅能够根据敌军的形势随机应变,采取最有效的制敌策略。

“天子悉为施行”,皇帝一一采纳了晏殊的建议。

事实证明,韩琦,范仲淹在边防效力,晏殊成为他们在朝中的坚强后盾,这才保证了边防的安宁。

范仲淹虽然比晏殊还大两岁,中进士却要比晏殊晚十年,可正是因为晏殊对范仲淹有这样的知遇之恩,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也持续了一生。

范仲淹终身以弟子之礼师事晏殊,58岁得晏殊知陈州,范仲淹还曾经专程前来看望恩师,并且“特留欢饮数日”。这样亦师亦友的真正友谊,难道不值得他们在漫长的离别之后,痛痛快快地畅饮高歌一番吗?

在晏殊起起落落的仕宦生涯当中,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国家栋梁之材不止范仲淹一人。

再比如说天圣八年,晏殊知礼部贡举,又用他的一双慧眼在众多考生当中选拔了欧阳修为第一名。还有王安石也曾经得到过晏殊的赏识、提拔,这样一群北宋领袖政坛、文坛的精英,大多出于晏殊的门下。

作为盛世宰相,晏殊虽然看上去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谁说做一个慧眼识英才,并且知人善任的伯乐就不是宰相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呢?

这样看来,爱唱歌、爱填词、爱聚会的晏殊绝对不是一个玩物丧志,颓废堕落的官员,他只是善于调节生活节奏,善于节制情感而已。

所以晏殊词当中的“酒筵歌席莫辞频”,与其说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休闲常态,还不如说是晏殊奉行的一种人生哲学。

具体而言,这种人生哲学,就是这首《浣溪沙》词下片所说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山河空念远”这一句从上一片的时光感慨又延伸到了空间意识,视野陡然变得宏大开阔起来,但其实“念远”是呼应上片的离别,自从你与我分别之后,不知道此刻的你正漂流在哪一处遥远的山河呢?

“更伤春”又呼应了上片的“一向年光”,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才会对每一个“落花风雨”的春天倍加珍惜,而珍惜每一个春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伤春怀远,只能让人徒增悲苦,那还不如好好珍惜眼前这个人呢?

这就是晏殊从无法掌控的时空意识当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学。

时间的流逝,空间的遥远,都是你没有办法把握的,那你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只有眼前盛开的花,只有身边陪伴你的这个人。

停留在过去的伤感或者徒劳地焦虑未来的不确定,都只会让现在变得更加的脆弱,也更加的虚幻。所以珍惜眼前,努力地过好现在,才是对过去最好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最好的交代。

你看,晏殊是不是真的很理性?他写了爱情当中的离别、相思,写了化解这种相思之苦的“酒筵歌席”,词句也写得和婉清新,完全符合传统词作的“得体”要求。

但是,他在词的传统风格当中,提炼出了淡而有味的人生哲理,而且这种人身哲理的表现仍然是用抒情的方式,而不是那种哲学的说理、议论的方式,让我们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宋词虽然是休闲娱乐的产物,但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甚至成为经典的作品,一定会拒绝虚情假意,拒绝道貌岸然,拒绝空洞说教,但不会拒绝也不能拒绝像晏殊这样温润、清丽的人生哲学。

或许,生在盛世,身居高位,又身处富贵当中,才能造就像晏殊这样理性、平和的性格气质。但是,在整个宋代,必须有一个也最终只有一个晏殊将情歌优雅地唱出了悠远的哲理意味。

在晏殊这里,爱情是一种哲学,哲学也可以抒情,这样理性而圆融的晏殊在整个宋代“流行乐坛”当中是永远独一无二的存在。

太平宰相晏殊,词作里有最美的人生哲学,范仲淹都以弟子之礼师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