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出示 48 小时核酸检测报告”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267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2021 年有很多新常态,
这也是其一

周六,朋友在群里说:有考生因为没有 48 小时核酸检测(应该是没注意到),进不了考场,哭了。我觉得这个规定就不合理。

没有细问,应该是当地大考。我不知道这个规定是广而告知,跟不带准考证一样, 100% 毫无商量余地不能入场,还是某些地方有写某些场合又不甚醒目,总让人觉得到时讲讲情、认认怂可以摆平的事?

“这个规定合理吗?”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首先它是个怎样的规定,硬性的没有商量余地的,还是软性的可补救的?再看合理与否。而我们说合理与否,其实想说的是,不想遵守的是不是可以不遵守?

再来琢磨琢磨规定,是否合理?凡是大家一视同仁必须要遵守的规定,我认为没有合理与不合理这一说,遵守就完了。如果实在觉得有悖自己的常识、尊严,非常不合理而且想争个是非曲直,也不是说完全不可争。

但是,前提有二:争在前,实际需要拿着 pass 入场时,如果后果对自己是灾难性的(而其它遵守的人必不会受惩罚),那就还是要低头,大不了拿到 pass 后继续争;如果有可议价空间,即不遵守也顶多让人觉得你是个刺头,比较另类,不妨碍该上船上船,该走车走车,结果是自己可以承担的,硬气一点也没问题。

请出示 48 小时核酸检测报告

这句话最近出现的频率明显高过以往,尤其在近期可谓“夹缝中求生存”的展览、演出、会展类,包括开头提到的重大考试,已成为人人皆需要遵守的一条入场规定,这个角度来看,它跟准考证的意义是一样的。

结合最近碰到的具体情境,我们来看看这条规定,以及它教给我们的,人与规则的关系。

传记作家范海涛,在写自己的哥大求学经历著作:《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 岁后去留学》里,写她刚到哥大报名时有个细节给她(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邮件是主要沟通工具,当收到一封长长的邮件,里面详细注明某件事情的提交资料、如何提交、提交时效等,每个人都依循一一准备;不会有人通过其它方式再提醒。权责相当自负。各种交流的群组也不会有人讨论执行细节,大家都是按“章”做事。

我在《随意打破的规则,难以建立的自我》里,展开讲得比较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开篇中,那个因为没有核酸检测报告而无法入场考试的人,我也不是很同情。栽个公平状况下的跟头,或许可以帮助他今后做得更好。

48 小时过期了怎么办?

活动场所规定 48 小时检测入场,我一直很疑惑这个 48 小时是出具报告时的吧(就是报告单上的那个时间),而不是自己去测的时间。就比如我是下午 2 点测,我的报告里次日凌晨 2 点的结果,48 小时的起点应该是这个凌晨2点。(否则就很难说“以报告为准”了。)

48 小时检测入场,如果中途出来后,它秒变为 72 小时再进不了场怎么办?!

这个有点无聊的问题,居然真的在身边出现过。临时有事出场的朋友难受得要死,怎么争怎么说也没有用,真是太悲催了…

我细想了想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其实在个人方,好像也没什么好做的,据理力争?多半也未必有用。

但是如果的确是可以当日多次入场的场合,这个看我 72 变的情状,就的确应该有相应处理办法。

比如提醒出场时盖一小戳(拿一小条?),入场需凭借小戳 + 不晚于 72 小时检测报告入场。当然,如果再次入场仍在 48 小时内,这个小戳就无所谓了。很多演出场所、游乐场对当日多次入场,就是这种做法。

其它突发怎么办?

我也看到不少问询:

之前一直太忙,今早紧急去做的测试,结果还没有出来,能不能让我入场先?

我脑补微笑着回:不好意思,这个不可以的。您稍晚有报告后再入场吧,我们恭候。

(明明广播一直说 5 点前提供免费检测)偏偏 5 点出头时,冲到服务台:现在还能不能测?不好意思,刚才在忙,现在可以测吗?

就真的,工作人员免费帮你加班啰?帮是人情,不帮,才是本分。

规则可能有它不完善之处,就像系统难免会有极少数情况下碰到的 Bug,发现一个,补一个补丁,直到它很容易被遵守,也不会令人为难。

这个过程里,规则的制订方也不应铁板一块,铁面无情。让规则有一点人性化,并不与“人之常情”相悖(比如,谁会一直紧盯着自己的 48 小时呢?莫不是怕自己不焦虑!),直至成为一个更加完善、大家也愿意去遵守的好规定。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该吃堑才能长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用向别人撒气,“都是你的错!”、“为什么不能通融通融!”,这种巨婴专用语还是越少越用好。

再回到,“请出示 48 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有没有必要制订有此规定?我们(作为个体)该不该遵守的规定?

第一个问题超出我能力,我也不可能代入决策方;第二个问题,要的,需要做的事,按时间按要求做吧,让它并不需要占用情绪(纠结,要不要呢?)、管理(定好去完成就好,做完就不想它了)带宽。

我以前完全不拒绝突发,因为事情永远在变化,人应该能有随机应变、不惧变通的勇气和能力。但我现在知道,很多“突发”是因为凡事预则立的“预”没有做到位,无论是规则制订的一方,还是规则对应的客体,如果都向着发现小问题、彻底解决它,不怀侥幸心,提前准备好,那耗费在处理突发时的精力就可以省下来,即时的情绪失控风险也将降到最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