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死的时候,我要把这张纸条跟妈妈一起埋进去!” ​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388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关于“死亡”这个我们大人避之而不及的词,小孩曾像某个孩童阶段的“屎尿屁”一样,一说起来就咯咯咯笑,而且他们绝对知道它可以戳中我们。在“懂事”之前,孩子的反应,大人对孩子反应的反应,我以前想,怎么细致怎么用心都不为过。(现在我会修正这个想法。但暂且不跑题先)

今天是清明节,我想分享小孩在一年级时的几件小事。

刚上小学不久:

今天递了张小纸条给我 (右,小),我不禁翻出上个月送我的一张 (左,大),自我煽情排一块儿,拍照来着。想着:这上了两个月学,还是有进步咧。

他抢过刚送我的那张,一边收好一边说:妈妈死的时候,我要把这张纸条跟妈妈一起埋进去!

这条是当年的清明跟孩子聊的话题:

跟他说清明是纪念死去亲人和先人的。


他问:那你死了,我也纪念你是吧?我点头,对他的即时反应表示赞许。他对这种话头接得很快。我不以为意,我妈却听不得:要他不要说这种话!

我没有制止,一方面制止即强化,我也不想强化。另方面,正因我骨子里对生老病死恐惧,所以希望他视为平常。

谈论当时的新闻时,我们又聊到这个话题:

从屈原投江说到自杀,再说到最近小学生因考试或被批评之类的事跳楼。他们老师平时还是蛮注意说这些的,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所以他说:妈,怎么样都不应该跳楼吧?死了就活不过来了。

我见缝插针,跟他说“死”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可怕的事,我们没必要常挂在嘴边,让亲人朋友听着难受。

热爱画画的小孩随时要露一手,有时我看到吃一小鲸:

买的小黑板,他画上一些点点,要我连线,连之前得先猜是什么。

我猜是蜜蜂,未料他连完,正解是骷髅。

看,小孩会消解“死亡”这个词里的沉重感,他们是天生的消解大师。

最近,听到朋友说:我难以想像自己面对父母离去时,会怎样。甚至是,想都不敢想。

谁不是这样呢?从懵懂到成年,从对抗到体味得到全世界独此一份、港湾般宁静的爱;而与此同时,父母由盛年到迟暮,由精明强悍到眼神混浊。这两条时间线,清楚明白地交代着代际,延伸在一处时,分明看到的是,人公平又无可逃避的一生。

生老病死,曾经是令我非常恐惧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不怕了呢?

节点在于这段:

走过,顺其自然地,走过属于你的那一小段时光,然后心满意足地结束旅程;就像一颗成熟的橄榄告别枝头,深深感谢将它创造的这个世界,以及孕育它生长的那棵大树。

欧文·亚隆在《浮生一日》最后,用的是奥勒留《沉思录》里的这段。

读的时候,想起老年的父母,再读又读时,想着的是自己。

生命,是一个过程:

我有很认真地走哦。而且谢谢你,陪我走完其中这一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