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一条与胡焕庸线垂直的线

 hjh2004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胡焕庸线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图片

由于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文

自然环境差异大

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方式

人文环境差异也大

导致两侧的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是我国一条发展不均衡线

图片

如何突破这条线

成了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方创琳经过长期探索

通过计算发现垂直于胡焕庸线“博台线”

(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

可建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

成为破解胡焕庸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新路径

图片

2016博台线西南半壁与东北半壁国土面积占比为59∶41,而两侧人口占比约为45∶55,经济总量占比约 为41∶59,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 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

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国家安宁和台湾回归的祖国和平统一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

图片

作者建议将博台线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博台线发展战 略规划,充分释放博台线承载的多重潜在功能,突出建设博台线上西北端点、中部战略节点和 东南端点三大战略支撑点。

图片

当然,对这个线的划分也存在很多不同意见,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引用。首先,目前我国人口分布是东密西疏,这个分布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次,我国主要城市群位于东南壁的分布格局也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虽然有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条件影响,西部会得到开发,但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还是更明显 。再次,我国西部自然环境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与发展,西部是不是一定要去大力发展还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有待进一步考虑。

资料来源:

方创琳.博台线——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的重要功能与建设构想[J].地理学报,2020,75(02):211-225.

— End —

图片

以下内容由讲地又讲理整理自网络。

“黑河—腾冲”一线是由胡焕庸先生提出的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形成根源在于两侧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差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2019年提出了一条与“胡焕庸线”相垂直的“博台线”(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台北市),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博台线两侧城市群呈现出对称分布的格局,与京津冀城市群对称的是(   )

A.成渝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长三角城市群       D.珠三角城市群

2.博台线的发现和提出,主要功能是(   )

A.强化我国自然地理格局       B.规划大规模人口迁移和资源调配

C.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开发       D.构建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轴线

【答案】1.A    2.D

【解析】1.据图文字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博台线是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所以与京津冀城市群对称的是成渝城市群,A正确;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都不对称,BCD错误。故选A。

2.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所以博台线的发现和提出,主要功能是构建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轴线,D符合题意;强化我国自然地理格局,规划大规模人口迁移和资源调配,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开发都不是博台线的主要功能,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博台线贯穿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也连接了中国南北地区,研究并突破这条线可为破解胡焕庸线、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找到新的行动路线。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两侧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差异显著。为打破胡焕庸线两侧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科学家提出一条与之垂直的地理界线——博台线(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轴线),可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新的均衡线。下图为我国胡焕庸线和博台线的走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与胡焕庸线相比,博台线沿途的自然环境差异更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距海远近④地形地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建设博台线能(   )

A.缓解发展不平衡现状       B.缩小南北方资源矛盾

C.扩大东西部人口流动       D.改善西南部交通状况

【答案】3.D    4.A

【解析】3.注意题目要求,要与胡焕庸线比较,读图可知,博台线沿途的自然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沿海向内陆的变化,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大气环流由季风环流影响明显逐渐过渡为大陆性气团控制明显;而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D。

4.博台线主要反映的是东西部差异,建设博台线能缓解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现状,而对缩小南北方资源矛盾作用不大,故A对,B错。建设博台线能扩大东西部人口流动,使西部地区人口更多流入到东部地区,使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失,对西部地区发展不利,C错。博台线并没有经过西南地区,因此不能改善西南部交通状况,D错。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我国的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熟悉并掌握。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图),该线东南部占国土的36%,却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5.形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民族分布       C.国家政策       D.宗教信仰

6.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沙漠分布       D.铁路分布

7.影响和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国家的人口政策

C.人均消费水平       D.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5.A    6.B    7.B

【解析】5.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地形起伏相对较小,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承载力大,而西部地区降水少,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恶劣,不适于人类大规模生存,环境承载力小。所以形成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A正确;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和宗教信仰对人类大规模的分布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6.新疆地区地处内陆,气候较为干旱,水源是影响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新疆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和少量的局部山地降水,在盆地的边缘形成绿洲,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B正确;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这与沙漠分布关系不大,C错误;铁路分布也受制于绿洲分布,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B。

7.影响和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因此A、C、D都是影响因素,而国家的人口政策不是其影响因素,因此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和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状况)等;开发历史长短等。

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近百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及迁移特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胡焕庸线”所划分的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比重并没有多大变化。下图示意“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国土面积、常住人口数量(2020年)及省级行政中心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8.与东南部相比,“胡焕庸线”西北部(   )

A.人口数量多       B.国土面积小       C.人口密度小       D.省级行政中心多

9.近百年来,“胡焕庸线”所划分的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比重并没有多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区域的(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差异       B.人口自然增长存在差异

C.矿产资源开采量存在差异       D.地区开放程度存在差异

10.近些年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区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医疗       C.教育       D.经济

【答案】8.C    9.A    10.D

【解析】8.读图可知与东南部相比,“胡焕庸线”西北部人口数量少、国土面积大、省级行政中心少,ABD错误;根据人口密度是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可知该线西北部人口密度小,C正确。

9.“胡焕庸线”西北部地区因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加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因而人口密度较小,东南部反之,A正确;人口自然增长存在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矿产资源开采量和地区开放程度都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此不是根本原因,CD错误;故选A。

10.近些年来,受东南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的吸引,我国国内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区,因此主导因素是经济,D正确;交通、医疗、教育也会影响人口向东南沿海迁入,但都不是主导因素,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图为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2017年中国人口分布图”,表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2010年

2020年

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数

897.7万

1047.9万

11.下列关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分布特征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北稠密,东南稀疏

②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③东南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④西北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2.上海市吸引外省市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就业机会多       B.旅游资源丰富       C.自然灾害少       D.环境优美

【答案】11.C    12.A

【解析】11.由材料可知,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东南侧由于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②③正确,①④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地人员迁入,A正确。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环境优美相比经济因素均不是影响本题人口迁移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等。

博台线是指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开始,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条直线。其与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垂直,是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渐变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未来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下图为博台线和黑河—腾冲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3.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水平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14.博台线所在的中国区域发展脊梁带(   )

A.自西北向东南地势由高到低

B.穿越我国两个温度带

C.自东南向西北人口由密到疏

D.跨越我国三个干湿区

【答案】13.B    14.C

【分析】13.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胡焕庸线”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导致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农业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现在,人口的分布依然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与经济水平差异、社会文化差异相比,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B正确,AC错误;我国各地的人口政策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4.博台线所在的中国区域发展脊梁带:自东南向西北人口由密到疏,C正确。自西北向东南,中间经过青藏高原,所以地势不是由高到低,A错误。穿越我国亚热带、暖温带、青藏高寒区、中温带等4个温度带,B错误。跨越我国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4个干湿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两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的有关知识。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国家安宁和台湾回归的祖国和平统一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

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

材料二: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

图片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简述“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2)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3)西侧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国家政策对西侧地区扶持力度大,随着西部开发、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人口回流现象增强;西侧地区内部流动增强。

(4)环境承载力较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加大对外开放程度等。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承载力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可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胡焕庸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从地形、海陆位置来看,东部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从经济、交通条件来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2)影响人口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其他因素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总体气候温暖湿润;因降水较多,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泥沙淤积影响,多冲积土壤,土壤肥沃。

(3)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落后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多,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水平提高;随着西部开发、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增加,人口回流现象增强;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胡焕庸线西侧地区内部人口流动增强,使得人口外迁现象趋缓。

(4)胡焕庸线西侧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可通过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环境承载力。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

图片

(1)西北内陆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   )

A.计划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方向       C.自然地理环境       D.地域开放程度

(3)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A:           、B:         。

(4)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答案】(1)B

(2)C

(3)     腾冲     黑河

(4)自然条件:位于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和降水适宜;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和城市发展;位于沿海地区,有良好的筑港条件。

人文条件:交通便利,铁路网密集,水路陆路航空发达;农业历史悠久,工业发展较早;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国家优惠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成熟,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口集聚。

【分析】本题以胡焕庯线为情境,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理事物界线名称、胡焕庯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我国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的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绿洲地带,或邻近河流的地方,B正确;西北地区属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A错误;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水平较低,C错误;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B。

(2)“胡焕庸线”东侧总体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城市发展早,交通发达、经济基础好,人口密度大;而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降水少,交通不便,所以人口密度小,故“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较为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两侧的自然环境较为稳定,C正确;“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而计划生育政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实施的,故与此无关,A选项错误;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较多,不同时期人口迁移方向并不相同,故与“胡焕庯线”两侧的人口比重变化无关,B选项错误;“胡焕庸线”两侧的地域开放程度差异较小,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较少,故与此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人口分界线为黑龙江省的黑河和云南省的腾冲,结合AB所处的位置可知,A为腾冲,B为黑河。

(4)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可以从影响人口、城市的区位因素两个方面考虑。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和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可知,长江三角洲位于中低纬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和降水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最初的农耕及现代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形地势;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筑港条件好。人文条件可以从交通、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珠江三角洲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陆路航空发达,对内对外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速度快;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能够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收入水平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