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汉月银山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软木塞的制作就你了!

我在查工艺的时候,发现紧固香槟用的铁丝扣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线篮」,英文叫 Muselet,也是靠这个单词,挖到了好多法国和意大利的酒厂制作视频。 当然,我们首先能确定的是肯定不会由老爷爷、老奶奶手拧,不然太废手了...统统都是流水线拧出来的,流程看得巨爽!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现在就来更详细的介绍各种各样的软木塞~

生长地

用于生产木塞的橡树生长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摩洛哥。它们在温暖、阳光充沛的地区中茂盛生长。那里每年降水量不小于400毫米,但又不多于800毫米。

葡萄牙南部的Alenteio地区符合所有这些要求。这也是该地区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塞生产商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直到今天,它还占着全世界木塞产量的一半左右。

我找的视频,是葡萄牙南部的Alenteio地区,产量丰富,网上的生产视频源也很多~

人工剥树皮

橡树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树。它的树皮可以长到20厘米厚,它就像外套一样包裹着树干和树枝,使得内部温度全年恒定在20摄氏度。

木栓收割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至今还没有发明机器剥离栓皮的方法,所以这些工作由技艺高超的工人完成。首先,他们用锋利的小型斧头在树皮上垂直切下,然后将它一点点地撬开。木片越大越好。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技艺最纯熟的剥栓皮工人会撬出一片半圆形的树皮,其长度相当于地面到第一节树枝的树干长度。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木塞的生产非常需要耐心的操作。从种下橡树幼苗到第一次收获需要25年,而且每棵树的收割间隔大约是10年。对于最高品质的木塞来说,得隔个15或20年才行。人们甚至还要等待合适的夏日天气才能收割。如果剥离树皮的天气太过寒冷,或者空气太过潮湿,树木就会被损坏。

下图的这片橡木林,是每 9 年收割一次,每株树都会打标记。不用担心橡木剥了皮就死,这类能继续长树皮的,感觉像是植物中的割羊毛操作…薅了这一次,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高温煮沸

橡树皮被置于地面干燥4个月左右后,会被送到工厂里去。在那里通过加热煮沸来杀死可能残留在栓皮中的各种昆虫。

这里除了灭虫杀菌,其实还有一个是把树皮大力压平整,这属于比较常见的木材处理方法。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切掉不规则的边沿之后,还得切条。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打出木塞

人工操作是从橡木条上打下软木塞,这个角度很清楚的看到,这长了 9 年后扒下来的橡木皮是有多厚了...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规整的材料也有机器来代劳。这个角度能看到软木塞的选材方向,等于是竖着的软木塞,差不多围了橡木一圈。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打下来的橡木还经过一系列的质检,高速摄影机下检测长度、直径、是否完整等,不合格品就被气喷吹走,礼貌的请出这条竞争通道...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啊!又想起了我们曾经火热的红绿番茄筛选画面。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这之后,有时还会给一端削边,更容易能塞进酒瓶里。以及,根据软木塞的透气程度,筛分成不同的级别分类使用,最后打上 logo 装袋送去酒厂。整颗的天然橡木塞制造大概就是这样的流程了~

复合软木塞

好奇的小可爱可能要问,上面打过孔剩下的橡树皮边角料都去了哪里?

60%以上的栓皮被用于制作传统瓶塞,剩下的大部分会被用于建筑行业。软木板和软木砖是理想的隔热、隔音材料,而软木颗粒则被用于混凝土的制造。

除此之外,也有磨碎成颗粒后加胶水,再大力出奇迹的靠着挤压成型。我们就看个主要操作,这之后的筛选步骤啥的,和天然橡木塞差不多,略过~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塑料合成塞

除了上述两种真的用橡木制作的软木塞,还有一种塑胶合成塞,也是很多厂家宣传语里的「高分子塞」,请忽略它上面的纹路,这就是为了仿橡木塞的纹理…

红酒瓶塞,这次是真看懂了~

由于担心软木塞可能会影响瓶子中的酒液风味,它作为瓶塞材料的实际垄断地位在最近几年迎来了终结。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2,4,6-三聚苯甲醚的化合物( TCA )引起的。它在植物酚,氯和霉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浓度-低至每万亿三到四单位-也会破坏瓶中产品的口味。因此,人们先是逐渐却坚定的使用塑料瓶塞,最近又转向铝制螺旋盖。

划重点「塑料瓶塞」,就是塑胶制合成塞啦!

校对:Cast + 江小丧

截图:阳哥

文中 Gif 截取自 YouTube 博主

Noal Farm 的《How It's Made Wine Cork - Harvesting 50 Million Cork Wine and Making Process in factory》和 1688 的产品图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