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胜天半子

 汉月银山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1950年9月,秋风带着寒意袭来,年轻的新中国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

6月,朝鲜在未通知中国的情况下发起了统一朝鲜半岛的作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迅速介入,朝鲜半岛烽烟四起。

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联合国军”节节败退,高歌猛进的朝鲜人民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而他们的对手是拥有强大海空火力,善于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美军。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发动了仁川登陆作战,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首尾不能两顾,不断遭遇惨败。

当“联合国军”重新回到38线时,“联合国军”总司令,那个无比傲慢的被称为“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没有太多犹豫,便战火烧到了“38线”以北。

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事先告诉麦克阿瑟,尽量避免美军在“38线”以北直接活动(可以让南朝鲜军队进入“38线”以北,美军在“38线”以南给予支持),以避免刺激中国与苏联。

但是狂妄的麦克阿瑟对于杜鲁门的建议并没太放在心上,此时的他刚刚完成了对日本战后改造,在麦克阿瑟看来,这个曾经的东亚第一强国已经彻底被他征服,东亚人完全不值得担心,麦克阿瑟曾说:如果中国人来,他们将被屠杀,在他看来,中国军队根本不配被称为对手,如果双方开打,那将不是战争,而是单方面的屠杀。

美军已过“38线”,打到鸭绿江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打还是不打?”中国人民必须做出这个艰难的抉择。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诸多旧势力仍有相当实力,正躲在暗处蠢蠢欲动。

而反观对手美国,世界第一大国强国,经济总量占全球四成(二战后一度占到一半),技术水平及工业生产能力均独步全球,军事实力同样强悍无比,先进武器数不胜数,而且,还有令人胆寒的核武器。

如果与美军开战,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打得赢吗?不知道,但是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这仗必须要打了。

志愿军,胜天半子

“与美军开战,能赢吗?”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同样在一群特殊的人群中展开。

这里是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美军作战的消息传来时,在这里改造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们无不震惊。

有一个人嗤之以鼻,他向他曾经的两个部下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与美军交战,完全是找死。

这个人叫黄维,是功德林里著名的“顽固派”,他秉持着对蒋介石的愚忠,在刚刚来到功德林时坚决不接受改造,当时与黄维持相似观点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还有很多,比如那个曾经被蒋介石当做“救火队长”的杜聿明,在杜聿明眼里,就算是苏军都难以打败美军,何况是装备落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了。

但是,黄维的两个老部下没有迎合黄维的观点,他们心中有另一个想法:这场战争是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战争,美国和美军的强大他们同样知道,战争的结果他们也不敢确定,但是他们认为既然是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战争,他们就应该出一份力,而且,他们也能够出一份力。

这两个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就是原十二兵团(黄维兵团)副司令吴绍周和原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二人均对于美军战术深有研究,此次志愿军与美军作战,他们二人共同写了一分约6万字的《美军战术之研究》的报告。

志愿军,胜天半子

吴绍周

报告中提到美军装备精良,火力优势明显,故与美军作战时,一要近战,二要夜战。

这份报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帮助。

随着前线捷报不断传来,很多先前不看好志愿军的原国民党高级战犯也感慨于志愿军的勇猛,之前那个认为志愿军必败无疑的杜聿明态度发生了彻底转变,亲自动手为志愿军做炒面。

打过打不过是一个问题,敢不敢打则是另一个问题,事实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出兵的那一刻,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中的许多高级战犯就已经被触动了,他们也曾是军人,更是中国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气又能不让他们动容?

在当时,无论是中美两国的国力还是中美两军的军力都有肉眼可见的巨大差距,但在战争,这种由血与泪浇灌的人类的活动中,并不总是硬实力强的一方获胜,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快就会用行动告诉美军,意志可以转化为多大的力量。

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师长江潮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之前占领70余公里外的三所里,并牢牢地钉在那里,切断美军南撤的道路。

此时的113师在德川,且刚刚经历过战斗,还没有修整,德川与三所里之间有大量山路,70公里只是直线距离,实际距离要远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步兵,要赶到三所里只能靠两条腿,而对手美军均为机械化部队,志愿军战士们要以双腿对抗车轮。

时间如此紧迫,任务如此艰巨,赶得上吗?

不知道,但是无论如何,113师必须拼尽全力去试一试。

为了节省时间,战士们边走路边吃饭,边走路边传达任务,甚至有些士兵困得不行,只能在行军的过程中靠在前面战友的后背上睡一会儿。

所有人的脑子里只有三个字:三所里。

经过14个小时的极限行军,113师终于于28日早7点55抢占三所里,比命令中规定的时间早了5分钟,之后不久美军也赶到该地区,谢天谢地,志愿军战士早到了一步。

14个小时走72.5公里山路,这是世界步兵史上的奇迹,战胜美军车轮的不是双腿,而是意志。

志愿军,胜天半子

但是,赶到三所里还不够,还得守住这里,三所里的重要性美军当然也知道,他们很快出动大量飞机火炮轮番轰炸,然后坦克开路步兵冲锋,誓要打开出路,志愿军寸步不退,美军组织一次又一次冲锋都被打了下来。

无论是在三所里还是松骨峰,美军无论倾泻多少火力都无法拿下志愿军阵地,美军陷入绝望,只得丢弃辎重沿着山路匆忙跑路。

志愿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平壤。

志愿军战士在看似不可能赶到战场的情况下不但赶上了,而且守住了阵地,第二次战役西线上,美军彻底被打懵,一个多月前还傲慢无比的美军此时上上下下的都被绝望的气氛笼罩。

美军如此,韩军更不必说,他们早已成为惊弓之鸟,听到志愿军有可能赶来的消息就已开始逃跑,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意外的发生: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的汽车与慌不择路的韩军汽车相撞,这位二战名将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沃克死后,美军士气极度低迷,“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嚣张劲,他躲在东京的指挥部里不出来,而这位喜欢吊着玉米烟斗的“老兵”,脑海里已经有了将朝鲜半岛的美军撤到日本的准备了。

沃克的死让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出现空缺,美军从陆军参谋部调李奇微接任这一职务。

李奇微赶到东京见到老校长麦克阿瑟时,麦克阿瑟也不兜圈子,直接了当地告诉李奇微:现在战局不利,士气低落,别勉强,不行就撤到日本。

李奇微却问了麦克阿瑟另一个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是否可以进攻?

李奇微提出这样问题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刚刚遭遇惨败,但美军的硬实力仍在,只要提高士气,美军完全有能力发起进攻。

即便战局不利,仍能保持冷静,李奇微是志愿军真正的对手。

志愿军,胜天半子

已经丧失信心的麦克阿瑟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几乎将朝鲜半岛上全部“联合国军”的指挥权都交给了李奇微。

李奇微连续视察了多个前线部队,在鼓舞美军士兵的时候,李奇微多次说出类似的话:看看你们的对手中国军队,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战斗的?

李奇微还深入研究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情况,他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后勤保障如此脆弱的情况下是不具备发动连续大规模进攻的能力的,并制定了专门针对志愿军“礼拜攻势”的“磁性战术”。

尽管李奇微想到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军的士气,但是士气和战斗力也不可能瞬间恢复,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韩国军队很快溃逃,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

在离开汉城前,他在睡衣上写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司令致敬。

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表现,让敌人都不得不尊重他们。

李奇微虽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战术,但他作战时十分谨慎,首先保证美军不被志愿军穿插,其次才是想办法对志愿军进行打击。

在此背景下进行的四次战役,其实双方都没占到太大便宜。

第四次战役后,第五次战役前,美军内部发生了一件事:由于总是叫嚣要用原子弹,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接任者毫无悬念是李奇微。

李奇微升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由在欧洲战区任职的范弗里特接任。

范弗里特军事理论扎实,指挥能力也相当出众,更重要的是他打仗很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范弗里特比他的学弟李奇微更加危险(二人都是西点军校毕业,范弗里特比李奇微大两届)。

范弗里特接任不久,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面对志愿军的猛烈攻势,美军且战且退,战至5月23日,志愿军粮食弹药消耗大半,后勤补给困难,彭老总决定停止进攻,有序撤到三八线附近。

但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却抓住了志愿军由攻转守的一个空档,以机械化部队对志愿军进行了分割包围,美军机械化部队进展极快,一些志愿军部队被美军合围损失惨重,更要命的是志愿军中部防线也出现较大缺口,要堵住这个缺口,志愿军需要构筑防线,要构筑防线需要时间,但美军也知道志愿军需要时间,所以他们绝不会给志愿军这个时间。

志愿军有一个办法,唯一的办法,部分部队留下,依托简单的阵地挡住数倍于己的美军,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

留下了的人面临的是一个绝望的局面,以一己之力对抗装备精良且士气正盛的美军,这是九死一生的战斗,但必须有人留下来。

63军2万余名志愿军战士留了下来,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在守住铁原15天,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以美骑一师与美第二十五师为核心的5万余美军。

63军配属的重武器较少,下辖187、188、189三个师均没有配属单独的炮兵团,只有军属炮兵团和一个火箭炮营。武器上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就连人数上,也是美军占有。

铁原周围并无天然适合防御的自然阵地,只有一些小山包,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实力全面占优的美军面前坚守阵地15天?

守得住吗?63军已经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了,如果美军突破,身后同志都将受到致命威胁,无论用什么办法,无论付出多大代价,这铁原,必须守住。

63军做出部署:187师防守右翼,189师防守左翼,188师为总预备队。

美军首先扑向了右翼的187师阵地,在遭遇顽强抵抗后转而攻向左翼的189师。

189师此时并不满编,只有约9000人,以这不足一万人对抗火力高出数个量级的“联合国军”,这战局让人绝望,但189师必须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5万美军是否有弱点?有!189师所在的种子山阵地的小山能不能加以利用?能!

前三次战役,美军充分领略了志愿军的穿插渗透战术,所以李奇微在之后指挥作战时十分重视美军阵型的完整性,务必要解除侧翼威胁,保证后勤供应顺畅的情况下才会前进。

而针对美军这一特点,铁原的小山包派上了用场,这些小山包都不大,在美军的重火力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小山包加在一起就能起到迟滞美军的目的。

志愿军,胜天半子

这是189师找到的唯一希望,必须牢牢抓住,189师将全师9000余人分散到各个小阵地上,每个小阵地只有几十人,化整为零牵制敌军,这是当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战术,但是这样的战术也只有志愿军战士能够将其执行下去。

因为从整个战局角度讲,是美军要面对200多个小阵地,但从单个阵地情况上讲,则是每个阵地上为数不多的志愿军战士要面对从武器装备到数量上都占压倒性优势的美军。

这种情况,如果守阵地的是其他部队,结果大概率是还没开打,就直接崩溃,但美军面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美军同样知道铁原的重要性,所以也会倾尽全力,为了让美军能够快速拿下铁原,范弗里特将炮火强度提升到了常规的5倍,战后,范弗里特弹药量凛然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

189师战士们死守一个个小阵地,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美军拿下一个小阵地并不困难,一般不会用到一个小时,但是他们每拿下一个阵地,等待他们的是下一个阵地的更为激烈的抵抗。

志愿军,胜天半子

激战持续3天后天降暴雨,189师阵地被冲毁,188师接替189师继续顽强抵抗美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2日,后方的志愿军部队基本完成了构筑阵地的任务,63军从容撤出铁原。

铁原一战,让李奇微与美军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美军抓住战机,且占据一切优势,志愿军仍可以凭借顽强的战斗意识翻盘。

71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保卫国家,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开战,他们的牺牲为后人留下了长久和平,他们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

这是一个弱者战胜强者的故事,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战胜世界第一工业国的故事,一个意志战胜钢铁的故事。

讲述这些故事的人里包括他们曾经的敌人,更包括他们的后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些故事,但无论讲故事的人是谁,他们都必须承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意志之强举世无双。

在这个故事里,麦克阿瑟的傲慢、李奇微的战术、范弗里特的火力与克拉克的谈判技巧通通要给一种力量让路,这力量无尽无休,这力量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力量足以打破命运的枷锁。

志愿军,胜天半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