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傍晚向日葵》:解开生与死的密码,帮助观众实现自我和解

 光影新天地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年龄大了,免不了遭遇亲友离开。受遗传基因影响我家尤为典型,二舅和五舅先后因糖尿病去世,他们生前生性不羁,在推杯换盏、灶台烟火中燃烧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我前去探望,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哪怕饱经病痛折磨,依然对活着有留恋与不舍,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会内心悸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这个心结,被电影《傍晚向日葵》解开了。

强大的幕前、幕后阵容让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作品并如愿欣赏到全片。

主演娜仁花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她曾获得过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湘女萧萧》被影迷们奉为经典。

导演李旭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电影执教经验。他的这部处女作完全看不出稚嫩和生涩,反而能感觉到极强的掌控力和浓烈的艺术表达。

(导演李旭)

一方面,《傍晚向日葵》让我领略到了新人导演独有的艺术表现力。

一提到艺术电影,可能不少看惯了商业片的观众会避之不及,认为艺术电影往往和沉闷、晦涩、冗长画等号。但《傍晚向日葵》完全不同。

影片中,娜仁花饰演的徐曼芳即将走向生命尽头,她只身前往石头村,在那里接触到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电影以“生命尽头”为出发点,就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述,徐曼芳的处境让我非常有代入感,进而全盘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动机,跟着她徜徉于生命最后的时光。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故事、台词、情绪……一点都不晦涩也不难懂,而是让人共情和回味,除了演员,电影的置景和美术也要记一功,《傍晚向日葵》不是那种曲高和寡的艺术片,它非常写实、非常接地气,这部电影以生活为基础,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日常淬炼出90分钟的电影,为作品带来厚重的艺术质感,以及赏心悦目的电影感。

这种质感体现在娜仁花数度挣扎在病痛中的精准表演、体现在精美绝伦的构图和用光、体现在导演对演员走位和情绪输出的精准把控、体现在化繁为简的音乐,每一次响起都恰好击中心灵……综合来说,《傍晚向日葵》让我惊叹于导演李旭惊人的艺术爆发力,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另一方面,《傍晚向日葵》让我解开心结、和自己和解。

怕不怕死,取决于心境和对生命的理解。目睹了两个舅舅最后的时光,让我一直在对生命和死亡的困惑中打转,还好和电影《傍晚向日葵》相逢。这部电影像优美的散文诗,恰好探讨生与死的哲学命题。

娜仁花饰演的徐曼芳很复杂也很矛盾,她既有放弃治疗的洒脱也有对往日回忆的不舍,既有热烈和温暖,也有生命逝去的凌冽与激荡,“死亡”本身是神秘的、虚无的,难以名状和描述,但电影则尽量具象,让观众感受到走向生命尽头的状态、情绪与情感,每一幕都显得隽永和意味深长,也带给我不少启发。

《傍晚向日葵》让我意识到,死亡的可怕源于未知,生而为人,我们记不住自己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但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走向生命尽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么想就没那么害怕了。而且,死亡并不可怕,只要走向那一刻的时候不要留有遗憾。去往石头村的徐曼芳,何尝不是对观众的一种指引呢?如果在当下就怀着徐曼芳的态度活着,我们一定能提高生命浓度,让这一生更加精彩,到最后不留遗憾吧!

方方面面都很出色的《傍晚向日葵》,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包括第56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奖、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智利南锥体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故事片奖等,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同时也是年度必看的艺术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