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三)西周天亡簋

 与照耀同行 2023-08-19 发布于北京

公元前1046年的元月,太公望对武王说:不要犹豫,向东向东!

公元2023年的7月,我对自己说:不要犹豫,去新疆吧!

太公望不再犹豫,留下了一件国宝。
我不再犹豫,终于看到了这件国宝。

这就是西周天亡簋。

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据传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造型肃朴庄重,四耳方座,内底铸78字铭文,记录了周武王在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的事迹。

天亡簋见证了西周早期历史,也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在国家博物馆的24件组禁止出境文物中,这可是一件难得相见的文物,我追踪了5年才终于在与北京相隔两个时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看到他。

天亡簋可能是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还有说是道光十八年(1838)与毛公鼎一同出土,此后被清末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

1884年陈介祺去逝后,天亡簋长期不知去向,直到1956年北京琉璃厂振寰阁在上海周姓收藏家处发现并购买,后由故宫博物院收购,在太和殿展出。

1959年,天亡簋调入新成立的中国历史博物馆,2010年归为国家博物馆,在国博新馆三层中央大厅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一个小角落里展出。

2017年起,我开始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当时没在《古代中国》看到天亡簋,等终于知道它的展出位置后,这个展览却在2018年底撤展了。

此后天亡簋就不在国博常展了,只是2019年在深圳和2022年在长沙短期展出过,很遗憾都错过了。
直到今年6月得到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开设了国博厅,举办《吉金铸史》展览,重磅文物就是天亡簋。

这次,不再犹豫。

虽然远在万里之外,虽然听说今年新疆旅游大热,但一定要去。
几天时间就跟朋友策划好新疆之旅,天池,赛里木,喀拉峻,那拉提,巴音布鲁克,独库。

当然,下飞机后的第一站,就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

顾不上看楼兰美女,顾不上看五星出东方是不是真品,先直奔一层的国博厅。
国博厅由国家博物馆和新疆共同设立,今年6月在自治区博物馆揭牌,是今后国家博物馆向新疆输送精品展览的固定场所。
国博厅的开门首展就是《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出国博馆藏的160余件青铜器,其中一级品34件。

于是,从东到西飞越中国后,终于见到了。
展厅中的第一个展品就是在大展柜中单独陈列的天亡簋。

虽然后面几天还有漫长的旅行,但此行已经圆满了。

虽然是暑期周六的下午,虽然自治区博物馆可以当天预约,但展厅里的人还不算多,一拔拔参观人流之间总会有几分钟的独占时间,可以仔细地欣赏这件国宝。

仅有的缺憾,就是展厅中的光源偏白,展柜玻璃也不是每半小时就擦一遍,所以拍出的照片发暗,没有像在国博拍利簋那种的厚重感。

簋的自带铭文写作“皀殳”,北宋时命名为簋,现在除国家博物馆,一般仍多写作簋。

簋最初是用于盛饭食的青铜器,商代簋造型比较简单,就像一口圆锅。西周后加了一个方型底座,使簋增高,方便席地而坐的人们进食。

天亡簋就是一件典型的西周早期方座青铜簋,侈口外撇,腹部较直,圈足与方座连铸为一体

天亡簋纹饰也是西周早期独有的,在簋身和方座上两两相对装饰夔龙纹圈足饰一周弯角鸟纹

夔龙纹是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独有纹饰。

龙身蜷曲如蜗牛,利爪置于头下,头顶有触角,长鼻上卷,口内獠牙交错,形象怪异。

另外,天亡簋最醒目的特点,就是腹壁外对称铸有四只内卷角兽首耳。

商周青铜簋中常见双耳,也有三耳,只有西周早期出现了少量四耳簋。

兽首耳下有宽厚的长方形垂珥,显得稳重大方。

天亡簋与利簋都是仅有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但利簋出土时锈蚀严重,清理后器表仍像包了一层青苔,天亡簋则保存更好,纹饰更加清晰,四耳造型也更显古朴。

不过真正确定天亡簋属于西周早期,以及认定它具有禁止出境的重大价值,还在于器内底上的78字铭文。

乙亥,王又大豊,王凡三方,王

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

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

事喜上帝,文王德才上。丕

显王乍省,丕肆王乍赓,丕克

乞衣王祀!丁丑, 王乡,大宜,王降,

亡勋爵复觵。隹朕

又蔑,每扬王休于尊簋。

商代以青铜酒器组合作为礼器,通常铭文很少,最多的也不超过50字。
西周则以青铜炊器组合作为礼器,最常见的就是鼎簋,还开始铸造大段铭文,记述当时的重大事件。

天亡簋上的铭文不仅字数多,也运用了工整的对偶和韵,在商代甲骨文和金文未有,可以说开创了后世辞赋韵文的先河。

陈介祺获得天亡簋后,流出了铭文拓片,天亡簋于是很早就受到学界重视和释读。
铭文中出现了两个王,一个明确说是作为父辈的文王,那就是周文王,另一个子辈的王,应该就是周武王,只是在断代上有一些分歧,有的认为是武王克商前,现在一般认为是克商后。
在何尊和利簋出土前,天亡簋是唯一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利簋的铭文释读后,曾长期被认为是在甲子日灭商后第8天获赏而造的。

不过现在更多看法认为,利簋铭文中有武王的谥号,因此应是成王时才铸造的。

如果是这样,天亡簋就是目前已知确切年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目前唯一确认的武王时器。

铭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天亡,而且从上下文来看,他与文王和武王的关系非常近。

对于天亡的身份有多种看法,现在根据古文字和文献研究,一般认为天亡通假太望,也就是太公望,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
根据文献记载,太公望为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姜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是克商战略的总设计师
现在认为,太公望可能是西部姜姓羌族的首领,与姬姓周族联合攻灭了商人政权,建立了周王朝,后来被分封到山东,成为齐国的始祖。

太公望对于武王非常重视,因为当时小邦周去进攻大邑商,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波折,但太公望始终鼓励武王,反复说“不要犹豫,向东向东”。

在大决战的牧野,太公望还亲自冲锋陷阵,迫使商军临阵倒戈,《诗经》中赞为“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可惜“天亡”二字太靠下,把相机举高高的也拍不到。

可以看到倒数第二行的第一个字,不算很清晰,这就是“亡”,天亡的亡,太公望的望。

商末周初的金文在字体和语法上非常古拗,使得对铭文记载的事件和主题有多种释读。

现在一般认为铭文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在天下之中的嵩山,由太公望辅佑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祭典,祭祀周文王和上帝,祈望得到神灵护佑。

“事喜上帝”四字可以很清楚看到。

商代极端迷信上天,因此克商后的周武王强调祭典皇天上帝,向天下公告商人不再得到神灵护佑,周朝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

与其他西周早期青铜器金文和文献印证,这次典礼是西周早期级别最高的一次祭典,可称为西周的开国大典。

克商是周人的胜利,也是更大考验的开始,他们要宅兹中国,要开拓四疆,所以他们要继续不再犹豫。
太公望也不能犹豫,要继续出发,去把东夷之地建设成富庶的半岛。

我们也一样,都要不犹豫地去追求自己的追求。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