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40年前的杭州,西湖畔的烟火让人感叹,过去真的很不一样

 春天书屋 2023-08-19 发布于黑龙江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从原始的生活到如今的美人、美景,离不开时代与每个杭州人的相互成就,不管是美丽的西湖,还是古朴的河坞,更或者是壮阔的西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时代的印记,跟随时光的倒流,回到八十年代,再看看那时的景,那时的物,那时的人,看看“大小不同”的老杭州

一旦说到杭州,离不开的话题就是有关西湖和灵隐寺的,西湖上渡船,灵隐寺求姻缘,或许本地人士没有丝毫向往,但这些人文历史也算得上属实孕育着过去的一切

夏日时节的西湖,在八十年代,街道上自行车居多,大多数人都是白衬衣,路上一辆绿色的小轿车停了下来,似乎出现了什么故障

拉货的夫妻

年轻的小伙子骑着三轮车,后面一个女子推车前进,一个人手上戴着手表,一个人戴着手镯,车上的东西被茅草包裹得很严实,看样子是易碎品

嫁人就要嫁杭州姑娘,这是当年流行的说词,那时的潮流应该就是碎花裙加遮阳帽,这种遮阳帽应该还是可以收成一个环,这样的着装,真的也很美

灵隐寺飞来峰

灵隐寺飞来峰附近的石刻,小男孩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摸着佛性的下颚

四个女孩子的合照,皮凉鞋样式差不多,衣装打扮的气质几乎都不一样

一处木匠铺内,一个师傅正在极速的劳作,在记录的一瞬间另一只手都快看不见了

西湖边

一个少年正在西湖旁写生,一望无际的荷叶,一些些荷花伸出了水面,点缀了整片湖边,远处的山,一层隔着一层

西湖的断桥

断桥的荷花已经绽放,桥上一群骑自行车的人从这里路过

杭州景区的两对游客,留下了跨越世纪的合照

西湖旁的栏杆边,一位男子用相机给两位女子拍照,那时的相机算是一个稀罕物,她们坐在栏杆边,拿着雨伞,摆出不同的姿势

西湖边的翠微亭

西湖边的翠微亭,一个女子面对镜头从容地微笑,波浪卷的发型在那时就开始流行了

在西湖边的石马上,总是杭州人儿时一个深深地记忆点,翻开自己家的相册,大概很多人都有一张合照

绿树下的看书人

八十年代,电子科技不发达,很多人都喜欢看书, 在书里寻找个中趣味

春游的小朋友

采茶人

茶园里的一位茶工在采茶,动作娴熟,头上戴着一顶草帽,手上戴着一块手表

杭州街头,一对中年夫妻,用板车拉满一车陶瓷,在路边等着公交车过了再拐弯,八十年代的陶瓷还是很受欢迎的,那时的塑料制品不多,这一车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一个店铺卖上好几周,这个拐角处能看出来是哪里吗

杭州的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

老人坐在自家院落里,小孩站在门槛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从小就一直存在

一家老店铺,裁缝大爷正在裁衣服,铺面很简单,门口放着一个缝纫机,墙上挂着几件衣服,这也是许多八十年代店铺的一个缩影,一技之长就能衍生出一个摊位,来养家糊口,周围的邻居都会来照顾生意

杭州一家食品店,店员看到镜头脸上充满了笑容

年轻的妈妈,用自行车载着两个小孩

1981年的杭州街道

那时的杭州也有一股小县城的味道,走路的人,骑车的人,就是没看见开车的

1981年的自行车停放处

路边停满了自行车,基本上都是二八杠的,清一色都是黑色的,那时一个家庭有一辆自行车也是不错的了

杭州街头摆地摊

这个摊位摆在路边,有不少的人光顾,自己挑选自己想吃的东西

蔬菜摊位

一位农妇在路边卖着瓜果蔬菜

板车摊位

一位农民,担着两个竹筐,里面的东西已经卖完了,大家的头都望向一边,似乎在看什么热闹一样

路边的广告牌,栩栩如生,街边墙角,屋顶,总是放在显眼的位置

修配厂门前的三轮车

正在工作的挑夫

一位男子,拉着一个板车,板车上面放着很多货物,感觉他走得很吃力

西湖留影的笑容,街边勤劳工作的汗水,这只是每个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在没有电子科技的渗透的时候,那时的正视前方的时间总比低头的时间多,八十年代的杭州让人怀念,因为能看到风景更多,跨时代的杭州,“大小”真的不同

部分照片来自于:德里亚诺·马达罗,比尔·霍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