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任中恒︱初秋,岁月的往事如歌

 陈晓春 2023-08-19 发布于江苏

 



 初秋,岁月的往事如歌 

文/任中恒

那年的八月初秋,我们多个班级的同学,从龙江一中走了出来,伴着大街上的高音喇叭“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我们坐上了龙江县知青办雇佣的卡车,欢送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几辆车奔赴龙江县的各个公社。一路欢声笑语,满载年轻的凌云壮志。青涩未退的男女,带着满满的家国情怀,扬起鸿鹄之志,坚决要做革命事业的奋斗者,当冲锋在前的勇士,去乡下、到艰苦的地方扎根,绝不做当代青年的缩头乌龟,绝不留在城里吃闲饭。汽车上张扬着火爆的红色歌声,抛撒一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国家,爱人民,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努力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车上充满了青春昂扬的气息,歌声鼓舞着青年人去战斗,去践行理想,大地里沉甸甸的谷穗随风低首呼应。

我们歌声停止那一刻,车已来到了发达公社长发大队。

当护送我们下乡的领导、老师、同学走了,家长依依不舍的挥手回望之际,我们几个知青转身间,思想意识里有了一些茫然。心里像长草一样,平添了“从此,天涯孤旅”那种感觉。恍若那首“默默无语两眼泪”的歌声在耳旁响起。

青年点里,举目那排满行李的炕上,旧席斑驳,空间窘迫。听到风刮窗棂发出的声音,仿佛有人在呜咽。墙上黑乎乎的灯窝里,被熏得墨黑。一切都那么陌生。

几天的热度过后,秋收劳作让人精疲力尽,显然是跟不上那些劳力的速度,拖累着整个割地进程。我抬头看见农民一张张冷漠的脸,伴着不待见的语气,我们感知了这里我是多余的,心里有了这儿绝不是我久居之地的念想。

深秋的风,让人冷嗖嗖的。吃过小米饭后,我们几个十五六岁的青年,不自觉的走到了屯外的西山根,望着回家的路,眼睛有些发涩,那两个女生已经抽涕起来。

这一刻我们体会到,人的雄心壮志,代替不了衣食住行,人的生命,只有在孤独地回头看时,才清晰知道我们犯了青春莽撞的毛病,到了农村,才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了,我们都后悔了!

下乡刚刚三个月,城里信息传来,凡是没有下乡的毕业生,开始一批一批的分配工作,他们都荣幸地走上了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

我们都迷蒙茫了,在校老师动员下乡时说:“我向你们保证,知青下乡是青年实现理想唯一的道路,谁不下乡,就永远不会被分配,如果分配你们就回来找我。”她没想到,打脸来的这么快。

国企招人,必须是“红本粮”!我们下乡那一刻,就“红本”变“白本”了,我们似如脱离雁群的孤雁,惶惶在穷乡僻壤,寻找安身立足之处,永远失去了进城就业的机缘!

在文化非常匮乏的劳动之余,青年点有人手抄一些歌曲,我们一听是南京知青的怀乡之歌,一听就觉得旋律跌宕抒情,音调低沉舒缓,仿佛写的就是我们内心世界。那首《知青歌》的歌词,好像在诉说:“离别了家乡不知多少年,可爱的家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面前,可爱的家乡——望了又望,盼了又盼。四处都是一片荒凉和凄惨。”这样的情绪在青年点不断渲染,青年都有一种被老师骗了的感觉。此后,青年点里的歌声失去了往日的宏亮和铿锵,偶尔听到的是凄凉和哀叹。不久怀有沉痛心情的青年们人心涣散了,各自游荡,各奔东西了。我被派去发达沟口水库出民工。水库里也有数量不少的知青,私下流传着上海知青写的一首歌《知青你莫愁》,歌词是

“亲爱的朋友,不要把泪水流,生活从来就是这样,不要难受。世上有苦水也有美酒,看你怎样去追求,只要你能昂起头,苦水也能变美酒。不要愁,愁一愁就会白了头,不要忧,忧愁会使你更消瘦,眼睛向前瞅,心中能行舟。”

这首歌当时给了我们知青许多安慰,很多人都喜爱。晚上发达兴隆沟点的费树峰与长发点的王海同,一个敲着洋琴,一个拉着二胡,把水库低沉的氛围弄得很活跃。我用一个学生用的大方格本,把《知青你莫愁》歌词抄录了下来。作为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1970年春天,机缘巧合,我被生产队派遣到钢厂所属的神山铁矿出民工。因为我不想再回到乡下受人白眼。于是就拼命地工作。换来了领导的一片好评。宣布长期留用我,并担任了十几人的砍柴班班长。

那年初秋,清风满岗,山鸡长鸣,大山装点了五花之色。矿上领导宣布,我被转为国家正是职工,并享受三级工,每月工资45.20元待遇。

这一刻,工棚里热闹非凡,群体的歌声又唱起:“咱们工人有力量,嗨!有力量,盖起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的世界变了样---”那豪迈的情怀,荡激着矿区,震颤着高山大岭。

年代是红色的,青春期像燃烧的火焰,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那时,转正的青年都振臂高呼:“我当上工人了,我回城了!”这一刻,自己的心,似如被明媚的阳光唤醒,成为流光中最为珍惜和美好的一段。

秋天,一个意味深长的季节,我每一步,都发生在金秋时节,都令人感慨。那年,就是1976年,也在秋色里,我从华民公社的路线教育工作队回龙江。走的是绕道景星之路。在景星镇街头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毛主席逝世的《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寒颤之中顿觉草木摇落,脸上热泪也随风摇落。哀乐一直伴着我进入梦中。隐隐约约还有人唱那蓦然心惊的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这首歌不就是那一刻我的心境吗。

如今,我的年龄也走在秋色里,人在途中,百年纵目,朱家坎已成龙江,往日的中铁路三等小站,如今已是全国粮食集运繁忙的节点。我自家的老店也在秋云舒展之中延续。斜阳下,我有一支笔握在手里,我的最后时光,也许不再孤独地浪费掉。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