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侦探与小偷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8-19 发布于河南

请看以下笑话故事:

大侦探与小偷

一天,大侦探家里突然来了一个留着长胡子的陌生客人。

客人说:“侦探先生,我想当一名侦探,不知从何学起?”

大侦探打量了一下来客,笑了笑回答说:“为了答复你的提问,请允许我打个比方。比方说,你是一个小偷。当你按门铃时已经留下了指纹。 我可以根据指纹把你查出来。当你走进客厅,在地板上留下了脚印,我可以据此判断你是男是女,并推出你的身高。你坐过的沙发又留下你的气味,我可以用警犬闻一闻这气味,跟踪追击, 把你抓住。不过,这对于你来说,已不必要了,因为我现在已经发现你的胡子是粘上去的,所以我可以把你当场抓住。”说到这里,大侦探突然伸手一抓,把客人的假胡子全拉了下来。

客人浑身哆嗦,原来他正是小偷化装而来的。现 在原形毕露,狼狈不堪,连连向大侦探叩头求饶。

大侦探随手写了一张纸条,交给小偷说:“带回去给你的同伙看看,这就是学侦探的经验。”

小偷急忙溜回家里,拆开纸条一看,上面写了十个大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里,大侦探写在纸条上那十个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表达的就是一个假言判断。现在,我们对此假言判断进行分析。

在这个假言判断里,“己莫为”是条件、“人不知”是结果,因此“己莫为”是前件,“人不知”是后件。而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实际关系是:如果没有“己莫为”这个条件,也就必然没有“人不知”这个结果。这里显然是必要条件关系,因此,“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若要……除非”是联结词,不典型。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往往不典型。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其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并在思想中将它换为典型的联结词,从而准确理解其逻辑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已认识到“若要……除非”这一联结词所表达的逻辑意义跟“只有……才”或“不……就不”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表达上不典型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改写为以下典型的表达形式:“只有己莫为,才能人不知”。

当然,经过这样一改,从逻辑上说,是典型了,而从语言表达形式上说,反而别扭了。这是应该注意到的另一面。

至于还有一种假言判断即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不过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结合形式。我们仍举一笑话实例给予简要说明。(接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