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鲫鱼时打频率控制很重要,乱打频率可能适得其反

 天元钓鱼技巧 2023-08-19 发布于湖北
野钓鲫鱼时,邓刚大师多次强调打频率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严重影响整个钓鱼过程的成败。那么为什么打频率如此重要呢?与传统的钓鱼方式不同,野钓更注重诱鱼结合。通常的操作是通过钩上脱落的饵料来积累鱼窝,尤其是钓鲫鱼时。也许有些朋友会问,是不是可以事先打好鱼窝呢?当然可以!但是,抽窝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对于鱼窝的持久效果更好。

抽窝的打频率是一个动态的诱鱼过程。当饵料落水后,它们会逐渐散开,水线会产生摆动效果,而且我们还会用手腕的抖动和竿子的抬动将钩上的饵料抖散崩开。这一系列动作一方面加快了味型的扩散,另一方面视觉上也吸引了附近鱼儿的注意力,让它们更容易发现这里有可食的东西。

打频率有两种形式,这里重点讨论钓鲫鱼,而不是钓大物。
第一种形式是前期抽窝阶段的打频率,这阶段的频率是盲目而套路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窝底积累一定量的饵料,从而引诱鱼儿。
需要抽多少饵料呢?一般来说,20-30竿就足够了,如果鱼情好的话,甚至只需要10竿就能见效。当然,抽窝的效果与是否准确投放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投放点误差太大,可能会影响诱鱼的集中度。另外要注意,一定要进行抽窝,也就是在提竿时将钩上的饵料抖散,而不是刻意用力扬竿,只需要像钓到鱼儿一样轻轻提竿即可。
第二种形式是作钓过程中的频率,最理想的频率是被迫的,也就是说,频率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鱼儿决定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那么,怎样判断何时应该打频率呢?依据是鱼情。当鱼情好时,窝点中的鱼密度较大,或者存在较多的杂鱼,如果投放的饵料量较少,很快就会被吃光。如果没有持续地补充饵料,鱼可能会离开窝点。最重要的是,如果旁边有其他人在作钓,而他们频率很快,那么窝点中的鱼就很可能被他们抢走。这并不是夸张,许多有经验的钓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什么情况下不能打频率呢?不能打频率或者说频率是无效的情况有:鱼的活性不高或鱼情较慢的时候。一方面,当鱼的活性不高时,它们的食量会减小。前期有目的性地进行抽窝时,已经足够达到诱鱼和留鱼的目的,如果此时盲目追求高频率下饵,那鱼儿吃钩的机会就会更低。
另一方面,活性不高、鱼情较慢时,鱼不会表现出抢食行为。它们可能会在饵料周围游荡一段时间,反复试探,或者活动较缓慢,从发现饵料到吸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此时起竿频率较快,很可能还没等到鱼儿吃饵就已经提竿了。
那么如何判断何时应该打频率呢?换个说法,就是如何判断鱼情。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季节因素,因为鱼是变温动物,温度对它们的活性和食量有影响,这是所有钓鱼人都了解的。

其次是资源方面,鱼资源本身就有限,每个水域中鱼的密度都相对较低,高频率并不必要。大师邓刚以前提到过隔夜窝的事情,他的意思是不要指望窝料能将几十米外的鱼引过来,这种情况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还可以观察旁边钓友的作钓情况,以判断鱼情。如果有人在狂抓,那就说明打频率是正确的,如果频率高了却没有用,那就可能是选择钓位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鱼的活性和食性,比如气压、阳光、温差和风向等,也需要考虑进去。

钓鱼没有固定的法则,因情况而异,只有有灵活变通才行。各位钓友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公众号下面留言讨论,大家相互学习感谢各位钓友关注、收藏和点赞,我们每天准时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