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子曰语志】:109、隶书的传闻
2023-08-19 | 阅:  转:  |  分享 
  
【子曰语志】:109、隶书的传闻文/子曰诗云古代文字流传日久,有一些传说。近人对古代文字的研究,也有没见解。虽然传说不一但终究不离根本。再怎
么传说,离朝代也不会相去太远。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
A6%E7%AE%80/61952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https://baike
.baidu.com/item/%E8%AF%B4%E6%96%87%E8%A7%A3%E5%AD%97/6180说文解字〉中解释
‘隶’的意义是‘附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E%E6%B1%89%E4%B
9%A6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https://baike.baidu.com/it
em/%E9%9A%B6%E5%B1%9E/3128858隶属’一词。〈晋书·https://baike.baidu.com/it
em/%E5%8D%AB%E6%81%92/4170014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
书是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7%AF%86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其次究竟什
么样子才叫隶?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B6隶与https://baike.baid
u.com/item/%E7%AF%86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
几小段。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4%BA%91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
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他又说∶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7%AF%86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
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7%AF%86小篆是象形体ht
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4%E6%96%87%E5%AD%97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
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
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B6%E7%86%B9延
熹八年(165年)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5%B1%B1%E5%BA%
99%E7%A2%91华山庙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1%B5%E5%B8%9D灵
帝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BA%E5%AE%81建宁二年(169年)的《https
://baike.baidu.com/item/%E5%8F%B2%E6%99%A8%E7%A2%91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
)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9%E5%85%A8%E7%A2%91曹全碑)、又
三年(186年)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8%BF%81%E7%A2%9
1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同时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
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81%E5%AD%9
D%E7%8E%8B%E5%88%BB%E7%9F%B3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https://baike.
baidu.com/item/%E7%A5%80%E4%B8%89%E5%85%AC%E5%B1%B1%E7%A2%91祀三公山碑
》、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A6%E7%85%8C%E
5%A4%AA%E5%AE%88%E8%A3%B4%E5%B2%91%E7%BA%AA%E5%8A%9F%E7%A2%91敦煌太守
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9%E9%98
%81%E9%A2%82/5820575郙阁颂》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1%A9%E5
%B4%96%E7%9F%B3%E5%88%BB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以上
那些基本上已消灭篆体而形式稍有小异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3%E4%BD%9
3%E5%AD%97正体字”,一直流行于两汉、三国间,而且几乎独占了石刻https://baike.baidu.com/item/
%E7%A2%91%E5%BF%97碑志中的位置。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了东晋https://baike.baidu.com/item
/%E8%B0%A2%E9%B2%B2谢鲲的墓志,还能见到用的仍是这样的字体。这种字体应当说都是隶,因为其形式自秦到汉,虽有些变化,但并不太大。从字形的面积上讲∶先带长方,后变方扁,有些地方还交叉互用着。长波、短波,也同样是交叉互用不分前后的。因此决不能说它是一种字体彻底变为另一种字体的新旧二体,而是一种字体在前前后后中间的个别量变罢了。
献花(0)
+1
(本文系子曰诗云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