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子的追根之旅——读《青滦流域文明探源》有感

 郭丽萍 2023-08-19 发布于河北

未读到这本书时,是深深的惊奇;读到这本书时,则是深深的感叹,深深的敬佩。

与作者贤伉俪相识有些年头了,近几年一直听说他们在探寻青滦流域人文史,探寻古孤竹国,探寻第一王朝夏朝,探寻秦皇岛、唐山这片土地上关于上古传说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探寻我们祖先的脚印,在探寻我们的根。听他们两位这样说,我很惊奇:两位虽然治学严谨,心中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情怀和才华,但是业余时间做这个,那得多么的费精力、费银两、费心血啊!这可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大工程啊!他们图的是什么?刚从忙碌岗位上转岗,为什么不歇一歇、清闲清闲?后来,我又听别人说,他们真的在实施这项工程,这才相信他们将有大举动了。但在潜意识里,我也就以为只是“探寻”,抑或是基于他们严谨、认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认真的“探寻”罢了。老实说,还不太敢相信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效出来,毕竟,国家层面兴师动众20年,还没有探寻出结果来呢。

然而,当我读到《开卷导读》时,我就开始怀疑我最初的判断了,而且发现我“错”了,思维认定“错”了。因为,这本书,从思想到文字,已确切地证明:他们不仅在做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数年如一日;不仅仅是在“探寻”根,而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根。

《青滦流域文明探源》踏查考证实录,试图破解中国几千年来悬而未决的文明起源问题。兹事体大,应了那句话:越关心越担心。书中写到:历朝历代便把“河”固化为黄河,是不是由此固化了史学思维,迷失了考证方向?试问:皇宫帝宫夏宫在哪儿?华夏民族上古老家在哪儿?振聋发聩的发问,简直让人瞠目结舌。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是担心:两位作者虽然治学严谨,但是敢这样提问,胆子是不是有些“大”?!但是随后的几句话,又让我觉得这诘问之声不是空穴来风,“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依循科学测量、地质分析、河流变迁、气候冷暖、考古成就、识见整合、实地踏查,再现了青滦流域的历史演变……”至此,再次基于对作者夫妇的了解,我觉得这本书肯定会否定我以前的疑虑,肯定会再次印证作者贤伉俪的敬业、严谨、专业和那份深深的赤子情怀。

   “本书著作者惟愿以此抛砖引玉”。这句话,让我仿佛又看到总是和蔼笑着的两位作者,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谦逊、低调的。

    《序》,竟然是洋洋洒洒的三大块儿,“踏寻考证归来的知见自序”“我们不揣鄙陋,也奓着胆子说道说道”,仿佛邻家大哥大姐在给你温言细语的讲故事,真是亲切!“向北望……”“面对的困惑与尴尬”“特殊况味的思维导图”,国内国外,历史现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从现实到网络,从传说到典籍,从书本到实地,最后推断出导图之一二三四五。到了书的22页,我已经被深深折服并断定:这是一本用现实论据考证论断有关中国上古传说真实性的史料书,是一本追我们祖先足迹的书,值得一看,值得一读,值得探寻,值得品味。于是,九个结论,十八个实证,就带着我走进了这本书。

说实在的,看这本书,我实在是有些“困难”。因为随着一页一页通读下去,发现不但里面有好多不常见的字需要查字典,更有大量的史料以前从未见过、听说过,只好借助字典和网络去重新了解。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反而是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读者尚如此,当初作者又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我们必须珍惜作者的心血,更何况是跟随作者的一场追根之旅!

“民间口耳相传与平日湖追想”“奇绝自然美景必是人间胜境”“华夏初期青滦流域文明宸皓”“孤竹国孤竹城孤竹人的水平”“夷齐高行历节百世大家传颂”……和河北地质大队几位专家的“争论”和实地踏查;和蟠桃峪村、半壁山村、蔡家坟村村民的立语寒风,酷暑滴汗;半壁山、万军山的访查、清圣山的一草一木建设……甚至,由于小外孙的只身探险探出来的大沟——七里河;只身前往、举家前往、带领陪同地质大队和考察队前往;“陡坡处摔过跟头,照相机戳过土里,山顶上车胎扎爆,老乡家吃过面条”“苦中有乐,甚至有点乐此不疲、乐不思蜀了”,一次次,一回回,是信念,是执着,是坚守,是内心的深情。

“按住葫芦抠出籽”,这是作者的原话,更应该是作者的坚守和深情,深深感动着我。而作者字里行间如实的记述,更是让我了解到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片热土上,我们的上古先人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如:“附宝常在河边梳头洗衣淘菜,人们爱屋及乌,便把这段河叫作姬水。黄帝长大后,以姬为姓”“今日青龙河,古称玄丘水、漆水、黑水等,均表明河底多铁屑,河水泛黑色”“黄帝部族失踪这1000年,驻足的地方就在万军山了。未知然否?”这是著作者怎样的文史开掘和情感投入!

每一个推理都具象可触,经历了若干次的实地考察,若干次的翻阅资料,若干次的苦思冥想,若干次的推理研究,每一个结论都是有理有据,科学严谨。粗读下来,虽是知之皮毛,却也是真真的深深震撼。一本重量不太重的书,掂在手里,却是那么的厚重。突然想起一句话:生命难以承受之轻,那么,这本书就是:此书能够承受历史之重。

何为历史之重?中华文明起源的实证被贤伉俪踏查考证出来,东方大国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毋庸置疑!那么,揭示出中华文明的原初底色为的又是什么?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优良传统,开创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振兴。这就是我从《青滦流域文明探源》一书中品读出来的历史之重。

这是一本赤子追根的书,且学且思,且知且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