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里陈家及周边展示的历史画卷概叙(作者:卢铭安)

 黄之中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山海里陈家及周边展示

卢铭安

上海并不仅仅是“网红建筑”的上海,在上海一百多年的现代城市发展史上,几乎中心城区里的每一条街道、弄堂都有过名人足迹,有过与之相关的真实文化历史和传奇故事。只是,能记得它们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图片

隐匿在上海城市的喧嚣繁荣之中,上海大田路山海里、培德里、以及东斯文里等等石库⻔的一排排老式弄堂,依旧讲述着上个世纪的⻛情故事。历经时代的荣辱兴衰,蒙上了厚厚的时间烙印,其建筑设计、布局脉络在今日看来仍然不失老上海经典的石库⻔⻛韵,然后其人文历史更令人惊叹不已,其中山海里陈家是典型的代表。

图片

以山海里陈家为中心点的区城是一块非常不凡的街区,从南苏州河路朝南,过新闸路,再经山海关路,抵达北京⻄路(爱文义路/Avenue Road),由大田路(1980年前为大通路)往东到成都北路(南北高架),四条⻢路围成一长方形街区,其形成的,有考证的历史遗迹包括:

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又称澎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

山海关路339号,中共淞浦特委机关纪念馆。

大田路354弄330号,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秘密机关 。当时,毛泽⺠、钱希均革命伉俪曾寓 居上海大通路331弄(大通里),后为大田路331弄,原建筑已不存。

成都北路893弄1-11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成都北路865号,太平寺,曾是现今玉佛寺旧址。1882年,盛宣怀截留了运往普陀山的两尊缅甸玉佛。为此,于1900年在江湾建起了最早的玉佛寺,因辛亥战乱寺庙被毁,幸存的玉佛转移至北成都路重建寺庙供奉。但因场地逼仄,实难展开佛事,1918年盛宣怀后人捐出槟榔路(即今安远路)的地皮再建玉佛寺。玉佛移走后,北成都路的 玉佛寺改为太平寺,没有了玉佛,香火日衰,一解放后即停止活动,其场地成了一家戏服厂。但寺弘一法师(李叔同)莅沪曾寓此。

山海关路274弄(安顺里)11号,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住宅。 

山海关路282号,周信芳和裘丽玲生死之恋的旧居。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3号,篆刻大师楼辛壶旧居,其曾经⻓期代理主持⻄泠印社的社务。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5号,上海绘画大师谢之光的故居。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17号,海宁望族陈氏迁居上海后的山海里陈家。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23号,设计建造了上海大世界的第一个被⻄方承认的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周惠南的家。

大田路225弄(吴兴里)16号,国学大师王国维1916年至1923年的旧居。 

大田路237弄(瑞德里)6号,翻译家、钱币泰斗、 医生、佛学大师和上海福幼孤儿院董事⻓兼院⻓丁福保(“诂林精舍” )旧宅。

大田路370号,小德肋撒天主堂、天主教景德男校、天主教景德女校的罗⻢式庭院建筑。

新闸路565弄61号,全古罗⻢式的建筑,原天主教教会学校——求德女中。 

北京⻄路(原爱文义路)351号圣彼得教堂(中华圣公会),20世纪著名的红色特工董健吾(1891年-1970年)曾经⻓期以圣彼得堂坐堂牧师身份为掩护,从事中共中央特科的秘密情报工 作,并开办大同幼儿园,收养中共烈士和领导人的子女。1932年大同幼儿园关闭后,他将毛岸英、 毛岸⻘兄弟带回自己家中抚养。1936年,又曾担任南京国⺠政府与中共进行联系的特使。

常德路418号(近北京⻄路口),上海佛教居士林,也是净业孤儿教养院的所在地。杰出的佛教领袖、⺠进创始人之一赵朴初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 年代初在这里学习、工作,该处离山海里陈家不远,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因安置拯救难⺠事务时,信佛教的赵朴初与信基督教的陈已淼、陈已生俩兄弟而认识,相谈甚欢,从而结义。之后陈赵形影不离,在“孤岛”和 抗战后的国共内战时期,俩人闹出的动静,不可谓不大,所做出的功献是他人不可替代。朴老曾是西冷印社第五任社长。

西冷印社有“天下第一名社”美名,113年历史的西泠印社七位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西泠印社是一个艺术学术社团,也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3号,篆刻大师楼辛壶旧居,其曾经⻓期代理主持⻄泠印社的社务。

大田路365弄(培德里),国文巨匠、⻄泠印社社⻓张宗祥的旧居。

一个小小的街区,三栋石库门住宅,诞生三位西冷印社社务“撑柜”,确是天不奇事。

大田路334弄(山海里)11号,著名的《红楼梦》眉本的发现者和收藏者,碑拓收藏家和藏书家刘文介旧居。

新闸路613弄经远里14号(隔壁12号是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据山海里孙辈回忆,其祖母张佩珠说曾经是巾帼英雄赵一曼以及后来任弼时、陈琮英夫妇住过的房子。这事是经远里的一位保姆 老太太对张佩珠说的,她说她当年伺候过经远里14号的那位女士肯定是赵一曼,笔者认为此事可 信。陈琮英是赵一曼丈夫陈邦达的胞妹,身体虚弱带着幼儿的赵一曼受保姆照顾,再说当时任弼时 是中央军委成员,这都合符逻辑。幸好隔壁经远里12号被定为上海市文物建筑,顺便把14号也保存 下来了。但经远里12号14号周边所有的其他石库⻔全被拆了,整个原始历史环境已经不存在。

图片

在上述一个不大的长方形街区内,存有或曾有过近20个历史遗迹建筑,每幢建筑留有为革命事业,为⺠族独立奋斗,为发扬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等高尚人士的五彩斑斓的足迹,惊心动魄的大 手笔谍战历史传奇和流血拼博的真实故事,这在上海滩是绝无仅有。

要叙述的名人着实甚多,围绕着他们的事迹又举不胜举,就连当事人的回忆和有关的文史资料都堆积如山,显得错综复杂,好在山海里陈家保存的大量有价值的原始史料,让笔者的拙笔浅墨能有整理之机,让我像老上海的有轨电⻋缓慢行驶,忠实地铺述山海里及周边街块地灵人杰的画卷。

隐匿在上海城市的喧嚣之中,上海大田路山海里石库⻔的一排排老式弄堂,依旧讲述着上个世纪的⻛情故事。历经时代的荣辱兴衰,蒙上了厚厚的时间烙印,其建筑设计、布局脉络在今日看来仍然不失老上海经典的石库⻔⻛韵。

图片

虽然大田路334弄(山海里)17号,如今为山海关路306弄山海里17号陈家是本系列文章的主⻆。但要先从山海里23号周家说起,否则中国历史,至少是上海滩的历史要改写。

就在山海里弄堂的深处,一个特别的家族被历史铭记——这就是被载入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声名远播的上海大世界的设计师周惠南。他,不仅亲自设计了整片山海里石库⻔住宅,更选择了其 中的一栋和他的世代子孙生活。

这里的周宅是第一个被⻄方承认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周惠南的家。山海里建造年份为 1916年,由周惠南亲自设计建造,结构为砖木二层,旧式里弄式样。

大田路位于静安区东部,南起凤阳路,北至南苏州路。⻓849米,清宣统元年(1909年)筑, 命名为大通路。1980年,为了避免与闸北区大统路混淆,以安徽大田改今名,这是一条没有被拓 宽、老房子密布、充满市井气息的⻢路,沿路为住宅、学校等。现山海关路至北京⻄路被开辟为静安雕塑公园,由此为断头路。

周惠南(1872~1931),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来沪,在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供 职,通过自学与实践,掌握了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曾先后在上海铁路局、沪南工程局及浙江兴业 银行房地产部任建筑设计室主任。20世纪10年代,建立了中国最早期的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周惠南“打样间”

周惠南一生中设计了许多工程,主要有:大世界游乐场(现大世界游乐中心)、共舞台、中 央大戏院、天蟾舞台(现逸夫舞台)、远东饭店、爵禄饭店、一品香旅社、大⻄洋菜馆、中⻄大药房、中法大药房、明清池浴室、梅清池浴室及一些居⺠住宅。其中以建于⺠国6年(1917年)的大世界最为著名,该建筑进⻔处设计了一座塔楼,具有⻄洋游乐场的⻛格。此外,还设计了沪宁、沪杭 铁路线上某些⻋站、桥梁以及⻩浦江沿岸的一些码头、仓库等。

图片

周惠南(左一)和子女们的合影。(照片由周惠南的家属提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居住海宁的陈氏家族的陈淼生、张佩珠夫妇出资,买下山海里17号双开间整栋石库⻔(226平方米)后,把母亲翰林夫人张氏接到上海同住,陈淼生的亲弟陈已生夫妇一 家,亲妹陈祖芬也住入,这就有了山海里陈家一说的耒源。

由于是以张佩珠的名义购房,房主自然是海宁半海张氏家族的张佩珠,浙江海宁地方小,⻔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就一直在海宁几家名⻔大户之间转来转去,陈家跟半海张家几代人联姻,娶得都是海宁半海张氏家族的女人,从陈汝康(陈淼生之父)的张氏夫人到张佩珠、张预苹都是。女儿陈祖芬嫁给 了海宁硖石的蒋家,就是蒋百里家族。跟王国维家族也是几代人联姻。跟海宁硖石的徐志摩家族、 金庸家族都是姻亲关系。比如金庸的堂兄著名的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也是陈家的亲戚,《穆旦传》 就是穆旦的后人请陈家陈伯良写的。

在浙江海宁盐官镇,以钱塘江占鳌塔前的一线潮而闻名世界。而在盐官的陈家,更因是望族世家名闻遐迩。但盐官镇的陈家分为两支,即渤海陈家十庙前陈家,史上均显赫一时。

虽然渤海陈家出过前清陈之遴、陈元⻰、陈世倌三位大学士,有“一⻔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还有“红色律师”之称的陈志皋(陈元⻰的七世孙),和太太⻩定慧,特别是⻩定慧是中共地下党非常非常有名的人物,但是本文的配⻆。而十庙前陈家是本文主⻆,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山海里陈家。

1893年6月7日(农历癸⺒年5月23日),海宁盐官镇十庙前村的陈家,伴随着一声⻓⻓的啼哭,一位男婴降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本文主⻆山海里陈家的陈已生。也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翰林院翰林陈汝康的第三个儿子

陈汝康,光绪24年(1898年)进士,复经殿试,被授予翰林院翰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李鸿章签订《⻢关条约》,出于一片爱国之心,陈汝康积极参加了在京举人的“公⻋上书”运动。光绪帝派亲信文廷式出面发起“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准备组成维新变法的亲帝政党。⻣干成员有康有为、梁启超、江标、陈汝康等中外人士,是年11月强学会时期,陈汝康就受洗加入基督教,这一举措对陈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下令追捕新党。陈汝康在潜回海宁的途中患病,回到家乡海宁,次年便病逝。《海宁州志稿》评价道“时国家毅然变法,汝康亟于仕进,巍然列名于'强学会’,及下令捕党人,恐罹祸,遂南归,咯血卒。然海宁之谈新政者,要自汝康始。”

1895年,陈已生刚刚两岁,其堂叔陈汝聪娶了同邑王乃誉的女儿王蕴玉为妻,王氏有个日后成为国学大师的胞弟王国维。这样,陈氏家族与王国维就有了一层姻亲关系,从此,两家三代联姻、五世通好。因陈已生父亲陈汝康常年旅京,幼年陈已生的教育便由他的叔父陈汝桢照应,陈汝桢虽是本县的一位教书先生,但子侄们的学业则还是设家塾授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对王国维的成⻓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 人⺠的⻓期敬仰。王国维4岁时,母亲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读书生活,则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王乃誉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博涉多才,着有《游目录》八卷,《古钱考》一卷及其他文稿,《题画诗》《画粕》等数卷。

王国维,初名德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中国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文、考古 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著述甚王国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和戏曲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族文化宝 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897年,陈汝桢为陈家弟子聘请了塾师,这位塾师就是16岁考中秀才,精通文史,初露文 采,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的王国维,受聘塾师时,他年仅20岁,初为人师。其中陈尧生、陈淼生、陈已生三兄弟及陈家子弟先后皆向王国维行拜师礼,其后得到王国维的授业。由此,在王国维的督导下,他们读诸史、通子经而接受优秀的国学启蒙,使陈氏家族后代均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陈王俩家始终保持亲密的来往,见如下二则。

一则是根据王国维的父亲留下的《王乃誉日记》记载:1899年2月6日陈汝康逝世(光绪二十四年12月26日正好是春节前4天),2月8日(小年夜)大殓,王国维代表王家出席。

二则是王国维在1923年9月19日致信与藏书大家蒋汝藻,请他将付给自己的稿费直接汇给华丰面粉厂陈汝桢(陈枚叔),翰林陈汝康的亲弟弟。此事为1911年,王国维东赴日本时曾向陈家借款。

由此可见,陈王两家确属礼尚往来之周到的书香门第。

图片

1916年2月4日,王国维到日本京都已经历四暑五冬,均有罗振玉出资补助,由于不愿再麻烦罗氏,便决定回国。正巧同乡邹安替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给王国维写信,希望他可以出任《学术丛编》的编辑,于是在给罗振玉拜年后,偕⻓子回国任职,2月11日,到沪后移居大田路吴兴里16号,日后又与山海里陈家成为左邻右舍。在三开间两层楼的石库⻔住宅安顿下一家八九口人后,王国维继续从事甲⻣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春,王国维受聘为北京大学国学⻔通讯导师。次年三月初一日,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景方昶、杨锺羲、温肃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均着在紫禁城内骑⻢。于是居住在大通路225弄吴兴里16号的王国维,在爱俪园(今上海展览中心处)中潜心学术⻓达七年之久。

王国维离开上海去了北京。吴兴里还是留了一部分家人继续居住。到王国维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后事料理结束后,搬住到海防路崇文里,与陈已生叔叔陈汝桢的家对⻔,山海里陈王两家仍然保持密切往来。

王国维外甥陈可大从小伴陪舅舅身旁,受熏陶的陈可大在王国维支助下留学美国,毕业后回沪教学,对此有些不适应。听说他那个班级的学生很顽皮捣蛋,欺负老实先生,结果陈有些忧郁了,加之关爱他的舅舅王国维的离世,忧郁越来越严重。经常串⻔山海里陈家,来了打过招呼、请安后就自己一个人找个空房间呆坐着,不说一句话。反正山海里陈家有空房间,其又很斯文无动静,众人也不烦他,只觉得太可惜了。如果不让陈可大教书,直接去研究学问,可能也是某专业的大师。

摘录一段王国维孩子们的回忆。


'
闲暇时,王国维爱躺在书房的藤椅上休息。这时,书房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不管他们怎么翻橱倒柜,王国维从来不加呵斥。而这时,也是东明背诵古文的时候。看到父亲好像睡着了,东明背不出来就跳过一句去,可每次都被父亲听了出来,眯着眼提醒她第一个字让她继续背诵。直到今日,王东明还能背出《论语》、《孟子》、《左传》里的许多词句。父亲最喜欢的一首词是辛弃疾 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他经常吟诵,东明听久了也会吟。那年她90岁与台北市海宁同乡会的乡亲聚会时,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儿孙们都惊叹不已。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王家从海防路全部撤离,从此离散。王国维的次子王高明死于文革,⻓女王东明等子女散落台湾、东北、四川等地。

王国维的姐姐王蕴玉和陈家陈汝聪的后代孙辈陈威廉陈培根兄弟几个在解放初都参加了解放军。

图片

王国维(右)与邹安(左)、姬觉弥(中)在上海哈同花园的合影  

王国维寓居大田路225弄(吴兴里)16号时,应蒋汝藻聘邀,历时将近五年时光,编纂《传书堂藏善本书志》。

蒋汝藻(1877—1954),字孟苹,号乐庵,吴兴(今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曾任学部总务司郎中。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浙江军政府首任盐政局长及浙江省铁路公司董事长等职,后专习实业。

蒋家是吴兴藏书世家,有传书楼、密韵楼等藏书楼,其中密韵楼与陆心源皕宋楼、刘承干嘉业堂、张钧衡适园,被称为吴兴四大藏书楼

王国维编纂《传书堂藏善本书志》,从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初稿基本完成,但直到1924年7月才最后交稿。王国维编纂书目五年期间,一般由蒋家派人用车按类分批送至上海王国维寓处。从现存王国维致蒋汝藻、蒋谷孙的信札来看,王国维的编校工作极为勤勉,与前任之行事,判若天壤,由此亦可见王国维之为人。

与时同时,这五年正是他学术研究活动最为旺盛的时期,通过与许多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相互之间借抄图书、校勘旧籍的交集,对书志的编纂提供了不少帮助。均体现在《传书堂藏善本书志》中大量的研究性内容,诸如各种版本异同之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之研究等等,均与他人编纂的书志不同。

《传书堂藏善本书志》并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私家藏书目录,而是中国目录版本学史上一部经典性著作,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著录了民国时期重要说书家落汝墓所之宋元旧本、稿本和抄校本,以及一些重要的明人文集,更在于在其考订、编纂方法在学术上对后人的启迪。

王国维在文献学方面的素养与学术贡献,有目共睹,他所编纂的《传书堂藏善本书志》更是一部二十世纪重要的目录学与版本学著作,同时也是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图片

接续篇将为“海宁陈氏闯荡上海滩,国学巨匠张宗祥”。

参考资料:王国维《传书堂藏善本书志》略述--陈力

笔者的《南船北归: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一书,近期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卢铭安落笔悉尼

鸣谢:卢铭安先生赐稿分享!





卢铭安文汇

图片

◈长袖善舞世界船王包玉刚

(一)  (二) (三)

《南船北归》前后的世界船王董浩云及环球航运集团(上)

《南船北归》前后的世界船王董浩云及环球航运集团(下)

中国海员工会的建立——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之一

中央红色交通线——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之二

抗战要塞沉船和宜昌大撤退——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之三

《南船北归》的前哨战一一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之四

上海各轮船公司的南船北归一一沪港航运界百年风云之五

警钟已响一一现代核战争是如何操作

上海老底子盘尼西林中国全权进口经销商一一华尔街红色大亨舒自清

男足黄金时代和杜月笙为足球比赛开球

【乍浦路及周边区域沿革】

◈影院,面包店,小书店,东洋庙,基督教堂(下篇)

 中国现代敎育文化法学启蒙地(中篇)

新高层和旧公寓并存,消失的文化街和美食街(上篇)

【南船北归】

国共30年航海业争夺暗战

两岸三地从争斗走向竞争一一红色华夏“东方”轮,“海王星”轮和民生船队北归

两岸三地传奇的故事,囯共进入争人争船高潮

上海帮航业传奇人物的选择

1949年后轮船招商局和杜月笙复兴航业公司的走向

台安航业公司/台湾航业公司,水运大队和中油“永灏”轮起义走向

航运界百年老店一一起步上海滩立足维多利亚港走向世界

上海帮的香港四大船王一一赵从衍和曹文锦

 你所不知的皮鞋打掌、香烟票背后的故事

◈1985年前的上海图书馆 一一是我的“老师”

COSCO与上海老底子因“石块”与澳洲结缘一一航海随想曲

 蒋介石的劫船事件与苏联电影《非常事件》真相

 北外滩见证了上海老码头的辉煌历史

上海航船世家与历史交集

上海航船世家与北洋水师黄海海战

◈ 北外滩的扬子江(路)码头和黄浦路的历史沿革

 还未翻篇的台海军劫持中波海运两艘货轮始末

原(远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一对铜狮子变迁真相

 现在可以说了一一周总理警示跃进号沉船事件

【往事随想曲】

忆北虹,忆许师,忆学友

公益坊一一“迁”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下集)

◈公益坊一一“迁”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中集)

公益坊一一“迁”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上集)

八仙过海奋斗篇,老三届待青小心翼翼求知经历

1910年上海住宅的上只角在哪里一昆山花园路及周边区域沿革(续集)

1910年上海住宅的上只角在哪里一一昆山花园路及周边区域沿革

◈ 老三届待青艰辛压抑经历

◈  上海滩北苏州路上的历史建筑

◈  留城老三届留下不一样的人生足迹

◈ 虹口金三角与《三毛学生意》《上海之春音乐会》

◈ 老三届待青自力其食经历

◈ 聊聊武昌路从西端到东头的故事

◈  天潼路,幸运百年老路,留下昔日辉煌

◈ 上海滩上塘沽路的事事非非

◈ 老三届待青酸甜苦辣岁月

老海宁路上传奇

◈ 我们与武进路东段

◈ 虹口金三角的前世今生

◈ 青葱岁月中的影迷生活

◈ 消失的武进路上童年时光,罗浮路上青春年华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