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铁血老枪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前言

中国向来不缺少勇敢的人,也向来不缺少优秀又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我们今天要谈起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将我们牢牢保卫在身后的典型共产党员。

最开始,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贫苦百姓,沉默的忍受着地主的压迫、战争的侵蚀;后来,全国解放了,即使像她一样裤脚上沾着泥巴的孩子也有了去学习知识的机会。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虽然这个在书本中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景象的女孩,还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早早辍学,但她所学的知识却让她走上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作为在穷乡僻壤中少有的、能识文断字的人,她踏上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旅途,直至如今。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这位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一个信仰的中国共产党员,名叫黄炳秀。她是党员,更是穷苦大众;是人民的好干部,也是从未远离基层的劳动模范。

而她一生最传奇的事情,除却将穷山恶水、贫困落后的长峪铺村奇迹一般地改造为“美丽乡村”,就是她那堪称大起大落的职务状况了。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一、时代背景下的飞速成长

1938年,湖南省慈利县长峪铺的一个土家族里,黄炳秀出生了。这个孩子生在了黎明前最黑暗与动荡的时代。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大地上处处都是中国人民的血肉。而像她这样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中的孩子,只能被时代逼着早早成熟,整日提心吊胆、四处逃难。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抗日战争过去后,满以为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国民党又放了一枪,解放战争来了。所以,黄炳秀家中还是只能以野菜、玉米面充饥,就这样,依旧是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

终于啊,解放战争结束了,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震耳欲聋的成立宣言随着风飘到了中国的各个地方,也飘到了黄炳秀的家乡。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在建国之前,黄炳秀曾经听逃难来这里的文化人讲过一些村子外的世界。年幼的她头一次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这个世界不止有每天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欺负。

这是她埋在心里的最初的愿望:“去上学,学习知识,然后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而建国之后,她幸运地拥有了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村子里创办了学校,黄炳秀像是永不满足的海绵,村里人不论何时,都可以见到那个女孩拿着书的小小身影。

但是好景不长,黄炳秀的小学还没有读完,家里就已经无法再负担起她的学业了。于是她只能早早辍学,依靠着自己勤奋读书换来的知识,她得到了一个出纳员的工作。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她也没有丝毫懈怠。黄炳秀依旧像上学一样保持着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就连农事上也丝毫不懈怠。

因为这种踏踏实实、勤恳办事的品质,再结合她这几年中为群众办事的劲头,党组织在1956年,正式吸纳黄炳秀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就此之后,黄炳秀更加认真,工作也越发努力。因为她感受到了组织对她的重视,荣耀的同时,她也想干些什么回报这份信任和重视。

黄炳秀立即充分发挥起十二分的劲头,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继续带领广大乡亲从事生产工作。也正因此,入党三年后,1959年,年仅21岁的她就被举荐为了当地的村支书。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二、“美丽乡村”的奇迹

在那个年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全国名人,曾被毛主席赞扬他的功绩并号召全国都要学习他所处地区的先进经验。

这个人叫作陈永贵,在1975年,他还担任了新中国的副总理;他所在的地区叫大寨村,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有了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而此时的黄炳秀,看着家乡一片穷山恶水,心中暗暗立下誓言,一定会和乡亲们一起改变这贫瘠的土地,让百姓们都富裕起来。

要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全面认识自己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为此,黄炳秀处理完政务,就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中,还找到一些当地的老人了解土质等一系列问题。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最终,黄炳秀发现了她的家乡长峪铺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十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下的长峪铺村,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形,而且遍布着石灰岩,既难以居住,也无法耕作,水资源更是紧缺。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以这些条件,在那个以农业生产为经济主要来源的时代,想要实现让村子富起来的誓言可谓是困难重重,但黄炳秀从没打算放弃。

她先是决定:如果没有路,那就踩出一条路;如果没有地,那就炸出一片地;如果没有水,那就开出一条河!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在这样“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胆想法下,黄炳秀亲自与乡亲们下地,一个在当时略显瘦弱的女性,旱天里身上淌汗,雨天里脚下沾泥背着炸药包到处开田。

有多少次,她与死亡擦肩而过,但最终,黄炳秀和乡亲们还是驯服了脚下的土地。一片片耕田被开垦出来,农业生产总算有了基础。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有了田,有了地,还要有种子,有种法。在这方面,黄炳秀也没有撒手不管她请来了农业方面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她开始摸索作物种植的经验。

一开始是小规模的试种,取得成功后,黄炳秀又鼓励大家一起改进新方法。

最终,在群策群力下,长峪铺村有了“两季三熟”的种植经验,一时间,她的家乡变成了人人交口称赞的“南方大寨”!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长峪铺村从原本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湖南省的农业标杆举起了一面改造生产的红旗。

而黄炳秀,也在这样的功绩下被评选为劳动模范,在当地成了与陈永贵一样家喻户晓的名人。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三、十年跃迁,急流勇退

在干出这样大的成绩后,上级领导们对黄炳秀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从1959年当上党支部书记之后的短短十年时间里,她就成功当选家乡县的书记。

这样连升数级的荣誉,放在谁身上都是极为少见可贵的,更何况,黄炳秀这时才是堪堪三十出头的年龄,不可谓不是前程远大。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在新的岗位上,只有小学肄业学历的黄炳秀在处理政务时,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也是一大遗憾。

但黄炳秀并没有因此退缩放弃,或者干脆尸位素餐,而是越发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加倍努力地查阅各种资料,渐渐的,处理工作也得心应手了起来。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1973年8月,黄炳秀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书记——这已经是地方的高级干部了,而她这时只有34岁。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仕途上平布青云的同时,黄炳秀也并没有脱离普通群众的劳动。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她在任职省委书记的期间还会经常性地下乡走访,去一些并不富裕的村子里,亲自下田劳动,传授经验。

但是奇怪的是,这样的一位好书记、好同志,却在最辉煌的时间段,急流勇退,离开了政权中心。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1977年,正值壮年的黄炳秀敲响了上级领导办公室的大门。进门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提出自己的辞职请求。

这不仅令我们费解,当时她的直属领导也十分费解,便让她给出一个原因,否则决不能让领导班子中失去这么一员得力干将。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黄炳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来找的人,她当即表示,自己可以身居高位,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但她文化程度上吃得亏够多,明白现在的中国更需要有高学历的人才来引导。

她以一种非常达观的态度笑道:“中国现在最需要人才,把我的位置让给更优秀的人没什么不好。重新回到一线,也是我自己的愿望!”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看到这样的态度,听到这样诚挚的话语,谁还会忍心辜负这一片对祖国的拳拳赤子诚心呢?

黄炳秀如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田间地头,继续着她的事业,持续为了祖国而发光发热。

她仅用十年从村支书升任省委书记,4年后却毅然辞职,这是为何?

结语

现在,黄炳秀同志以85岁的高龄,依旧温柔地守卫着生养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峪铺村,见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而黄炳秀老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却是怎样的洪流都无法磨灭的信念力量。脚踏实地、高风亮节,有这样的共产党干部,我们的祖国又怎么能不富强起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