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漫记 6 || 万安水南

 新用户2420aRkV 2023-08-20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水南,横江水之南。对面便是万安古镇。
城南的玉几山蜿蜒到这里,像一袭长发,随风一飘,便把横江拂成一个“几”字,像个“河套”一样,围成水南这片旷阔而肥沃的土地。
此处背靠青山,面向万安,三面临水,四周通透,千亩良田——妥妥的“风水”宝地。
前些年县城往南扩张,新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从横江北岸的滨江路直达屯溪,像一张弓上拉出的一根长长弦线,连接着“河套”东西,成了屯溪至休宁间最美的一段路。尽管道路两边还处于不停的“雕琢”阶段,今天这里围起来,明天那里隔一段。我刚骑行不久就被施工掉落的钉子扎破了轮胎,推着车,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
新修的路在横江上建起两座大桥。东面叫松萝桥,正中的栏杆上刻着桥的名字。与松萝山无关。顺着桥下的水往北延伸,在“几”字的拐角处便是万寿山,山那边是古城岩,很久很久以前的隋朝末年,曾是郡治所在,有过短暂的繁华。万寿山上的塔叫万寿塔,清晨的阳光掠过塔尖,斜射在氤氲的河面上,惊起几只凫水的白鹭。这便是古时“海阳八景之一的“寿山初旭”。我每次早晨骑行至此,总会停下来,看一眼,拍张照。

图片

慢下来都是风景。可看看江上朝阳粼粼、水花荡漾,看看林间村舍点点、粉墙绰绰,还有远处古桥下那“双桥夹明镜”的水中镜像。
桥,叫“水南桥”(也叫“高公桥”),明万历十年(1582)徽州知府高时倡议、邑人黄廷侃捐建,时称高公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遭洪水冲圮,五十二年(1787),邑人汪柽再次捐资营造。桥180米、宽6.4米、1011孔。古时上有亭阁,供游人息憩,现已不存。
陶行知十七岁那年,乘船赴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父亲自万安码头护送上船,送到水蓝桥下,方下船告别。父子相别,依依不舍。二十多年后,亲人已逝,他回想起桥下别离之情,不禁黯然落泪,写下《献诗》(《知行诗歌集》的序诗)一首:“古城岩下/水蓝桥边……我要问芳草上的露水/何处能寻得当年的泪珠?”
18981908年,陶行知寄居在休宁县万安的外祖父家,就读于吴尔宽私塾,一代人民教育家从水蓝桥下启程,从此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
有天早晨,我从“北街”的住处出发,沿着横江骑行,进入水南,穿过村庄,近距离见到这座古桥时,看见桥头碑铭上刻着的却是“水南桥”三字,休宁县文物保护单位,二〇一二年七月。

图片

“水蓝”或是当年的误称,但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傍晚骑行在松萝桥上,夕阳拂过玉几山,将淡蓝的天空投射在宽阔的水面上,与两岸青绿的草木融化在一起,便晕染成一条蓝色的飘带。穿过高铁大桥,向东跌宕而去。
不管是古时的雅称,还是现在的桥名,与水南都是密不可分的,桥也是他们“下屯溪”的路。
先人从遥远的中原闯入皖南,走进徽州这片被刀光剑影遗忘的福地,他们先是沿着溪水逆流而上,寻得岸边有片丰腴的土地,便搭个草棚住下来,日出而作,刀耕火种,娶妻生子,瓜绵椒衍,最后聚族成村。
人就像一株株流动的植物,漂流到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停了下来,便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独苗成树,众木成林。
“上休宁”“下屯溪”,就像住在上下游俩兄弟,顺流而下,逆流而回,常来常往。
如今的屯溪是市政府所在地,作为下辖的休宁县,这种地域优越或许已被越来越多的非地理因素取代,就像当年称兄道弟的同学、战友,甚至是兄弟姐妹,如今官至高位或富可敌国,一旦衣锦还乡,还能再称兄道弟吗?
时位总是在移人的。地域亦然。不知住在万安街上的那些土著,坐拥这条曾经店肆接踵、车水马龙的繁华老街,如今落寞如野,再看对面田园阡陌、风轻云淡的水南,其内心感觉是优越还是卑微呢?
水南坐拥鱼米之地,当年应该也是富甲一方的吧?
很多时候,地域优越也是一种地域宿命。

图片

在“几”字西面的横江上也有两座桥——文昌桥、万安桥,与东面的松萝桥、水南桥遥相呼应。万安桥是十多年前建的,成了贯通水南东西的第一条通道,也结束了水南人千年摆渡进城的历史(走水南桥到休宁需绕道一圈)。
每一座桥都会烙上时代的印痕。村庄也是。
在水南这片平旷的土地上,有“上水南”“中水南”“下水南”三个村庄,按水流方向命名的。这也让我想起歙县“南乡”的“水南”。新安江自六股尖出,一路迴峰绕滩,跌跌宕宕,过了歙县浦口,也就安静了下来。江岸逶迤,江水悠悠,那里的“上水南”“中水南”“下水南”,只是一段江面、一片区域的总称。过了“下水南”区域便进入浙江境内了。
在这横江版的“河套”内,水南三村,坐落在自西而东的不同位置上,均与万安老街隔水相望。
我那天骑车过万安桥,就径直向东面奔去。所进入的村庄叫“钟塘”,后来才知道它的俗名就是“中水南”。我并未在村中逗留,沿着村中的水圳骑行了一段路,便又回到了马路。然后过水南桥,走万安老街,然后返回宿舍。
水圳是从万安坝引水下来,途径水南三村,灵动着古村的烟火,也浇灌了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
在一个陌生的村庄里,能够穿透时光的尘埃,走进岁月深处,去面探触它曾经的历史、自然及其承载着的一切人和物,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晨练骑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不失为一种风景。
在徽州,水圳是古村的肌理,这样的村庄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