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8年,首钢女工杨春英遇害,凶手竟然是一个女护士,还有俩帮凶

 兰州家长 2023-08-20 发布于甘肃

发现女尸

张荣英是四季青乡的园林工,家里因为盖房缺点灰碴,便推了辆小车来到松堂医院墙外,抄起铁锹便铲了起来。当铁锹在松软的渣土中触到个硬梆梆的东西时,她认为是个木头撅子,于是,又使劲一撬,这一撬让她惊骇不已,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时刻,因为这个时刻曾把她吓得魂飞魄散。她撬出来的不是木头桩子,而是一条挂着残布破片的人腿。

她拔腿往家里跑去,什么铁锹手推车,再也顾不上了。

这一天是1988年11月3日。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与海淀分局刑警队员赶到现场时,发现这是一具女尸,被装在一个破旧的麻袋里,死者双腿弯曲向上,一根尼龙绳捆在腰中,头上包着一条蓝色棉涤女裤,颈部从前向后系着一条白纱布。尸体已经腐烂风干,头部呈白骨状。

尸检报告简单明了:

死者身高1米63,根据死者牙齿磨损程度、发型和在其子宫颈部安放有避孕环综合判断,死者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系已婚妇女。

另据死尸所呈白骨状和其他情况判定死亡时间为一年以上。至于死因比较明显,死者头部右侧有2处明显的锐器伤痕,脖子上白纱布呈勒迫状,据此判断,她是在被刀砍伤后勒死的。由于发案时间较长,现场附近未发现任何痕迹和线索。

死者是谁?她因何惨遭谋杀?凶手又是谁?他或她现在何处?侦查员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忙到深夜离开了现场。

谁堆的炉灰渣?

这虽是一起谋杀案,可是发案时间这么长,从哪寻觅破案的蛛丝马迹呢?侦查员们把案情的分析集中在以下几点上:死者身着打扮像是一般职工或外地来京人员;埋尸现场并非为杀人第一现场;作案第一现场倾向于在室内,因为在死者的身上发现麻袋、尼龙绳、裤子、纱布等物在室外不具备;埋尸现场在路边并隐蔽,凶手将死者谋杀后,急于埋尸消迹,由于没有运输能力,只好就近埋尸,可见凶手住处离现场不会很远。分局刑警队海星队长对大家的分析判断很满意,他觉得还应当补充一点,假如是在室内作案,那么凶手同死者必定或者起码说是相识的。海队长认为死者身份的确定是解开这团乱麻的关键。

失踪的女人

几天来,侦查员们在海淀区所有派出所翻遍了走失人口登记簿,虽然有几个相像的,可是调查了解的结果,都叫侦查员们大失所望。邻近几个区、县也跑了,依然一无所获。

这天,海队长带着两个侦查员来到石景山分局。治安科的一位同志听了海队长介绍的死者情况,立刻提出与去年12月24日在八角派出所报走失的妇女杨春英很相似,并从档案柜里找出分局去年12月发的寻人通报给海队长。上面写着:杨春英、女、29岁、首钢工人、家住石景山八角村27号。该人身高1.65米,体态稍胖,长圆脸……看完寻人通报,海队长心里一动,这个女人体态特征和穿着打扮很像死者,那么她是如何走失的呢?

半个小时后,海队长三人来到八角派出所,民警李剑回忆着,向他们讲述了杨春英被骗失踪的神秘过程。

那是去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多钟,李剑正在派出所接待室值班,一个30岁左右的戴眼镜的男子着急万分地说:'我媳妇被人拐骗走了,我是报案来的。'这个男人叫王铭,是燕山化工建筑安装公司的工人。他媳妇叫杨春英,是首钢职工。这天傍晚6点多钟,他下班回家,看见门上挂着锁,要是在往常媳妇和孩子早该回来了。他敲敲邻居阎大妈的门,阎大妈出来见是他,开口就问了一句令他莫名其妙的话:'你老丈人救过来了吗?'他听了摸不着头脑,连忙反问一句:'我家出什么事儿了?'王铭追问中才得知:上午9点左右,有个男青年推开院门,来找杨春英,阎大妈告诉她还没下班,男青年说是杨春英父亲单位的,有点急事找她,等会再来。到了10点钟,阎大妈又听见院门响,出来看见杨春英和那个年轻人一块进屋了,过了不大会儿,又见他俩出屋,临走时杨春英给阎大妈留个话,说他父亲被车撞了,在309医院抢救,还说她到医院就给王铭打电话。王铭听说此事,当时也急得要死。他赶紧骑车先到幼儿园把孩子接回来,托邻居给照看。然后又骑车去309医院。到了医院一问,那天根本就没有被车撞入院的。他又骑车赶到岳父的单位八大处公园管理处,发现岳父大人好端端地在屋里看电视。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妙,回家又等了会儿,便到派出所报案来了。听完李剑的叙述,海队长思索了片刻,他觉得这个被骗失踪的杨春英和在香山脚下埋了一年之久的女尸有某些必然的联系,那么她们是否可以合二为一呢?

穿绿上衣的小伙子

听说公安局的人来找他,王铭放下手里的活,洗洗手来到保卫科。他一眼认出了海队长,他还记得,那天晚上这位海队长详细地向他询问了杨春英形貌特征,失踪时穿的衣服等。是不是杨春英有什么消息了?

海队长见王铭进来先请他坐下。然后用平缓的语言告诉他,经过市公安局刑侦科所用先进仪器进行的颅骨复合技术验证:在香山脚下挖出的那具呈白骨状的女尸就是杨春英。海队长从眼前这个个子不高,相貌平常的年轻人的脸部表情上没能捕捉到异常表露的情绪。他既不过分地痛苦,也没有过分地想掩饰些什么。

'你认为有哪些人跟你或者你妻子有怨仇呢?'海队长开口问到。

'我怀疑是张自强,他跟我爱人在一个车间。'王铭没有多想就说出这么个人来。

'哦,有什么根据吗?'

王铭低头沉默了会儿功夫,抬起头来说:'不瞒您说,我爱人平时作风不大好,去年和张自强勾搭成奸,被张自强的老婆抓住证据,到我们家闹过一场。我也去张自强家堵过她,还差点跟他打了一架。张自强的老婆恨我妻子,说要宰了她。张自强也扬言要报复我。'

听到这,海队长猛然想起骗杨春英出走的那个神秘年轻人,便插话问了一句:'张自强有多大岁数?'

'二十七八岁。'

'他骑什么自行车?'

'28男车,什么牌说不好。'

'他穿过军绿色上衣吗?'

'这我不太清楚。'

'还有其他什么情况吗'?海队长看看王铭的眼睛,问了一句。'噢……没了。'王铭欲言又止的片刻神态,被海队长捕捉到了。

'好吧,今天就谈到这吧,想起什么情况,随时可以找我。'

此路不通

张自强和他妻子李晓琳被列为嫌疑对象,经过两天的侦查很快被否定了。张自强首先同那个穿绿军上衣的人没有什么联系。侦查员调查了他的邻居和单位的同事。他从未穿过绿色军上衣,其次张骑的自行车是一辆旧的26男车,而不是挺新的28男车。另外侦查员还请杨春英街坊阎大妈秘密辨认,被她一口否定。海队长和侦查员们又调查了去年12月24日那天情况,张自强白天上班,晚上回来打麻将,均有人证明他不具有作案时间。另外,尸体现场在香山公园附近,而张自强家却在朝阳区,在香山一带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至于他妻子李晓琳,虽然曾扬言说要杀死杨春英,可那只是女人遇到这种事一时恼怒的气话,经调查她也不具备作案条件和时间。

排除了张自强夫妻二人的作案可能,王铭的疑点又上升了。一连几天的调查访问,海队长手里又掌握了几条重要线索。第一,是王铭的朋友当中,有一个骑28自行车,穿绿军上衣的,第二,王铭和妻子杨春英的关系一般,紧张时打过架,闹过离婚。第三,王铭本人生活作风也不检点,同本单位的一个女护士乱搞,另外更值得怀疑的是,王铭在妻子失踪后一年的表露并非很焦急、痛苦,有悖常理。

海队长考虑再三,决定再次同王铭接触,点破他的隐私来个打草惊蛇。

这天王铭在保卫科办公室里见到海队长,神情似乎有些紧张。而海队长直接了当的问话,更使他坐立不安。

'除了你妻子之外,你同其他女人还有过那种关系吗?'王铭很清楚对面这位目光犀利,似乎能透视一切的警察所问之意,他犹豫着,思忖着,脑门上沁出豆大的汗珠。'如果你能如实地讲出来,同我们很好地合作,也许对你会有好处的。'海队长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

'有……'王铭终于开口了。

'是你们单位医务室的女护士吗?'

'嗯,是她。'

风流的女护士

那是1987年5月的一天下午,王铭下班在燕山站搭上火车,在石景山南站下车。他在站台熟人那里推出存放的自行车,顺着一条小路骑车回家。这条小路是通往公共汽车站的必经之路。他骑了一会儿,超过一个步行的女人时,回头看了一眼,没在意,继续往前骑时,却听到背后那女人声音:

'哎,站一下。'

他捏闸停车,用脚点地站稳:

'干嘛呀。'

'怎么,白瞅一眼,占便宜就走哇。'女人说话有点浪。

'那还怎么着。'王铭笑着说。

'捎个脚吧,带我到汽车站。'

'好说,上车吧。'王铭应允了。

路上,王铭得知她叫李月萍,是公司医务所的护士,刚调来不久。王铭很想跟她接触,也自报了家门。在分手时,李月萍不无挑逗地对王铭说:'你的车骑的真稳当,咱们达成个协议吧,以后早晚我都等你,反正你顺路,捎带我一程不费什么劲。'

从那以后,王铭每天上下班都捎带着李月萍,王铭没事也到医务室找她开药,开假条。一来二去,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终于有一天,他们在李月萍的宿舍里发生了关系。以后二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直到9月份王铭的妻子杨春英住院,他请了一个月假陪伴,关系才疏远。

'李月萍有丈夫吗?'海队长插话问到。

'有,但他们关系一直不好。'

'那你呢?'海队长追问一问。

'我和小杨子感情还是有的,我们也闹过离婚。不过,我心里是不情愿的,虽说我妻子长得不如李月萍,可我们毕竟结婚五六年,又有孩子。'

'那么你同李月萍有感情吗?'

'应当说有,她心疼我体贴我,经常买吃买穿的给我,她有一手祖传的正骨治伤技术,除了工资外,给别人看病也挣不少外快,我起先也想过,跟我妻子离婚跟她过。'

'李月萍说过跟她丈夫离婚的事吗?'

'是的,有一次我们发生完关系,她说:'咱俩在一起过多好呀,咱们得商量个办法,你先跟你老婆离婚,我跟我丈夫离婚。'后来她老催我离婚。'

'你跟你妻子提过离婚吗?'

'提过,她听了先是又哭又闹,后来就苦苦哀求我。我心软,就拖下来了,可是后来发生一件事,我觉得李月萍这个人损招太多,就借我妻子住院机会,请了一个月假。我想躲开她再说。''那是一件什么事?'海队长看着王铭的眼睛问。

五封匿名信

那年8月的一天,王铭一上班传达室看门人递给他一封信,他折开一看,一张信纸上写着:杨春英老头子,你们家姓杨的到车间后和车间一个小伙子好。还跟科长不干不净,有人看见她和科长在办公室里动手动脚,让科长摸她的乳房,还有一次,她来月经肚子疼,科长扶她到休息室半天才出来。她有作风问题,你要留神她,管严她,别再当王八了。他一看底下署名是'炼钢厂女工'。晚上,他回家准备向妻子问个究竟。可是没待他张口,杨春英却向他讲了白天厂保卫科长找她谈话,说有人给厂长和书记写信告发她,说她同行政科长乱搞。她又气又恼,让王铭帮她想想是谁这么缺德.背后给人使坏。当时他也没想到可能是李月萍。

第二天上午10点钟,王铭的妈妈刘惠兰从街道开会回家,走到四楼时,看见李月萍从五层往下来。她以前有病让李月萍给看过,认出是儿子王铭单位的女护士。李月萍当时编了个瞎话说是铁道兵要处理一批铁轨,想问王铭家要不要。王铭的妈妈走到家门口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像是写儿媳妇的,赶紧撕下,发现浆糊还是湿的。李月萍倒是挺镇静的,说刚上楼时看见一个穿红衬衫的年轻姑娘慌里慌张跑下楼去。她们进屋刚坐下,一位邻居来敲门,告诉王铭妈妈说,一楼门口有张小字报,写得是她们家儿媳妇。老太太一听,赶紧下去把小字报揭了。上来一看,内容也是写的杨春英怎么流氓,怎么同别人乱搞的事。晚上,王铭的妈妈把儿子找来,说起这事。他也觉得挺蹊跷,过后他问过李月萍,而她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是那个穿红衬衫的女人所为。可是他总觉得这是李月萍干的。

海队长听完王铭的讲述,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劈口问道:'你妻子是李月萍害的吗?'

'我是这么想的。'王铭随口答出,看来这个问题在胸已久。

初露端倪

经过几天的调查,王铭作案的嫌疑排除了。其一,他在去年12月24日发案那一天在上班,均有证明。其二,他在香山一带也没有什么亲友。其三,他的那个穿绿军上衣的朋友也没有作案时间。另外,海队长分析,王铭同李月萍也不大可能合谋杀人。第一,杨春英的死是在他们关系已经冷淡之后。第二,如果是二人共谋杀人,那么那天海队长询问王铭李月萍是否可能是凶手时,王铭持肯定的态度就无法解释了。

根据几天的调查访问,海队长认为李月萍不仅具备作案动机,而且具备作案条件。

李月萍从小丧母,跟父亲学了一手祖传的捏骨治伤手艺,后来父亲也去世了。她靠着给人看病,挣些钱独立生活。1975年她应征入伍当卫生员。在部队期间她因生活作风问题背了一个处分提前复员。回京的第二年,她经人介绍同香山公园的一名干部结了婚,生了个女孩。由于没有感情基础,加上她丈夫后来耳闻了她在部队的风流韵事后,对她另眼相看。两人关系越来越恶化,发展到在一间屋里分锅吃饭,分床而寐。后来,李月萍认识了王铭,从他身上得到了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她觉得王铭人机灵,会办事,特别是能满足她强烈的生理欲望。她想迫使王铭同杨春英离婚,劝说王铭同杨春英闹离婚不成,便写匿名信败坏杨春英本来就不大洁净的名声,仍未见效,便行凶谋害。这便构成了她杀人的动机。

另外,李月萍家住香山公园不远,离埋尸现场仅有几分钟的路程,按照前面分析,在第一现场家中杀人后,再移尸埋至松堂医院东墙外第二现场这一切只要有个帮手,是很容易做到的。

不过,分析到这,有一个谜海队长费尽脑筋总是难以解开。假如李月萍是杀人凶手,到底她的同伙是谁?或者说,她有没有真正的同伙?从案情分析,那个穿绿军上衣骗出杨春英的年轻人应该是她的共谋,可海队长又重新研究了现场记录发现了两个新的疑点,或者说一开始被忽略了的。第一,从死者杨春英头部刀砍伤痕来看均不是致命伤。如果是男人所为,刀痕会更深些,两刀完全可以致命,不需要再用纱布勒死。第二,死者头部包着一条女裤,根据王铭提供情况,这条裤子不是杨春英的,那么必定是凶手的。由此可知杀害杨春英的凶手是个女的。

带补钉的女裤

认定杀人凶手的推理,不是简单的'非甲必乙'推理公式,假如李月萍是杀人凶手,一是要对李月萍进行笔迹鉴定,如果五封匿名信确是她写的,将是她杀人动机的有力佐证。二是对那条包在杨春英头上的女裤和纱布进行辨认。证实她在杀人现场。

由于那条女裤在当时勘查完现场已经随尸体掩埋了。海队长连夜带着两名侦查员重新将尸体挖出,找到那条女裤,他们意外地发现在裤腰部位有一块带补钉的针迹歪七扭八,看来裤子的主人不善针线活,海队长联想起几天前了解的情况,李月萍从来没给爱人和孩子做过针线活,看来,这条裤子非她莫属了。

第二天,海队长和几个侦查员驱车又来到燕山区调查取证。他们从公司宣教科找到一份李月萍普法测验的答卷,准备带去请局刑科所做笔迹鉴定。他们还请医务室的医生、护士们辨认裤子和纱布。对于前者,他们没有十分的把握肯定裤子就是李月萍的。而对那条纱布,他们一致认定,那是医用胶布的附着纱布。李月萍经常带回家去。现在关键就是这条带补钉的裤子了。海队长抱着一线希望,最后找位清洁工,她看了看裤子,一眼认出,李月萍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曾穿过这条裤子,那会儿她俩在一起清垃圾,她对那个挺显眼的补钉的印象格外深。

出乎意料的结局

关于匿名信的笔迹鉴定很快出来了,5封匿名信笔迹虽然经过变换伪装,还是被确认均系李月萍所写。现在,李月萍作为谋杀嫌疑犯已经毋庸置疑了。

12月4日,天刚蒙蒙亮,李月萍从家里出来,准备赶早班去燕山,刚走不远,一辆车停在她的面前,就在惊魂未定之时,一副雪亮的手铐戴在她的手腕上。海队长和侦查员们,在李月萍的家里浴池下面,搜出了杨春英的手表、钱包。在厨房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行凶用的断了把的菜刀。

李月萍'死抗硬顶'的防线,在铁证面前彻底崩溃了。她除了交代自己谋害杨春英的罪行外,还供出了骗杨春英出走和帮她埋尸的两个令海队长百思不解的神秘人物……

去年12月24日,李月萍为实施杀死杨春英与王铭结婚的目的,策划了一个掩人耳目、以假乱真的阴谋。她不敢亲自去杨家,因为街坊四邻都认识她,于是她想起本单位一个刚离婚叫肖力的人,肖曾托李月萍给介绍个对象,何不让肖骗出杨春英呢?

'肖力,你先帮我办件事,事后我一定帮你介绍个对象。'求偶心切的肖力一听能介绍一个对象,便满口答应。

当肖力带着受骗的杨春英去309医院时,李月萍却在后面悄悄尾随,然后李月萍趁肖力对杨动手动脚时,假装偶然遇上见义勇为哄走肖力将杨骗到家中,用菜刀将杨杀死。肖力就是那穿绿上衣的神秘人物。杀死了杨春英,李月萍急于把尸体运走。恐惧的心理使她不敢动一动杨春英,于是她又赶到河北老家把一个远房侄子骗到了北京。'开始让我到北京帮刷房子,现在怎么又让运死人?'侄子不敢答允。李月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这是个病死的老保姆,不运走她家里人会到这找我要钱……'痛苦的泪水打动了侄子的心扉。半夜,李月萍带着侄子,将杨春英的尸体埋在松堂医院东墙外的灰渣里,李月萍的侄子就是那个帮助埋尸的神秘人物。

海队长合上了结案卷宗,但脑子里还在思忖着:李月萍杀人是为了达到与王铭结婚的目的,可肖力帮她骗出杨春英;她侄子帮助埋尸;这俩人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来,我们普法教育并不应当满于每个公民已经领到了一个红色的合格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