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吞服一包“参苓白术散”想到

 d_lotus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这是一篇以“参苓白术散”命名,却不讲药物疗效、只谈口感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感慨记录,不是科普文。

“散剂效果明显优于冲剂和丸剂”
“这是最好吃的中药复方之一”
这是我在临床用这中成药时常会用的两句话,以表达对参苓白术散作为一个好吃又疗效明确的方子的推崇,也作为消除患者顾虑的方法,这也是这个方在我脑海中的长久印象——太多药食同源的药材的组方,基本上类似食物,不会难吃。

有时我甚至都不处方,直接告诉患者:
回家买点山药莲子和薏米,放上两片橘皮,煮个米饭,煲个粥,吃上四五天一周的,这几天忌口生冷、油腻和糯食。很多患者因为喝这粥把不舒服给治好了,更让我坚定地认为参苓白术散并不是什么难吃的药,直到今天。
因为不适,正好是参苓白术散证,嫌下班采购食材还要煲汤做饭麻烦,索性给自己开了一盒。选剂型时,同一厂家,丸剂和冲剂(颗粒剂)价格明显便宜一半,似乎更印证了散剂的效果。药到手,隔着独立包装小袋子,能清楚摸到里面粉末状的东西,整个人瞬间似乎就好了很多。

撕开小袋看见里淡黄色的细粉那秒,从小生病只吃中药长大的我,居然也犹豫了一下:
我是直接倒嘴里一口吞呢?
还是取个碗调成糊状慢慢含?
嫌麻烦果断选择前者。
没错,很甜!很香!但,不是所有的香甜都能称为“好吃”。
黄芪、甘草的甜,甜里透着药味,甜得发腻,漱口良久还萦绕唇齿;人参、砂仁、桔梗独特的气味,且称之为香,混合起来更昭示着:这就是药!不是药食同源!不是食疗!
同仁堂老字号,制药甚是精致,且不提包装选择一派黄色暗合“中土”提示安中健脾胃,单单是散剂的制作,就称得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非常用心——多味不同中药研成的粉末,颗粒极细,加上山药、莲子、薏苡仁的特性,入口毫无颗粒感,沾水即黏。

甜腻、粘滞和着药物的香味,却也是糊在口腔舌面咽后壁的些许挑战…喝了好几口水冲刷,才渐渐感觉到药物对我胃肠的抚慰…算得上中药里长大的我不是一个怕吃中药的人,今天却还是有了点新感慨:
就算入胃后再舒服,毕竟是药物,入口那一刻的感受,作为医生,在处方开药时也应该有所考虑。尤其在慢病的治疗中,口感断然不能作为处方的思路,如果在保证甚至是提高疗效的同时,能让所开药物不但令人不惧怕不抵触,甚至觉得不难吃,或者甚至,比如小孩子风寒感冒胃口减退,回家煮一碗稀饭,加点胡椒、生姜末、香葱和芫荽,好吃,又解决问题,岂不完美?

愚以为,不仅中药,针灸治疗也一样:
除必须适应症(非此疗法不可)外,能用毫针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选针刀;能用温灸改善的情况,就不用选火针;能用耳豆即可见效的,就没必要埋耳针;能用挑治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要选割治……
非此不可时,做到选穴精当,手法迅捷,操作流利,做到稳准狠。尽量避免为技术问题人为延长治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尽可能减少因治疗带给患者除病痛之外的二次痛苦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便捷创伤小、痛苦少、又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尤其不能“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这是我理想中对从医另一种境界的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