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中最愚蠢的事:笑人短,炫己财,计是非

 布衣粗食68 2023-08-20 发布于湖南

有人问哲学家泰勒斯:“什么事最为难?”

他笑着说:“认识你自己。”

诚然,人们经常做蠢事,把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根据自己的本性去“推己及人”,然后“自以为是”。

本性是最难改的,也是最容易给自己挖坑的,需要深度反思。

01

笑人短,不自知。

通常来说,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觉得优点很多,也很容易相信。反过来说,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会越看越厌恶,对方说什么,你都不信任,还会找出一堆的毛病。

同时,习惯性把自己的看法,加在别人身上,用大道理去约束别人。这就是投射效应带来的结果。

看到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立马会觉得“奇怪、太不一样”;如果对方脸上有伤疤,看一眼都不舒服;别人的成绩很糟糕,打心眼里瞧不起。

当然,很多人对自己的真实想法会加以掩饰,不会直接说出来。那些“有话直说”的人,就显得很愚蠢了。

北魏时,有一个少年才子荀子文,家境很一般。他去书馆时,遇到了一个叫李才的富家学子。

李才问:“你住哪里呀?”

荀子文说:“城南的中甘里。”

李才讥笑:“城南是蛮夷住的地方吧。”

荀子文不慌不忙地回答:“城南是一个好地方,是国都的南部,那里有洛水、灵台......若是讲大人物,有我没你。”

顿时,李才无法作答,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非常明显,一个人讥笑别人的时候,无意识地抬举了自己,有攀高踩低的现象。当对方不卑不亢地回答几句,讥笑的话,就显得拙劣了。

说个很简单的比方:公交车上,你看到一个脸上有刀疤的人,嘲讽了一番。对方说,当年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不小心刮伤了。估计你马上就无地自容了。

司马懿说过:“看人之短,天下无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长,世间一切尽是吾师。”

当年揭露别人的短处时,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不要小看了任何人,更不要盯着人的短处看。也许那些看起来不如你的人,比你厉害得多,人家只是不喜欢唱高调而已。

对人要有敬畏之心,哪怕是一个很拙劣的小人,也应该看到他的优点,起码你要平视他。别总是以己度人。

02

炫己财,不设防。

一个人最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就是财富;一个人最容易让自己出彩的,也是财富。

和很多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你只要亮出自己的财富,说话的声音都可以提高几个分贝。正如林语堂说的:“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事实上,财富暴露之后,往往会“四面树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财起意”,这样的古训,我们不得不知。

北魏宗室大臣元徽,在皇室大乱时,带着一百斤金子、五十匹马,迅速外逃,去投靠曾经的朋友、刺史寇祖仁。

老朋友相见,几杯酒下肚,就聊开了。这些年的经历,得到的财富,随行的人员,都变成了话题。

之后,寇祖仁谋害了元徽,还得意地说:“匹夫无罪,怀有璧玉是他的罪。”

连亲戚朋友相聚,都不能炫富,其他的地方,就更不要说了。

达克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辨别自己的错误。而这样的言行,会创造一种虚幻的优势。无法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

亮出财富,与人斗富,都是愚蠢的行为,除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之外,就没有一样好处。

钱财是做人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能亮出底牌。就像牌局一样,底牌是用来赢在最后的。如果不要底牌也能赢,那就连亮出底牌,都是多余的。

哪怕是家人相处,你总是说自己有多有钱,也会引发矛盾。特别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一说钱,会让穷亲人很不舒服。

聪明的人,把钱当成生活必需品,而不是炫耀的资本。他还会低调地做人,去赚更多的钱。

03

计是非,不自省。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别招惹是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道理很好明白,远离是非之地,也不太难,但是忘记所有的是非,舍去一切的恩怨,就难了。人的记忆里,总是有那么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并比记住愉快的事情,更容易一些。

还有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就是——什么是非,都是别人的错。起码别人错得比自己更多。

想要挑剔一件事,一个人,有几百个理由,并且这样的理由,都是你一厢情愿的。

乾隆时期,有一个叫薛生白的医生,医术高明,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个更夫,浑身浮肿,皮肤也很难看了。薛生白断定,这个人无药可救了。

同为名医的叶天士,偶遇了更夫,说:“你这是中了驱蚊带的毒而造成的,两剂药就可以治好。”

薛生白知道更夫被救活了,非常羞愧,也非常愤怒。但是他很快就克制了自己,还把住处改成“扫业庄”,表示自己的谦卑、无知。

是非之间,最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责怪别人。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若管好了自己,哪有是非?

04

《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如果不克制自己、认识自己,就会误入歧途,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很低。久而久之,印证了一句老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人这一生,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摆正心态,正视别人,善莫大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