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郎花妖

 kslztqs 2023-08-20 发布于山东

继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之后,同专辑中的另一首歌花妖风头正劲,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罗刹海市。

毕竟这首歌主打是爱情,爱情似乎又是人们永恒的一个主题,人人都向往永恒的爱情,因此打着爱情的幌子,编排一个看似缠绵悱恻凄美绝伦的故事,自然能够迷倒众生。

客观的说,刀郎的这首歌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里面用杭州城历史上的不同称谓,来代替时空的流转这种表达方式,以及借鉴了很多古诗词以及民间小调作为其词曲营养源泉的方法。

这些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继承,结合起来就是在继承的过程中有所创新。

有这样的优点,又有人喜爱,唱的又是爱情,对于这类题材歌曲,我原本也不想去杀风景,扫了大家的兴致,像批评罗刹海市一样来批评这首歌。

但是现在关于这首歌的舆论越来越疯狂,把这首歌以及他的作者刀郎都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似乎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历代先贤和文人墨客。

如果评价不能够客观真实,一味的吹捧则过犹不及,实际上当前的这种现象是对刀郎以及这首歌的捧杀。

因此,我又不得不对大家说一点扫兴的话了。

因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这首歌它产生的影响力就被格外的放大了,这首歌里面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它的危害也会被无数倍的放大。

所以我就想给当前的这种舆论态度和疯狂的现象泼点冷水。

这首歌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鲜明的,甚至说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危害也并不为过。

在批评这首歌曲之前,我们要复原一下这首歌它是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歌曲,尽管它不能够找到对应的聊斋原本,也没有作者的解读,歌词当中还具有大量的留白,人们很难完整的,真实地再现其歌曲所表现的故事。

甚至原作者可能也无法讲清楚一个逻辑完满的故事。他的歌词可能只是其意识流的一种体现,还没有足够具化到一个完满故事的程度,甚至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文题不符,歌词中没有歌名中花妖的任何体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存在,很可能是创作当中跑偏了,没有完满自洽,走失了题目。

所以人们只能依据歌词去拼凑,去附会出,一个故事。

网上也有相关这首歌曲的解读文章。

这些文章呢,也得到了广大歌迷的认同。

总结起来,这首歌大概是唱了这样一个类似于聊斋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某一世有一个爱人。

两人非常的相爱,但是因为两人身份悬殊,一个是有钱人家的女子,一个是穷苦的书生。

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女主人公家长的反对,女主人公心爱的人惨遭杀害,也就是歌词当中的褐衣红,表示女主人公的爱人血透衣衫身亡。

随后女主人公非常伤心,追随爱人自缢而亡。

两个人的魂魄来到地府,阎王老爷审问起来,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

就允许他们再次投胎重生到杭州,在人间相聚再续前缘,修成正果。

并且为了让他们能够找到彼此,免去了他们喝孟婆汤,这使得他们能够保存前世的记忆,在来世寻找彼此。

但是在投胎的时候,寻错了罗盘的方向。这个罗盘是地府的高新科技产品,三维的升级成四维的了,只找准了三维坐标,没搞清楚第四维坐标。

结果阴差阳错,两个人投胎的时候就发生了时空错乱。每一次两人都在不同的朝代。

女主人公的爱人,在新的投胎转世过程中,表现如何未知。但是女主人公在每一世的投胎轮回中,始终为他的爱人守身如玉。

一世世,皆青丝变白发,孤独终老。历经几世,依然痴痴恋,深深爱,苦苦等,惨惨待。

听了这首歌之后,众人皆惊呼,这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啊。并对这首歌的创作给予了无以复加,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

但是我要说,这首歌是继窑调探清水河之后的,又一剂迷魂汤,并且他是男人的意淫,女人的毒药。

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疑问,这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吗?

这就是一个用众多溢美之词包装的烂俗老套的腐朽故事。

剥去那些华丽的外装,不过就是一个穷小子爱上富家女,最终因为女方家嫌贫爱富,死去活来的这么一个故事吗?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所谓爱情故事,不都是这么一个俗套吗?

说句粗话,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基本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源于作为男性的古代书生,他们生活十分不如意。通过这种写作的方式来进行意淫,满足精神幻想,获得快感。

外国的古代爱情故事,就是母癞蛤蟆想吃公天鹅肉。都是丑小鸭变天鹅,灰姑娘迷倒王子。也都是俗套的很。

古代那些屡试不第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就喜欢这样终日意淫,编这些穷书生娶富家女甚至千金公主的故事。

甚至这种故事编多了,女主人公也不停的内卷。千金公主已经无法满足穷书生的意淫,玉皇大帝的女儿也安排上,仙女儿不够野味,狐仙鬼怪也安排上,毕竟狐仙鬼怪们更会玩路数多。

而结局要么是抱得美人归,又娶媳妇又发财。

要么就发作被害妄想症,编排出受尽各种迫害的故事,女方家长都是头号反面人物百般被丑化,就连王母娘娘也不能够幸免。

他们意淫出来的女主人公,皆无怨无悔的为男主人公作出各种极端的牺牲。

而这个命名为花妖的故事和这些故事有什么不同?本质上别无二致,毫无新意。

当然有人会说结局不一样啊,结局新颖啊。

真的新颖吗?不过是千年等一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不就是在不停的轮回当中等待下一次重逢吗?只不过这个故事是目前还没有等到重逢的那一天。

很多爱情片当中,经常会出现男女主人公,多次擦肩而过的镜头,最终以永不再相逢,无限的遗憾而收场。这个故事情节和这些镜头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放大了时空而已。

所以这种安排也并没有什么创新,依然是老套的故事情节。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继窑调探清水河之后又一剂迷魂汤呢?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都有问题。

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和探清水河非常类似,或者说就是高配版的探清水河。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这也是一个老套的故事。

这个男主人公怎么就让人家给弄死了呢?这个女主人公因何要殉情呢?

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因何如此的浓烈呢?

它必然隐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这个情节就是探清水河当中的情节,也就是探清水河当中的一更到五更的故事在这里重现了。

甚至尺度可能比探清水河更大。

因为后果更加激烈,男方被当场杀死,殉情的改成了女方。

两个故事都印证了千古的名言——奸情出人命!

关于窑调探清水河,我曾经有专门的文章批评过:

探清水河的故事,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就是放在性观念极其开放的今天,哪一个父母容忍允许自己的子女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要说半夜三更陌生男子翻墙越户进到自己家里来奸淫自己的女儿,就是自己精心养育,期待有美好未来的女儿天天出去和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开房,有几个父母能容忍。

把这种事包装成爱情,只能教会女孩子思春,男孩子翻墙。一个是诲淫,一个是诲盗,和爱情有半毛钱的关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之久。如果真心的去挖掘美好的爱情故事会有很多,为什么单单的挖掘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想挖掘这个故事的人,和窑姐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招揽生意勾引顾客,腐化人的思想,培育低级趣味,用这种精神鸦片来麻醉腐蚀人的思想和肉体,从而掏空这些人的钱包,赚取大把的金钱。

所以他是不是窑调大家应该很清楚了。这种歌曲能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对年轻人是极大的毒害。潜移默化之中,年轻人不知羞,不知耻,不知礼,不知仪。善恶美丑,是非黑白完全颠倒。即便做出不知羞耻之事也不以为意。

上面呢,就是我对窑调探清水河以及推广他的人的评价。

当然这里我不认为刀郎推出这种作品,在主观上和推出探清水河的人是一致的。但是客观上他们形成的后果却是类似甚至相同的。

因为这种故事受到极端追捧,受到极端喜爱,它的情节会左右年轻人的价值观。

在价值观方面,这首歌还有多方面的问题。

  • 迎合男性意淫情结

故事中男贫女贵的人物设置,癞蛤蟆吃天鹅肉的老套情节安排,是旧式文人价值观的延续,是典型的男性之意淫,这首歌能够受到人们的喜欢,很大程度上在于迎合了这种男性意淫情结。

在这方面价值观的扭曲,我就不过多批评了。因为曹雪芹曾经借贾母之口,给予了很好的批判,直击本质——只有那些诌掉了下巴的人,才会编排出这样的故事。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

贾母给这样故事的主人公的定论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一定论十分准确,直击本质。

  • 强化年轻人和父母的对立

故事中进一步丑化歪曲为人父母之形象。从传统的破坏婚姻自由,发展成为此而杀人的凶手。

自由婚姻不等于幸福,包办婚姻不等于不幸。婚姻幸福与否,在于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员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尤其在包办婚姻早就消亡的今天,依然丑化歪曲为人父母者之形象,将会使年轻人和父母在婚姻问题上更加对立。否定了,在子女婚姻当中,父母所具有的正面意义。

婚姻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两个家庭,在过去甚至是两个家族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世界。和他们关系最紧密的人,是他们的父母。

正确处理好个人婚姻和家庭父母的关系。是人生幸福的根本。在这方面塑造对立,将使年轻人在处理婚姻问题当中作出错误的选择,本质上将会破坏婚姻幸福。

  • 包装美化神话拜金主义

在所有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故事当中,充斥着所谓反面人物嫌贫爱富的情节。男女主人公打着爱情的幌子,似乎都是在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而实质上,每一个嫌贫爱富故事的背后,它的真相和本质都是贪财好色。

不然为什么这样的故事都是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呢?你爱上的为什么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呢?

为什么对方都是美女呢?难道丑的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为什么要编一个花妖的故事,为什么不编一个癞蛤蟆妖的故事呢?本质就是公癞蛤蟆也嫌弃母癞蛤蟆。

所以哪有什么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这不过都是骗人的幌子和遮羞布。本质就是见不得人的,虚伪的贪财好色。

而嫌贫爱富则是对他人无耻的诋毁。别人用尽一生精心培育的期待着有美好未来的白菜,凭什么就要白白的让你给拱了呢?

  • 宣扬爱情第一漠视生命亲情,错误价值观迷人魂魄

在这种俗套的爱情故事当中,总是伴随着要死要活。爱情成了人生的第1位。为了爱情,生命亲情皆可抛弃一文不值。

这种价值观是极其有害的。尤其是对于不成熟的年轻人。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爱情。很多所谓年轻人认为自己所遭遇的爱情可能只是性欲,只是被玩弄,只是被欺骗。

甚至即便是真正的纯粹的爱情。是否值得人们为此而放弃生命和亲情,都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而我的观点是,生命和亲情应该比爱情更加重要。事实上,爱情并不具有唯一性。世界很大,即便在相对狭小的你的周边,值得彼此相爱的对象就有很多。换一个你可能更幸福。

而你现在所坚守的那个,没有经过任何生活的考验。说不定用不上三天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你们就会彼此两厌。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爱情。为此而寻死觅活,根本就不值得。只有你好好的活着,才有可能遇到更好的。

在意淫出来的神鬼的世界里,敢于死亡没有任何值得歌颂的,他并不是勇敢的行为,而是一种懦夫的行为。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因为在意淫出来的神鬼的世界里,人是可以轮回的。死亡就意味着等待重生。

而如果你信了这首歌的鬼话,被其错误的价值观,迷失了魂魄。看重爱情,轻视生命。才是你人生悲剧的开始。因为现实中没有轮回。你死了就是死了。你只是稀里糊涂的死了而已。同样也没有任何可歌可泣的。

  • 渲染贞操守节——精神陷阱,灵魂枷锁,女人毒药

这首歌最让人恶心的地方就是意淫得极端无耻。让女主人公漠视生命殉情还不算,还要让女主人公在生生世世不断的轮回当中,始终如一为男主人公守节。

并把它包装成凄美的爱情故事,所谓的千古绝唱,而迷惑众生。其本质是牺牲占有他人,极端自私的体现。

而现实可能是另一种样子。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如果得不到就放手。并且希望他终生能够幸福。如果有轮回有来世,也应该祝福他,生生世世幸福美满,被人所爱,享尽天伦之乐。

而不是让她生生世世孤苦无依,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灵魂无着,人不成人,鬼不成鬼。

尤其在剩女越来越多的当下,这首歌曲此方面的危害会更加的放大。剩女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孑然一身,是因为在等待着前世的情爱。她们更有理由,等到终老了。

凡是被这首歌所蛊惑的女性,很可能就会轻易的沦为所谓爱情的牺牲品。

  • 充满虚伪自私

这是一首极端虚伪价值观扭曲的作品。如果放大到整个专辑当中这种虚伪的价值观,更加的明显。

比如罗刹海市这首歌被包装成向往着公平正义。可是这首花妖反映出来的有什么公平和正义啊?

男女主人公被用爱情包装一下,上演着贪财好色的戏码还不算,打着爱情的幌子在阎罗王那里还可以享用特殊,可以不喝孟婆汤,可以被投胎到一个地方再续前缘。

这不明显的渎职,明显的亵渎公平正义吗?你看只要站的立场不同,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可以明目张胆的搞特殊化实施不公平不正义,而且还能够把这种享用特权搞特殊的不公平不正义,堂而皇之的美化大肆宣扬。

也就是只要是有利于我的都是公平正义。只要不利于我的,都是不公平不正义的。

这是多么的虚伪。

爱情至上,把爱情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亲情和生命都一文不值,为了所谓的爱情,把生生世世养于自己的父母们都可以不顾及,他们养育子女,希望子女成家立业,安安稳稳,幸幸福福的朴素的愿望终其一生无法实现,因为他们的女儿为了所谓前世的爱情,可以把这些朴素的愿望,踩到泥土里。

有这样女儿的父母,也要抱憾终生,死不瞑目。

这是多么的自私!

如果仅仅是一种寻常普通的爱情歌曲。人们哼哼唱唱也就完了,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他传播的也不过是千百年来那些腐朽的故事,那些错误的价值观。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现如今这样自私虚伪的歌曲被大肆传唱,受到极端吹捧。则使他的负面得到了极端的强化,而对人们影响巨大,深入的左右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一剂迷魂汤。

让所有的人丧失了理智判断,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无论男女,皆都沉迷于此,必受其害。

这是值得警惕的。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他跟我们历史上的那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故事相同。岂不是说那些故事,甚至是优秀的民间传说,全都脏朽不堪了吗?

首先对于过去的艺术作品和当今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用不同的价值尺度去考量。

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强求指望先人前辈写出超出他们时代价值观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对当今的艺术作品的作者应该有时代的要求。也就是两者应该区别对待,用符合各自时代价值观的尺子去考量。

其次,我们要看到他们本质上存在的不同的地方。实际上历史上的这些故事,尤其是我们说的那些优秀的民间传说。在流传的过程当中是不断的被丰富被改造的。

正是这些丰富和改造,使得他们的主题和价值观不断的趋正。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白蛇传这个故事的演化过程,它如何从一个妖精害人的故事变成爱情故事,又如何在爱情故事当中不断加入了报恩,悬壶济世,造福苍生,人生不断修行等等正能量主题元素。

这种丰富改造,使他们或多或少,在价值观方面不断的趋正,也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不断的完善,才使得他们得以流传成为经典。

另一个古典的爱情传说就是梁祝。

目前花妖这首歌和探清水河一样,都被用来和梁祝相比。那么他们之间真的有可比性吗?

之前有人说探清水河,堪比梁祝。我对此的批评是:

有人说这就是凄美的爱情,有的说这堪比梁祝。可是那些说堪比梁祝的人,能不能搞清楚两个故事的本质区别。

民间故事梁祝讲述的是,同窗共读整三载,发乎情而止于礼,没有半点儿越格苟且之事,男女之间仰慕的是人品学识,想百年好合选的是上门提亲。

探清水河的故事,是半夜三更陌生男子翻墙越户进到他人家里来勾搭奸淫别人的女儿。无论古今,没有任何父母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理花妖这个故事,可以和探清水河比。但是没有资格和梁祝相比。因为它在主题和价值观上都有很多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