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是真的吗?| 福建公益图书馆走访①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为了不错过人与书的相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星标柏宏军的阅读课

作者简介

柏宏军,资深图书出版策划人,智读汇出版中心创始人、首席阅读官。专注于出版、阅读,期待与你同行,连接更多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

有一首儿歌唱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出于母性,每一个妈妈,都想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心肝宝贝。

但现实总这么残酷:全国有上亿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他们的父母想将他们当宝贝般爱护,但迫于为家庭谋生计的现实,又不得不抛下孩子,含泪远行。

没有人不知道,孩子成长,有父母的陪伴,不但能给他更多的爱,更能给到他一个人成长过程最需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古有文人为五斗米折腰,今有父母为生计只得心字头上加把刀——忍受着亲情的折磨出门谋生!

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我们都知道:比阅读更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如果有家人陪伴,大大减少书籍陪伴,对儿童阅读推广人来说,是一件甚感欣慰的大好事。因此,每当有孩子突然高兴地说,我爸爸妈妈回来了,最近不来看书了!乡村图书馆的馆长们,总是报之以欣慰的微笑,甚至还会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比如一根棒棒糖。

但回家的爸爸妈妈总是那么少,爸爸妈妈回家的日子也总是那么少。这是无奈的现实。所以,每个乡村都很有必要办一个自己村的图书馆。

我们想要拥有的不是书籍的天堂,而是孩子们成长的欢乐的天堂!

近日,我来到福建,随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知名人物丁勇老师,以及公益纪录片导演海洋,走访了闽南和闽西几个乡村图书馆,感触良多,不能短时间内知无不尽地向大家说清楚,但这几天的行程及所见所感,仍值得花点时间整理整理。

01

向东时光东溪公益图书馆

这是一家新开办的村镇公益图书馆。从筹办到开馆,只花了一个月时间,这种神奇的执行力,值得点赞。

执行力的背后,确乎是发起人和一群公益人对东溪儿童的关爱和关切。

一路上我听到最多的是,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孩子们又会野天野地地嗨玩。近几年,无论手机刷屏还是看电视新闻,溺水事件、马路上的交通事故、触电意外等儿童暑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有一个图书馆,像神话故事中的收心袋一样,收一收孩子们贪玩的心,减少儿童安全事故,何乐而不为?基于这样的发心,向东时光在安溪乡贤们的努力下,从六月一号开始筹办,到七月一号赶在放暑假时开馆,其用心之良苦,何止是让孩子们多读几本书?

02

康美和赤岭公益图书馆

七月一日一大早,我们5点起床,从厦门驱车到安溪参加向东时光的开馆典礼。午饭后,按计划赶往南安的康美镇,参观、调研两家比较成熟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因中途被永春做乡创的几位朋友热情地邀至永春参观了一番的永春乡创事业和成果,到达康美时,比原计划晚到了一小时。

康美公益图书馆的主要创始人,是福州大学的教授苏文亮先生,公益事业的格局非常大,该馆面积500多平方米,loft式的两层楼结构,上下楼的楼梯做成了宽大的书梯,一侧放有坐垫,可以当作阶梯式教室用。

我们到达时,馆内有很多孩子在读书或做作业。海洋导演不但采访了馆长,还采访了值日的小志愿者。据海洋导演后来介绍说,那名做志愿者的女孩说,自从有了图书馆后,她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了,作文也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表扬。而且,她也从内向变得开朗了。这个女孩说,她喜欢开朗的自己,不喜欢内向的、胆怯的自己。最后她还说,有这样一家专门为孩子开的图书馆,太幸福了!

因为小地方公办的图书馆,绝大多数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那些小地方公办的图书馆别说什么儿童友好,连基本的按周边人们的阅读需求开门关门都做不到,只会冷冰冰地朝九晚五按上下班作息时间开门关门,孩子们放学和周末放假时能来借书和看书时,公立图书馆的门总是关着的。

之所以将这两家图书馆放在一个标题中,是因为丁老师介绍它们时特意指出,它们是有渊的。赤岭是村级公益图书馆,先开的,相对康美公益图书馆来说,面积也小很多,只有100多平方米。

我将它们放在一起做记录,是因为它们有双重升级:

第一重升级:由小变大

第二重升级:村级升到镇级

升级背后肯定离不开本地乡贤们的努力和奉献。与此同时,这样的升级和越做越好的结果,也在告诉我们:公益图书馆这件利他的事,你只要想做,就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做,不要畏首畏尾,不要裹足不前。从赤岭公益图书馆到康美公益图书馆,距离上只有不到三公里的路程,但其内涵之丰富和启发意义之激动人心,确是珍贵的。

03

新垵公益图书馆

晚上从南安回厦门,我们不是直接回我们的住处鸟巢之家休息,而是飞奔高崎机场,去接一位来自英国名叫罗伯特的男子。他是一名国际公益人士,刚刚在蒙古国做完四周的公益英语课程。这次来厦门,是为公益图书馆的孩子们而来。他将在城中村的新垵公益图书馆教孩子们四周英语。

这个突然的“安排,在我内心激起了震荡。

这种震荡是首先来自对罗伯特的敬佩,其次来自对以丁勇老师为核心的鸟巢之家这群做公益阅读推广人的敬佩,这种有国际力量加持的公益,除了你需要用心经营公益事业,让更多人看见你和你的公益事业外,还需要广泛地经营公益圈子,吸纳更多力量。这就是公益的伟大,也是公益的博大!我内心的激荡,来自于这伟大和博大的两种力量,像入海处两条江河相汇,它们冲击着我这名公益阅读“小白”的心房。

我们到达新垵公益图书馆时,已经快晚上九点了,该馆的馆长——一名年轻的女孩子,和几个仍在看书的孩子安静且有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然后,她领我们去对面的快餐店吃晚餐。没有电影里那种只要外国人出现就有红酒香槟的情景。我真想问一问罗伯特,十块钱一份的中式快餐吃得惯吗?无奈因为语言短板,我想与他交谈但开不了口。

据介绍,新垵这一片, 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城中村。写此文时,我查了一下资料,新垵城中村共1.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800多人,新厦门人10.4万人,这么多外来人口聚集在此,流动儿童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城中村特别需要一个公益图书馆,所以尽管这儿的办馆条件不太好,只能租二楼一个不太大的房间开馆,但这个馆也坚持办下来了。

我不知道今天罗伯特正式授课的第一天,会给城中村的孩子们教些什么。但我听说前面这两天,他一直在图书馆内认真地备课。他这种国际公益精神使我备受鼓舞!


PS:以上是闽南篇。福建公益图书馆走访之闽西篇,本周六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