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理术是阅读高人密不示人的绝活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为了不错过人与书的相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星标柏宏军的阅读课

作者简介

柏宏军,资深图书出版策划人,智读汇出版中心创始人、首席阅读官。专注于出版、阅读,期待与你同行,连接更多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做社区读书会的朋友,在群内招呼志愿者们说,最近收到捐赠的图书太多了,大家快来整理图书吧。 

奇巧的是,当晚夜读,我在《叔本华随笔集》中,读到如下一个片段:

最丰富的图书馆如不加以整理,其用途赶不上一个藏书有限、但却有条不紊的图书馆;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未经自己的思考加工,其价值赶不上为量甚小、但经过反复思考的知识。

这两件事加一起所起的“化学反应”,引发了我关于阅读与整理的思考。

01

读后管理确实是一个好问题

我的“100位阅读达人访谈”的访谈大纲中,有一个关于读后管理的问题。

在我的阅读研究中,读后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设计这个问题时,早已知道,读后管理的意义,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未充分意识到新话题。

最开始,我甚至有一点担心地认为这个看似不起眼问题,得不到大家的响应。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有好几位受访者,居然就是冲着探索讨一番这个话题而来的。

另外一个情况是,访谈中,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都肯定地说,虽然在他们的阅读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至少为阅读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02

儿童阅读的阅读整理非常重要

前不久,我分别去了一趟陕西和福建,两地行的主要目的,是参与城乡社区儿童阅读推广和走访。参观、走访了差不多十家城乡社区儿童图书馆。相比没有公益图书馆的乡村和城中村来说,这些图书馆周边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除了课本,还有大量免费读的课外书;除了手机和游戏,还有精彩的书籍可阅读和体验。

我在书架前浏览时,发现了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书架上图书虽有分类,但分类稍有一点乱;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公益读书馆的图书,大部分靠捐赠而来,书籍虽丰富多样,但也五花八门,有一些书籍暂时不适合城乡儿童阅读,比如一些家居生活技巧、汽车修理、机械工程等书。如果这些书籍是为家长准备的,我建议:最好能开辟家长书架和家长阅读空间的专区。对图书馆的馆长和运营方来说,这些整理工作,就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活动。表现上看,整理书籍不是直接的阅读,但我相信,通过根据服务对象而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整理,可以使馆内的阅读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效用。

在一次返程的车上,我与同行的丁勇老师说,如果我创办一家城乡儿童公益图书馆,我不会追求书籍的数量有多少,而是反过来做,先了解当地的儿童特点,然后,组织有特点的书籍,一个馆有2000-3000册符合当地儿童阅读特点的书就够了。或者,如果我创办一家城乡儿童公益图书馆,先通过调研、整理,备足2000-3000本符合本地儿童阅读特点的书,然后,再加几百本拓展性的书籍。

当然,阅读整理不限于整理书架,还包括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来整理读者的输入与输出,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实践,以及阅读与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节日阅读活动。

端午节的阅读活动与中秋节的阅读活动,儿童节的阅读活动和国庆节的阅读活动,母亲节的阅读活动和重阳节的阅读活动,不能统统简单化地朗读加一些节庆仪式活动,而应结合读者群体特点和本土文化特点来进行。

比如端午节,苏州的民间习俗是 “祭伍不祭屈”。苏州的端午节儿童阅读活动策划是不是可以更细致、更细腻一些?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纪念屈原?经过讨论,苏州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一定会在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中大放异彩。

无论儿童公益图书馆,还是家庭里的亲子阅读,阅读整理都非常重要,因为儿童这个时期的阅读,处于亲子陪伴阅读阶段,他们除了有书可读之外,还需要正确的阅读引导。

03

成年人的阅读整理同样重要

成年人的阅读整理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意识到阅读整理、学会阅读整理比读多少本书更重要。因为你已成年,一切阅读靠自己,没有人陪伴。

我再摘录《叔本华随笔集》中的两段话,供大家参考:

之一:

仅仅从书本学来的真理粘在我们身上,就像一只假肢,一颗义齿,一个蜡鼻,或者充其量像是用别人的肉制成一个鼻形;而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真理则像天然的肢体,只有它才真正属于我们。
之二:

我们经过很大的努力,逐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断,才发现一点真理,一点见解,我们有时也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在一本书中现成地碰见它;但是,如果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它的,那它就会贵重一百倍。因为,只有这样,这点真理,这点见解,才能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活生生的肢体,进入我们思想的整个体系,才能与这个体系保持完整而稳固的联系,才能连同这些联系的全部因果一起被理解,才能具备我们整个思维方式的色彩、色调、特色,才能恰在需要它的时刻到来,从而才能稳固下来,再也不会消失了。

最近读《叔本华随笔集》,确实激发了我很多关于阅读的思考。上面抄摘的这两段,我认为仍然是在说阅读与整理的重要性。

我们身边,有很多阅读达人,年阅读量100本、120本、150本,甚至200本。追求阅读量,难免会挤压阅读整理的时间,读书笔记有没有做?做了的读书笔记有没有整理?这需要每一个阅读量大的阅读者自检自查。

还有一些阅读者,他们不追求量,他们追求一字不落地读完整本书,或者对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书,会反复重读。看上去,这样的阅读活动,应该是会下功夫做阅读整理的。但事实却未必是这样。有不少人,既疏于做读书笔记(阅读、思考与记录),也疏于做阅读整理(阅读、思考、记录、整理、消化与应用)。

缺乏整理的阅读,疏于读后管理的阅读,借用叔本华的话来说,是“假肢义齿蜡鼻”型的阅读,值得每一个追求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者注意和改进。

我越来越相信,整理术是阅读高人密不示人的绝活。他们在认真地做,但从来不说,因为他们喜欢悄悄地被阅读滋养。

最后一句,你读懂了吗?

*  *  *

一起读书,共同成长,欢迎大家一起来读书!

我们既有一起读书社群,也有线上线下读书会活动等你来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