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六纵司令部参谋武英问廖运周:你既然要起义,为何还要猛打我们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8-20 发布于广东

1948年11月25日夜,中野六纵打退了黄维兵团18军的一次猛烈进攻。

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刚在电话里和李德生怒吼了一阵,回过头就看见,作战参谋武英笑嘻嘻地领着一个身穿国民党军军装的人进了司令部。

图片图|廖运周

“你搞什么名堂?警卫员。”

王近山本就为前线的战局而揪心,一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就要吩咐把人拉出去。

武英见气氛有些紧张,赶紧上前介绍:

“这是我党在第110师的地下工作者杨振海同志。“

一听是自己人,王近山的脸色才缓和下来。

杨振海其实也不是陌生人,之前110师筹划起义,他就来过6纵联系,只是天色太暗,王近山没认出。

来不及寒暄,杨振海赶紧拿出带来的地图,并告诉王近山一个消息:

“黄维要跑了。”

1948年11月25日深夜,黄维兵团4个军12万人马被中野围在双堆集。

蒋介石一开始的打算是,让黄维兵团固守待援,毕竟黄维兵团整体实力最强,只要挡住我军几天进攻,我军自然会因为后力不济撤退。

黄维一开始确实做好了死守双堆集的准备。

可不到一天功夫,蒋介石就改了主意,他担心黄维兵团被我军歼灭,恐怕会动摇徐蚌战场全局,因此临时又改变命令,下令黄维向双堆集东南突围。

尽管对蒋介石朝令夕改很不满,可接到命令的黄维还是下定决心,于11月27日上午突围。

图片

为了防止85军搞小动作,黄维将85军所属的110师划归兵团部指挥。

黄维兵团下辖4个军12万人马,其中18军、10军、14军都和土木系沾边,唯独只有吴绍周85军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在整个布防上,黄维把嫡系的18军放在围绕核心双堆集的十几个村子,而把85军放在最外围。

在黄维的计划中,就要集中四个较为完备的师担任先头部队猛攻,廖运周的110师是这四个师其中之一。

所幸,110师师长廖运周是地下党员,在得知了黄维的突围计划后,决定趁着突围的间隙起义,并派了侦察连长杨振海与我军联系。

杨振海当天晚上就来到了中野六纵指挥部,六纵司令部作战参谋武英认识杨振海,立马就带着他见了王近山。

王近山了解了黄维的计划后,也是大呼庆幸,当时6纵合围黄维兵团,包围圈并不严密,只怕是很难顶住敌人四个师的合力冲锋。

了解了敌人突围计划后,王近山派武英作为联络代表到110师,传达6纵的指示。

“最好是能分批突围,110师走在最前面。”

廖运周依言向黄维献策,提出四个师一起突围冒险,不如让110师打头阵走在最前面,这样即便是突围失败,另外3个师实力未损,还可以找别的方向突围。

黄维大喜过望,拍着廖运周的肩膀:

“你真是我的好同学,好同志,好兄弟!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坦克、榴弹炮,随你要。”

图片图|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经过要图

黄维哪里知道,廖运周拉着他送的坦克、火炮,当先一步冲了出去,实行战场起义,等到110师过去以后,我军很快堵死了缺口,黄维突围的三个先头师损失惨重。

事后黄维得知消息,惊地半天没说出话来。

廖运周起义后,于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整个110师起义,过程是惊险万分,对黄维兵团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别看只有一个师(当时起义的110师下辖只有两个团),但这支部队绝大多数都是由地下党控制的。

廖运周是1927年入党的老党员,黄埔五期毕业的他还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奉命潜伏敌营从事兵运工作,一干就是将近20年。

110师前身是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第二师,当时师长鲍刚受阎锡山拉拢,部队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6旅,抗战爆发后,该部被调往河南洛阳,改编为第110师,张轸接任该师师长,隶属13军下辖,鲍刚升任13军副军长。

当时,13军还是汤恩伯手中的嫡系部队,他对110师进行了一番清洗。

不过,后来110师多次转隶,廖运周都幸运的躲过了清洗,并逐渐升任该师团长、旅长、师长。

1942年,原属85军的第四师奉令与110师对调。

图片

廖运周的110师在他的安排下,本就有不少地下党在活动。到1946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成立了国军工作部,与廖运周的110师取得联系。

也就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廖运周便同地下党组织救了联系。

早在1946年年底,党组织便筹划110师豫北起义,因蒋介石突然下令85军调往徐州,导致了起义破产,因此中央那时专门下达指示:

“在解放军接应的必要条件下举行起义,起义前的主要任务是为解放军收集情报。”

廖运周的110师在起义前,就已经控制了全师,除了328团是吴绍周亲自把我外,其余两个团都由地下党员把控,甚至廖运周还编织了完整的情报网络关系,为起义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时任六纵司令部参谋的武英经历了整个起义的经过,一直到时隔多年后回忆起来,还忍不住有些感慨。

据说就在廖运周率部起义后不久,110师不少官兵抱着六纵指战员痛哭,一问才知道,这些战士是当年中野6纵千里跃进大别山,过汝河时留在对岸的一部分伤兵。

图片图|1988年7月5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届六次理事会上廖运周理事发言

武英后来又一次偶然碰到了廖运周,两人聊起了当年汝河一战。

当时,武英忍不住埋怨了一句:

“既然已经决定要起义了,为什么还要猛打我们。”

廖运周也只是无奈的摇摇头,说了四个字:

“身不由己。”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了阻挡我军,蒋介石调来了几十个旅沿途围追堵截。

眼看我军要过汝河,蒋介石急忙调来了整编85师(即85军)经平汉路南下,守在汝河南岸边。

8月24日晚,刘邓大军抵达汝河岸边,当时对岸防守的整编85师火力很猛,对我军过河形成严重威胁,而屁股后面还跟着几十个旅的敌人追击,形势异常危机。

汝河一战,也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最危险的一战。

刘邓首长下了严令,要求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一纵、二纵、三纵作为先头部队,六纵负责殿后,掩护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过汝河。

这一战打的尤其惨烈,当时过河的各个部队都是抱定了必死信念,前线指挥员给部队下达的命令就是,所有步枪上刺刀,所有手榴弹都拧开盖子,碰上敌人就打,先头部队过河后,不留一个敌人和敌人的据点。

负责殿后的6纵打的最艰难。

一路上猛冲猛打,6纵来不及去救治伤员,甚至就连掉队的战士都来不及去收容。

图片

当时,6纵16旅是负责刘邓首长的部队,尤太忠命令46团殿后,6纵政委杜义德下令给该团:

“如果打到最后,46团过不了汝河,就地分散打游击或者是想办法返回鲁西南去。”

6纵9个团中,46团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该团是一支老红军部队,杜义德在这个关键时候下如此命令,可见当时局势确实紧张到了极点。

46团过了汝河以后,尤太忠下令炸毁浮桥,当时岸边还有一部分伤员以及掉队的战士没来得及过河,双方就这么眼巴巴的望着,可是却无力拯救。

“同志们,你们好好养伤。”

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留在北岸一准而是十死无生。

挺进大别山是跳转外线作战,如果是在解放区,他们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可在敌占区,他们受了伤是没有人去管的。

据参加处理伤员的十六旅会计赵歧贤回忆,绝大部分战士选择了默默承受,也有的年轻战士不愿意留在后面,哭着哀求要跟上大部队。

“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有的也哭了。可在那种情况下,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刘邓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最残酷的战略行动,那些被带走的轻伤员,最后还是安插在了大别山老乡家里。这些人,大多数被敌对的土顽小保队所杀害。”

能够活下来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图片

武英没有参加过汝河那一战,当时他正在后方养伤,时隔多年以后,他碰到了当年在汝河南岸阻击的110师师长廖运周,问出了那个关键的问题。

廖运周告诉武英,他非但没有拼尽全力阻击6纵,反而还“开了后门”,尽量放我军过河。

汝河阻击战期间,廖运周曾直接召集手下的几个团长,并叮嘱他们:

你们要灵活一点,共军打到哪个村庄,你们就撤出哪个村庄!

几个团长当时都有些不理解,一个个瞪着眼睛。

廖运周跟他们解释:

共军是杀红眼了,不要命地往前冲,我们把枪往天上打,不能去硬碰硬。

几个团长后来都明白了,师长这是要保存实力。

廖运周趁着这个机会,收容了一大批中野掉队的伤员以及没来得及过河的战士,并将他们安排在部队中保护起来。

毕竟110师是杂牌军,保存实力这种情况在国民党军将领之中屡见不鲜。

图片

事后,吴绍周曾责问廖运周有意放走共军,廖运周解释道:

要我顶也能顶住,可是打到最后,110旅就完了,对85师也没好处。

吴绍周心领神会,没对这件事情追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