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游梨花里

 苏迷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冯圭璋

  黎里,旧亦称黎川、梨花里,地处吴江区东南隅,与浙江西塘、南浔隔省相望,堪称吴根越角。

  我的同事,今年85岁的稼老,年轻时曾在新苏师范学校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在黎里镇也有他的学生,且都已年逼八旬。其中李海珉君,在年近半百时调入黎里镇柳亚子纪念馆工作,后任馆长、黎里文物保护所所长等职,退休后又被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聘为顾问,立守望古镇之志,自号“守望庐主”。稼老与李老师商妥,孟夏选一日,邀老友十数人去游黎里。

  苏州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地铁与黎里专线车无缝对接,从苏州到黎里游客中心,并不耗神费力。下得车来,李海珉老师笑着向稼老迎过来,连声问候,旁有里人说:“李老师老早在此等候哉。”

  游客中心就在古镇老街东头。李老师领着一众人漫步走去,引入一处清雅茶室。穿后廊出侧门,门外豁然开朗,竟藏着一处新整饬的园子,园占地只两亩许,居中池水涟漪,石桥斜渡,锦鳞游泳,睡莲待放,几声蛙鸣闹炎夏。绕池长廊漏窗、粉墙洞门、湖石水榭、老树假山,山巅野径衔北楼。自园中穿洞穴步云梯登孤峰,可直入精舍二楼。

  众人在北楼底层茶厅落座,李老师为我们介绍黎里。他说,黎里古镇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吴越争霸的影迹。黎里镇2006年被撤并为汾湖镇,2013年恢复黎里镇,2014年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列入江南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扎实。”其中甘苦可以想象。稼老曾送我一本李老师著《黎里古镇·建筑编》,书中详细记述了古镇50多处古建筑的历史脉络和人物春秋,展现出古镇的丰满肌理。李老师在此书中写道:“2013年至今我不断搜集、采访,但凡古镇保护开发有新的发现,我是兴奋无比,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他说:“黎里犹如一头千年神兽,这里搜罗到的只是它的几块小小的皮毛。皮毛虽小,守望庐主珍视异常,仿佛和璧隋珠。” 李老师另有70万字的著作《古镇黎里》。无独有偶,清嘉庆年间撰《黎里志》的里人徐达源在《自序》中写道:“阅新旧县志与黎里有关涉者,不满三数页,心窃陋之。庚申岁(1800),达源自京师归,索居无俚,因录旧闻,博采掌故,自唐代迄国朝,千有余年,凡于吾里有一字相及,购同珍宝。寒暑既忘,眠食亦废。阅岁成书,十有六卷。断手于嘉庆八年(1803)。”“仿佛和璧隋珠”“购同珍宝”,相隔200多年的两位古镇守望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发出一样的感慨。

  午后,一行人自古镇东头循黎川市河北岸缓步西行,古桥河埠、流水潺湲、瓦屋鳞次、廊棚连绵、行人熙攘、老街逶迤。临街店铺美食纷呈,套肠、油墩子、辣鸡脚,漫溢乡土气息。梨花里与桃花源比肩。路过平楼街东圣堂,堂内供奉南宋赵磻老,他是山东东平人,官至权工部侍郎,南宋淳熙五年(1178)隐居黎里,遂治市河,整街弄,教化里人,黎里由村晋乡,奠定了跻身江南名镇的基础。中心街的柳亚子纪念馆最为著名,馆内关于柳亚子先生和南社的资料藏品丰富,稼老告诉我,李老师在那里工作时,对馆藏资料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成果卓著。馆内第五进二楼西首厢橱间的复壁,是柳亚子先生1927年躲过军警追捕的藏身之处,当时先生身藏复壁,耳听嘈杂搜捕声,腹占《绝命词》,有“长啸一声归去矣”句,竟镇静如许。

  中心街西端的鼎新桥桥拱似半月,虹跨黎川市河南北,而北堍紧接浒泾河上的登灜桥,四条石梁渡西东,三步两桥,双桥合璧,旧称黎川八景之“灜桥联袂”。如越登灜桥西去,不远处即梨花街徐达源故居,清袁枚《随园诗话》中写道,袁曾在徐家小住,徐氏夫妇双双拜袁为师。又记黎里风俗:“家无司阍,以路无乞丐也;夜户不闭,以邻无盗贼也;行者不乘车,不著屐,以左右皆长廊也。”至今存遗风。

  自登灜桥北折,已是古镇浒泾路的北大门。迎面跨街门楼巍峨,中门左右石柱镌楹联:“一泓清水,波穿吴越千年史话;两岸梨花,枝映里闾数万人家。”读出黎里古镇的悠久历史,祥和福地,融融烟火人间。

  相看两不厌,守望者共梨花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