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重休息,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8-21 发布于河南

双重休息

甲:“咋晚我得到了双重休息。”乙:“这是怎么回事?”甲:“我梦见我在睡觉。”

睡觉当然算是休息。表面看来,甲的话前后是同一的。但是,“睡觉”与“梦见睡觉”是两介不同的概念。而甲将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并以此得出他“咋晚得到了双重休息”的结论。这是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只有一个问题

老师(正在上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下礼拜一就要进行期末考试,现在试卷已经发到印刷工人手里去排印,你们都应当为迎接考试做好准备。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

学生:“只有一个问题:老师,那个印刷工人住在哪里?"

在这则幽默中,老师所说的“问题”跟学生所说的“问题”看起来都是问题。即是说,看起来“问题”这一概念在此是保持了同一性的。

其实不然,在此,老师所说的“问题”与学生所提的“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老师所说的问题是复习功课时所遇到的不明白之处,而学生所说的“问题”明星不属此范围,它与在复习功课时所遇到的问题简直是凤马牛不相

性。 及。所以“问题”这一概念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保持同一

现在,让我们再分析另一种类型的笑话幽默实例,在这类实例中,主人公的违反同一律关于“概念必须保持同一”这一要求的错误以极端露骨的形式赤裸裸地展现者前,从而令人发笑。

再打三斤

糊涂县官整天醉酒糊涂。这天午后,他喝完了一壶酒,正要叫衙役再给他打一些酒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喊冤。他非常恼火,升堂后,喝令衙役拿板子打喊冤的人。

衙役问他:“打多少?”

他醉醺醺地伸出三个指头,说:“再打三斤。”

“打”是个多义词。这里联系语境,可以看出,“打多少”的“打”跟再“打”三斤的打所表达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那位整天酒醉糊涂的县官明目张胆地将“打多少”(板子)的“打”偷换成了“再打三斤”(酒)的打。这样,其违反同一律关于“概念必须保持同一”这一要求的错误就以极端露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令人捧腹大笑。这笑声是对糊涂县官的嘲笑讽刺,同时,也是对整个黑暗的封建官场的有力鞭挞。

在许多情况下,这类笑话幽默中的主人公都是通过混淆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来“偷换概念”的。(接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