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刘同福‖​炎凉交错的行旅(下)(主播:​赵玉秀)

 昵称70808387 2023-08-21 发布于山东

炎凉交错的行旅(下)

文/刘同福

诵/ 赵玉秀


在唐克镇的那个夜晚,因为晚餐喝了点酒,睡下时还觉得蛮舒服,可半夜里竟然被冻醒了,只有3度的气温,已经不是凉爽,而是寒冷了。计划中的寻凉之旅,还要继续去甘南的几个地方游走,查看当前位置,发现唐克镇距离黄龙和九寨沟只有二百多公里,而且还要走过若尔盖草原,这不禁让我们为之心动。黄龙和九寨沟是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况且四人中还有一位一次也没有去过。于是我们果断改变行程,直奔黄龙和九寨沟,这让我们从凉爽之地又逐渐回到炎热之中。行走在若尔盖草原,算是一种过渡吧,那天上午,草原上阴云低垂,凉风习习,并不宽敞的公路无限延展着,一路上少有车辆,只时不时地会有成群的牦牛过路。那些牦牛全然是主人的姿态,走在公路上悠然自在,任凭身后的汽车鸣笛求让。也幸好有了这些鲜活的生命,不然草原一定会显得凄荒苍凉。在一块高坡转弯处,有一群孩子和几匹马在那里,一匹马上骑坐着一名游客,而在前面牵着马的,是一个小女孩。我们停下车来,与那些孩子交谈,他们都正在读小学,放假了来这里为游客牵马,挣一点零钱也为多一份快乐。看着孩子们脏兮兮的衣着和他们纯真的脸庞,很为生活在这片草原的牧民和他们的后代感慨。

车子一路畅行,出了若尔盖草原,景色便迥然不同,抵近黄龙景区的时候,青山高耸,白云飘忽,气温也一下子升高了不少。黄龙与九寨沟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景区,先去黄龙再游九寨,既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气候,还能把两个景区的景观联系起来鉴赏,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景区内钙化池中的水,随周围景色和阳光照射的角度,变幻出多种颜色,被誉为“人间瑶池”。作为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黄龙拥有傲人的美景,其中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并称“黄龙四绝”,但彩池美景是最为人们称颂的。去黄龙游览,先是乘缆车直上,而后走两公里多的木栈道,就到达核心景点“五彩池”了。五彩池的水因水底钙化质而呈现出深蓝、碧绿、金黄等颜色,池水与周边葱翠的树林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画卷。五彩池的水面清澈透明,仿佛可以看到它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一些独特的水生植物和小型鱼类舞动其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五彩池一路向下,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叠翠的山谷,多彩的池水,壮观的飞瀑,令人目不暇接,流连不舍。

2017年8月,九寨沟曾经历过一场大地震,部分景点遭到损毁。修复后重新开放,依然游客盈门。在九寨沟,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沟里看海”几个字,觉得这是最令人回味的。九寨沟有海,但那海叫“海子”。当地居民一直生活在山林沟壑中,他们向往大海,就把身边随处可见的湖泊叫做海子,即“海的儿子”。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形成了九寨沟艳丽多彩的群湖,著名的海子有翠海、火花海、五花海、犀牛海、卧龙海、镜海、熊猫海、季节海等。关于这些海,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那遥远的年代,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达戈送给她一面宝镜,沃诺色姆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14块,而这114块碎片便成了114个彩色的湖泊。传说很美,但九寨沟多彩湖泊的形成,并不是神仙法术使然,而是流水中碳酸钙的作用。在九寨沟看海,为那水的幽深静谧,瑰丽多彩而沉醉,也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赞叹。在九寨沟,已经感受到了气温的明显升高,再加上景区游客熙攘,空气里从早到晚飘散着川菜特有的香辣味,热的感觉就更为强烈。按照修订后的行程,离开九寨沟,我们就开启了返程之旅。虽然越走越热,依然没有放过沿途可以观览的景点。由川经陕到豫,我们走过看过的有剑门关、昭化古城、太白山、袁家村、函谷关,最后一站在开封古都,游览了清明上河园。在巴蜀大地、八百里秦川和中原腹地,受到了丰厚历史文化的熏陶,体验了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可谓受益良多。

 

于四川省剑阁县大剑山中段的剑门关,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蜀汉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成为军事要塞。1966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游剑门。郭老题诗:“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栈已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在剑门关景区,我们乘索道至大剑山主峰,在“悬空玻璃景观平台”,俯瞰剑门关景区的雄、奇、险、秀,而后一路缓步下行到达关楼,观览了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势。在我国古代,洛阳与西安之间的官道称为“两京古道”,其中崤山至潼关路段,多在涧谷之中,两侧是绝壁峰岩,山谷幽深,深险如函(匣、盒子),因而称函谷。函谷关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不仅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的《道德经》,因而函谷关也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去太白山,我们选择了乘观光车和索道上山。太白山天下索道全长3000米,索道上、下站高差1260米。乘坐缆车,在奇峰峻岭间攀升,仿佛腾云驾雾一般,到达天圆地方,站在观景台上饱览太白山壮美的风光,看那远处的云海,眼前薄雾缥缈的山峰,体验着诗人李白《登太白峰》的美妙意境,竟也有了一种飘然若仙,豪情奔涌的感觉。

走过的两座古村落,让我们从那些历史遗迹和留存至今的传统民风中,触摸到了中华民族敦厚的历史根脉,看到了这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荣的希望所在。昭化古城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三国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淳厚,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还因为是古代重兵布控的军事要地,被誉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历史上这里商贸发达,文化繁荣,生活悠闲,曾有“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民谣。如今,昔日的繁华虽已不见,但古城厚重的文化氛围,恬淡悠闲的生活节奏依然令人沉醉期间。陕西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这个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的传统村落,这些年凭借着不断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关中印象体验地”,走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使游人恍惚中有穿越时空之感。那古朴典雅的街巷,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各类商品和陈设,还有那些诱人的地方美食,时时在牵绊着游人的脚步。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以生动复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而令人拍手叫绝。在清明上河园的正门,迎宾广场设有张择端巨幅雕像,画师手捧画卷,凝神远视,雕像的后面是一座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雕刻的是《清明上河图》中各色人物的典型化与重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观赏这样的杰作,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繁闹的街市之中,眼前似画非画,空灵而又真实。

离开古都开封,带着清明上河园蒸腾的热浪,一路疾驶,重又回到了暑热未消的海滨城市。12天炎凉交错的行旅,可以永远留在记忆里的,绝不止是对冷暖气温差异的体验.......。

清明上河园

若尔盖草原的孩子

【黄龙】

九寨沟

剑门关

函谷关

太白山

昭化古城

袁家村

 



 【作者简介】


刘同福(北风轻轻吹),年少从军至退休,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某部政委。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爱摄影、写作,作品常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青岛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主播简介


赵玉秀,生于齐鲁,现居北京。从军25载,铸就了军人的情怀和特有素质。爱好阅读、绘画、舞蹈、音乐……,喜欢大自然,喜欢人文历史,乐游祖国的大好山河,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请点击——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