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了一家淄博烧烤店吃烧烤。之前那么火的淄博烧烤都没去,就一直惦记着这一口。 果然好客山东,当晚都非常热闹,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姓“亓”,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祁”。
 首先,我们来看看“亓”这个字怎么读。根据汉典网的解释1,“亓”字的拼音是qí,注音是ㄑㄧˊ,和“其”字同音。它是“其”的古字,也可以作为一个姓氏。在台湾,有239人姓“亓”,是全国姓氏人数排名第421名的罕见姓氏。其实,“亓”字的意思和“其”字一样,都可以用作代词或助词。例如,在《墨子》中有一句话:“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子亓慎之。”这里的“亓”就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所以,“亓”字和“其”字在意义上没有区别,只是书写上有变化。 它的字形是由“其”字截取下部而构成的。在古文字学中,它和“丌”是同形异源字,也就是说,它们的形状相同,但是来源不同。“其”字最初是“箕”字的简化形式,它在甲骨文中就是画出箕(一种筛选粮食的工具)的样子 。后来,“其”字被用作虚词,而它原来的含义就由另一个变体字“箕”来继承。这个变体字是在“其”字上加了一个竹头。到了金文时代,“其”字又发生了变化,它在下面多了几笔 ,就成了现在的“其”字。在战国时代,人们只取“其”字的下半部分,就造出了“丌”和“亓”这两个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文解字》会把“丌”定义为下基。 “丌”的发音保留了“其”的音(qí),这样的话,“丌”就可以和“其”互换使用;但是,“丌”也被战国以后的人理解为下基,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发音是“基”(jī)。 据《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5原来,“亓”姓是由复姓“丌官”演化而来的。“丌官”是一个官名,专门负责笄礼的事务。什么是笄礼呢?笄礼是古代少年成年的标志,就是在头发上插上簪子。这个礼仪在王族和贵族中非常重视。据说,孔子19岁的时候结婚,他的妻子就是来自宋国丌氏家族的一位女子。她是宋国笄官丌际的后人。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笄官这个官职,所以姓丌的笄官不止一位,丌官氏家族因此也不止一家。后来,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另一种说法是,亓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亓官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人名。《礼器碑》和《韩勑碑》上都有记载“并官”或“幵官”的名字,这些可能都是亓官的异体或讹误。亓官可能与齐国有关,因为《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提到了齐桓公的大夫亓喜。 亓喜可能就是亓官的后裔或同族。“亓”姓在中国大陆约有2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台湾等地区。其中山东莱芜杨庄村是大多数亓氏的祖籍地。亓家祖坟上,立着一块古老的碑记,碑文记载:“洪武二年,自临邑迁至莱邑,独树一姓,自立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