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爽失败在哪里?

 扫地僧一一 2023-08-21 发布于江苏

【材料】《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 景初三年 公元239年
初,并州刺史东平毕轨[1]及邓飏[2]、李胜[3]、何晏[4]、丁谧[5]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
曹爽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晏,进之孙;谧,斐之子也。
晏等咸共推戴爽,以为重权不可委于人。丁谧为爽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爽从之。
二月,丁丑,以司马懿为太傅,以爽弟羲为中领军,训为武卫将军,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爽事太傅,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希复由之。爽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而以何晏代之,以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
晏等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内外望风,莫敢忤旨。
黄门侍郎傅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躁,銛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
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免嘏官。又出卢毓为廷尉,毕轨又枉奏毓免官,众论多讼之,乃复以为光禄勋。孙礼亮直不挠,爽心不便,出为扬州刺史。
【译文】最初,并州刺史东平郡人毕轨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都有才气,但急于富贵,趋炎附势,明帝厌恶他们浮华,都加以抑制而不录用。
曹爽一向与他们亲近友好,掌权辅政后,马上加以引荐提升,成为心腹。何宴是何进之孙;丁谧是丁斐之子。
何晏等都共同推戴曹爽,认为大权不能托付于人。丁谧替曹爽出谋划策,让曹爽禀告皇帝下诏,改任司马懿为太傅,表面上用虚名使他尊贵,实际上打算让尚书主事,上奏先由曹爽过目,以便控制重轻缓急。曹爽听从其计。
二月二十一日,皇帝以司马懿为太傅,以曹爽之弟曹羲担任中领军,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曹彦担任散骑常侍、侍讲,其余各弟都以列侯身份侍从,出入宫廷禁地,位尊厚宠没有超过他们的。
曹爽侍奉太傅,外表仍恭敬有礼,但各项决定很少再经由他了,曹爽贬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而让何晏取而代之,任命邓飏、丁谧担任尚书,毕轨担任司隶校尉。
何晏等依仗曹爽势力用事,迎合的人升官进职,违抗的人罢黜辞退,朝廷内外都看风向行事,不敢违抗他们的旨意。
黄门侍郎傅嘏对曹爽之弟曹羲说:“何晏外表文静而内心浮躁,巧取好利,不求务本,恐怕必先诱惑你们兄弟,仁人志士将远远离去,而朝政将要荒废了!”
何晏等人于是对傅嘏心怀不满,因细微小事免去他的官职。又让卢毓出任廷尉,但毕轨又上奏诬陷,卢毓被免职,舆论多为卢毓辩冤,才又任命他为光禄勋。孙礼耿直不屈,曹爽感到不利,遂让孙礼出任扬州刺史。
【解析】一、敖注
《三国志》:毕轨,字昭先。父字子礼,建安中为典农校尉。
《魏略》:邓飏字玄茂,邓禹后也。少得士名於京师。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
《魏略》:李胜字公昭。父休字子朗,有智略。张鲁前为镇北将军,休为司马,家南郑。
《魏略》: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
《魏略》:丁谧,字彦靖。父斐,字文侯。初,斐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
二、曹爽失败在哪里?
1.政治形象太差
曹爽主政,其实是个意外,和中书省的孙资、刘放分不开。
当时曹叡卧病在床,安排的辅政班子是曹宇、曹肇、夏侯献、曹爽、秦朗五人。
曹叡病迷糊了,拿不准主意便咨询信任的孙资、刘放两人;而孙、刘又和曹肇、夏侯献不对付,担心他们掌权后遭到报复。
这时候刚好曹爽就在旁边,于是孙、刘二人顺水推舟做人情,举荐曹爽为辅政大臣,以此避祸兼具施恩。
后来曹叡又反悔任命曹爽为辅政大臣,孙刘二人又再次入宫说服曹叡,最终曹叡驾崩,曹爽顺利秉政。
由此可见,曹爽的上位,中书省的孙资、刘放是出了大力的,对曹爽有恩。
可是曹爽呢?一上位就把自己平时吆五喝六的私党和兄弟拼命往朝廷塞,像孙资、刘放这样有功的大臣却毫无奖赏。
不仅毫无奖赏,孙资、刘放反而还靠边站了,本来是中书主事,尚书执行,结果到了曹爽主政就是尚书省主事兼执行。
孙资、刘放这两个三朝老秘书,而且对曹爽有推戴之恩,竟然在中书省拱手喝西北风,大事小情全由尚书省决定,而尚书省又不拉孙、刘进来。
这怎么行呢!
常言道投桃报李,人家孙、刘给你曹爽投了个这么大的桃,可以说没有任何对不起你的地方,你却给人家吃苦李,这不是君子之道。
人家明明有功,你却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天下人见了,怎么议论你曹爽?有功无赏,又还有几个人愿意为你卖命呢?
所以敖让以为,曹爽这个人,政治形象太差了,吃相太难看,没有感恩之心,既然拥护你得不到回报,而你又霸占着舞台,那就只能支持拆你台的人了。
君子论迹不论心,孙资、刘放推举你曹爽,无论他们自己私下打了多少小算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在事实上帮了你,你就得感恩人家。
燕王千金买马骨,商君徙木立信,为何?因为大家都在看着呢!你不符合群众的预期,群众又为何要拥戴你?
2.打击面太大
毛主席讲,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只要和大多数人一道,干起事情来自然能无往不利。
可是曹爽呢?他搞小圈子主义,拉帮结派搞小山头的私人利益。
曹爽把司马懿撸了,司马懿是曹叡指定的辅政大臣,朝廷之望。虽然是皇帝下召,但皇帝那么小,谁不知道是你曹爽的意思。
曹爽把吏部尚书卢毓给撸了,卢毓是什么人?那是卢植的儿子,范阳卢氏直到唐朝那可都是五姓七望,你把人家撸了。冀州士族在朝廷就说不上话了。
包括傅嘏,北地傅氏出身,傅介子那一支,属于关西望族,在朝廷是少数派,和关东士族尿不到一块,连他都看不下去了,本来是应该极力拉拢,结果曹爽照撸不误。
大恩人刘放、孙资,明帝嫌曹爽才弱给配的副手孙礼等人就不用说了,全被撸了。
还把孙礼派到扬州去当刺史,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想坑人啊,把孙礼派到前线去搞挑战性任务,等他出错了就接着整人家,要是被吴军砍了脑袋那再好不过。
所以大家看,曹爽一上位,可以说是多管齐下,四面树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
曹爽要是真有这个实力,倒也没话说,该他霸道,当初慈父搞大清洗杀得人头滚滚,谁能阻挡。
可是曹爽有这个实力吗?
他没有!对于司马懿,他只敢明升暗降;对于卢毓,舆论一起曹爽又只能采取绥靖手段任命他为光禄勋;
说白了,曹爽只敢和孙资、刘放、孙礼、傅嘏这些边缘单薄势力搞僵,对于司马懿、卢毓这样的士族大佬,曹爽也是连哄带骗,常赔笑脸。
由此可见,曹爽根本就没有四面出击的能力和实力,你不敢掀桌子,却又这么嚣张,四处得罪人,把自己搞成了少数派,这岂不是作死?
为什么曹爽这样臭的水平还能主政十年?为什么司马懿直到高平陵时才开始亮剑。
因为曹爽一出手大家就知道你没有哇,这不是你曹爽牛,人家只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胜算,在蓄力而已。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像曹爽这样的人,在台上多待一分钟,司马懿的胜算就多一分。
等曹爽把人都得罪完了,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司马懿也就成竹在胸了,曹爽这熟透的桃子,司马懿自然也就笑纳了。
这就叫顺势而为,曹爽这做派,时间是司马懿的朋友,尽管他年纪不小了。
司马懿轻易不出手,出手就将曹爽一剑封喉,相比于司马懿高平陵的狠辣,曹爽现在的表现简直是小孩过家家。
3.业务能力不行
司马懿为什么不急着动?一方面是他知道曹爽不是自己的对手,另一方面是曹爽根本没动到司马懿的七寸。
司马懿的七寸是什么?不是辅政大臣的头衔,也不是太傅的虚名,也不是司马家的势力,而是司马懿的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威望。
当前的情况,三国鼎立,疆场未静,司马懿是曹魏政权手上的一张王牌,西线周旋于蜀汉,东线抗衡东吴,北方灭辽东公孙渊,这桩桩件件,哪样到了危急关头不是司马懿去抗压?
两京十三省,全挑在司马太傅肩上啊,没了司马懿,万一敌军打过来了怎么办?谁来擦屁股,这不是自毁长城么?
你曹爽夺取司马懿的权力大家还能忍忍,因为权力可以失而复得;但真要拿司马懿开膛破肚,太后不同意,皇帝不同意,大臣不同意,军队不同意。
因此,司马懿对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在意,他的价值不是官身爵位所决定的,官职爵位只是价值的副产品。
所以说,曹爽要解决司马懿,关键是要打仗,打胜仗,打大胜仗,打到让大家意识到,没有司马屠夫也不会吃带毛猪。
这一点曹爽等人,确实意识到了,也这么做了,但是结果却是大跌眼镜,出兵虚耗,不仅没能取代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反而弄巧成拙,把司马懿衬托的更美了。
公元244年曹爽伐蜀,其目的正是建立军功威望,于是以夏侯玄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率兵七万从骆谷伐蜀。
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
但蜀汉方面的费祎,抢先一步占据要地,还被断了后路,曹爽一番苦战方得脱身,死伤甚多,军资牛马几乎耗尽,被横征暴敛的羌、胡和关中地区怨身载道,关中大为虚耗。
骆谷一战,曹爽狼狈而回,可以想象,卢毓等发动舆论,曹爽会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只顾争权夺利毫无本事自私自利嘛,于是乎司马太傅的声望更高了。
菜就是原罪啊,刘备取益州是霸业初成,孙权取荆州就是江东鼠辈。为什么?因为你菜啊,拿到了资源不干事,不骂你骂谁。
而曹爽同理,你专断朝堂没关系啊,你要是能打胜仗,一切不利于你的声音都会压下去,大家可以当看不见。
哪怕你篡位,只要你能带着大家吃肉,能开创一个时代,能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也照样会有人支持你。
唐太宗玄武门政变如何?只要你切实干出成绩了,逆取顺守,照样是千古一帝。
而曹爽呢?大腚往灶台上一坐,分汤食肉他先吃,他吃完了小弟吃,个个吃得肥头大耳。
曹爽等人拿着最好的资源待遇,可真正外部出问题了要干事,却连七万头猪都不如,他能坐稳位置让大家心服口服,狗都不信
国之大事,在戎与祭。按照这个逻辑,曹爽既然打仗的业务水平低,应广泛的提拔能人才是,霍光还有女婿范明友呢。
可是曹爽呢他不,他抱着公章就像抱着老婆,大印都盘出包浆了也舍不得下委任状。
像郭淮、邓艾、钟会这种后辈,如果曹爽尽心尽力的扶持他们,他们也未必会愿意跟着司马懿混。
这就好像汉宣帝,上来就把霍光的副手张安世封到位极人臣,张安世还愿意完全跟着霍光混吗?历史给出了答案。
郭淮、邓艾、钟会等人同理,你曹爽搞小圈子,不提拔人家啊,专重用夏侯玄这样的曹氏宗亲,人家不就只能向司马太傅示好了么?
不专指郭、邓等人,掌军的大将之才都跑到司马懿门下去了,你曹爽又如何掌握军队,骆古之战又如何能不败。
为司马懿考虑,人家也不可能配合你打胜仗啊,打了胜仗太傅命不久矣。
你曹爽、夏侯玄是大将军、征西将军又怎么样?你不关注军中呼声,人家将士肯定也就不配合你了。
而像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些人,急于富贵,生怕自己的权力被人分走了,又怎么会动员曹爽去关注真正有能力的将士的呼声呢,有我没他啊。
傅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躁,銛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
傅嘏说的太对了,何宴等人外静内躁,急功近利,不念务本,而曹爽兄弟无甚主见,为人所误。
他们形象败坏、四处树敌、业务不精而又不敢用人,有一傅嘏而不能容,长此以往,焉能不败。
在这种情况下,高平陵角力之时,还幻想着放下刀做富家翁。
人家忍辱负重十年等你成为众矢之的,就是为了送你去做富家翁的?美,想得美。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