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政治选必1、2主观题答题语言总结!
2023-08-21 | 阅:  转:  |  分享 
  
高考政治选必1、2主观题答题语言总结!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主观题常用答题语言总结一、世界多极化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反对单极格
局,主张多极格局,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2、中国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落实在行动中?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自身建设)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国际合作)③我国积极开
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重塑大国形象)中国
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中国“五不
”:不结盟、不称霸、不主导,不领导,不决定性作用)二、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国际交往的规则是国际法,其对维
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
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
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我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
合理关切。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是发
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谈判与对话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当前全球发展最突出的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悬殊。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A.传统安全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与
冲突、贫困与饥饿,都是对和平与发展构成挑战的传统安全问题。B.非传统安全因素: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
等对和平与发展也构成严重挑战。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最突出和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4、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关
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政策基本内容①外交政策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②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④外交政策基本准则(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在国际事务
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五、国际组织1、联合国的作用①【从总体看】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
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②【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发展系统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④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
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⑤中国对联合国的发展发挥的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
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中国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2、其他国际
组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有
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
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的措施:①(方向)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
向,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③(秩序)要完善全球治
理。▲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如何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总体要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体要求:(1)【转方式=方向】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
变,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2)【新优势=核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建设。(3)【
引进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4)【走出去】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我国仍然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
受益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主张】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行动】我国以共建“一
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选必二《法律与生活》主观题常用答题语言1.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侵犯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3.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4.自然人享有身体权。
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5.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依法
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6.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
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7.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
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8.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9.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
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10.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对于动产,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
,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11.用益物
权是对他人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12.担保物权是为了
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13.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14.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他人
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15.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
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也构成侵权。16.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如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17.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
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18.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守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
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应当积极配合。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了继续
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
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19.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
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20.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
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21.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
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2.过错推定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
3.无过错侵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4.民事主
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25.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
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
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26.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父母
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27.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
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28.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
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9
.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的惩戒。
30.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31.成年
意定监护制度,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32.夫妻在婚烟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夫妻平等意味着夫
妻在生活中平等的行使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
、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33.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
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34.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
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3
5.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存在以下情况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
、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36.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
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则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37.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者有享受社会
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
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38.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9.
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混淆行为就是典型的“搭便车”。这种行为既损害他人
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起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
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40.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
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商业宣传。41.法
律规定,禁止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
当竞争行为。42.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43.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个人或者企业均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信用的最好体现,也是企业最好的市场名片。44.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45.诉讼证据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