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本草经之菟丝子

 铁毛l 2023-08-21 发布于四川

     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一名菟芦。生川泽。

                                                      ---《神农本草经》

图片

图片
《本草崇原》
图片

张志聪曰:

     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火热之气,而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气味辛甘,得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寄生空中,丝茎缭绕,故主续绝伤;续绝伤,故能补不足;补不足,故能益气力;益气力,故能肥健人;兔乃明月之精,故久服明目。

    “阴精所奉,其人寿”,故轻身延年[1]。

图片
《本草经辑注》
图片

叶天士曰:

     菟丝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其主续绝伤者,肺主津液,脾统血,辛甘能润,润则绝伤续也。肺主气,脾主血,胃者十二经之本,气平而味辛甘,则气血俱益,故补不足也。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则食进而气力充也。脾胃为土,辛甘能润,土润则肌肉自肥也[1]。

图片
《神农本草经读》
图片

陈修园曰:

菟丝气平禀金气,味辛得金味,肺药也,然其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善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汁去面皯者,言不独内服得其填补之功,即外用亦得其滑泽之效也。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1]。

图片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图片

徐灵胎曰:

    菟丝子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汁去面面,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目明而强且寿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之去面皯,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邪,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它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1]。


总结

四位位医家分别从菟丝子的性味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所生之地、所长之形等)来解菟丝子的效用。

首先菟丝子味辛甘,辛能行气,为叶天士所说“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而辛甘发散为阳,那么从大方向上来说,菟丝子作为种子,在补益肾精气的同时,偏重于补阳。

而在解释“续绝伤”上,笔者要展开探讨一番。

首先,何为绝伤?

目前少有文献论述绝伤的症状以及原因。而在《元亨疗马疾》中讲到了马之肝绝:肝绝者,肝经绝也;并讲到,肝绝是由于马之久走驱骤,奔驰出力太过,力伤于筋,役伤于肝[2]。人与万物皆由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而人之肝绝,多半也是由于久行伤筋,久用伤肝,故而“肝经绝也”。

《华佗先生玄门脉诀内照图》中讲到了五脏死,并分别描述了五脏绝伤的症状: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台眉喘,回视迟,口如鱼口。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伏视而不见,泣出如水不止。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但口张,气出而短,鼻色黑。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脐满,泄痢不觉出,足肿。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面黑,目中黄,腰中欲折,自汗流水。

笔者的观点是,《本经》中的绝伤正是以上各脏腑之绝[3]。 

四位医家大致从三种角度来解释,菟丝子续绝伤:

①取象比类:

张志聪认为:菟丝这种植物寄生空中,丝茎缭绕,取象比类,认为菟丝子在治疗各经之绝时正如它的生长方式一般,在绝伤之处,生生之机。此外,陈修园认为,菟丝子主续绝伤是因为煎煮之后会吐丝,此丝用以续绝伤,即“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善于补续也。”

②辛甘能润

叶天士认为,菟丝子为辛甘之物,而我们的肺主津液,脾主统血,辛甘合用顺应肺脾之气,则有了辛甘润之,绝伤续也。

接下来,四位医家中只有徐大椿论述了为何“菟丝子汁去面皯”

首先什么是面皯?

黄褐斑,为颜面部出现的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改变的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中对该病最早描述为皯黑曾等[4]。即我们所说的面皯。而《太平圣惠方》重讲到:“夫面皯黑曾者,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则面生黑皯。”可知腠理受风是黄褐斑主要病因病机之一。风邪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本病多发于面部,治疗当以祛风解表,通络美白。

这点与徐大椿不谋而合,能去面皯者,多为辛散之物,而菟丝子汁去面皯,说明其辛散力量强,而其性又滑,正为去面皯之物。

最后,以徐大椿的这段话做结尾吧!

     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引用文献:

[1] 栾英杰.神农本草经合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36.

[2] 五脏死[J].光明中医,2011,26(07):1377.

[3] 邢禹效.《大全集》中的肝绝症与慢症[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7(06):60-61.

[4] 丁娜,宋业强,张雪. 古代中医外治黄褐斑用药规律浅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3):13-14.

图片
END
扫描关注我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