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唐后主李煜书法,见过的人不多,却令人惊艳,不输宋徽宗、唐太宗

 墨品书法网 2023-08-21 发布于北京

古代君主“不务正业”的有不少,如果赶上国力强盛、四海承平,经过自己的一番操作,很快就会由盛转衰,比如乾隆帝。要是国家本就内忧外患,依然不思进取,执迷于享乐,那么灭亡就指日可待了。隋炀帝杨广、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相比于另外两位,李煜的名声略好一些,人们普遍对他没那么痛恨,相反同情居多。现在的语文课本上收录了他的词,民间故事还流传着他与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故事。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的七夕生于金陵(今南京),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

李煜仿佛是宋徽宗的前世,他同样精于书法绘画,音律诗词更是一代宗师,相比于宋徽宗,李煜的统治也更靠谱一些。对于李煜的诗词我们很了解,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水平可与李世民、赵佶一较高下。《宣和书谱》记载:“《宣和画谱·李煜》:“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所谓“金错刀”,是李煜创造的一种书写技法,他在写字时通过颤笔、提按,写出迟涩虬曲的笔画,营造险绝奇变的视觉享受,这种技法被历代名家推崇,甚至被引入了绘画当中。《清异录》记载: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不管是“金错刀”,还是“撮襟书”,无不显示李煜深厚的笔法功底和运笔能力。同时,李煜又在传统的“五指拨镫法”(撅、压、钩、格、抵)基础上改良,增加了“导”和“送”的程序。据学者总结,“导”是小指引无名指过右,而“送”则是小指送无名指从右向左。

李煜书法以“二王”为师,《入国知教帖》是他唯一传世书法真迹。此作起笔尖锋、行笔中锋,绞转、调锋以及一搨直下的处理都吸取王羲之风格。其字笔画饱满浑厚,牵丝引带极为流畅,结字上有李邕、徐浩风采,较为宽绰舒展,欹正交杂。章法疏密有致,纵列排布严谨。

李煜传世作品太少,使得我们很难为其书法作确切的风格总结,但根据他的书论以及后人评价,可知其字整体传承王羲之笔法,结字上变“二王”纵长为舒展横阔,点画也更为朴拙。李煜也是一位书法批评家,他并不推崇颜真卿,甚至认为其字有粗野之气。

而对于初唐学王一派,他也进行了锐评:“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这些观点至今颇有启发意义。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当一个享乐快活的艺术家,李煜是非常适合的,但是无奈生于帝王家,也注定了他的结局只能落得个“垂泪对宫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