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馆”为何在河南社旗?

 wongmong 2023-08-21 发布于广东

文|醉美团队

河南社旗县赊店镇古瓷器街北部,有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走到尽头是两面琉璃照壁。

在琉璃照壁的正北边,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悬鉴楼。此楼巧妙之处在于山门与戏楼融为一体,南为山门,北为戏楼。山门两侧又各有两只石狮子在此镇守。

▲社旗山陕会馆(图源:社旗山陕会馆景区公众号)

这里就是有“天下第一馆”之称的山陕会馆,即明清时期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用以交流信息、定夺商计、同乡联谊的“私人会所”。

明清时期,徽商很盛,为了对抗这一商界劲敌,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结成“秦晋之好”,共同御敌。

在河南,山陕会馆都异常多。开封的朱仙镇、南阳的社旗县、荆紫关镇、滑县的道口、洛阳、开封、周口等。据河南各地方志记载,直到清朝,全省还分布着24座“山陕会馆”。

山西和陕西的商人们怎么会“联合”到一起呢?

“秦晋之好”

2018年11月24日,“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在古城西安举办,这一届的主题是“秦晋之好亲近之约”。

为何是“秦晋之好”,这与上面说的山陕会馆,山西和陕西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故事呢?

▲“秦晋之好,亲近之约”行走的汾酒陕西论坛

公元前654年,秦穆公为求与中原友好,与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示好,于是就有了“秦晋之好”。

山西、陕西所具有的这种厚重的“情谊”,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长久以来相通、相知的人文情怀。也是在这种情怀的链接与枢纽下,来自两地的商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并让地处山西的汾酒开始在三秦大地开枝散叶、通达远播。

▲开封山陕会馆

明朝中期以后,徽州逐渐崛起,给陕商与晋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二者更加需要联手,才能与之抗衡,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便是明朝“秦晋之好”的产物。

因为两地的商人在经营项目、商品来源地、商品销售市场、经商路线等方面均有“交集”,出于规模经济考虑,他们走向联合;因逐利天性,他们又相互竞争。

▲洛阳山陕会馆

最终形成以联合为主的、既联合又竞争的为次的友好相互关系,被后来的学者称为“中国商业史上最生动、最有趣的经济现象之一”。

而在酿酒领域,也有着百年历史之久的“秦晋之好”。

其实,从明清年间开始,晋商们就开始在陕西投资酒曲,而且把山西汾酒的生产工艺带到凤翔县城,设店酿酒,并逐渐推广到各县,成为陕西白酒的源头。

1958年出版的《西凤酒酿造》记录:“西凤酒产于陕西凤翔、宝鸡一带,以凤翔县柳林镇所产最为著名。一说西凤酒过去为山西人所经营,至明代万历以后山西客户陆续返籍,才由当地人开始经营,以后逐渐发展到各县,故推测西凤酒可能是山西汾酒传来的”。

由此可见,秦晋之间的酒脉相承,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

“天下第一馆”

明代的河南地图上,并没有有赊旗镇(现社旗县)这个地方,但到了清朝,这个镇迅速成为商业重镇,并维持繁华了200多年。

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助推者,就是来自山西和陕西的商人们。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北部,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兵反莽”而得名,始于汉,兴于明,盛于清,曾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全国四大商业重镇。

而之所以成为商业重镇,正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

这里是“南船北马”交接点,是万里茶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及首要的水陆转运码头。万里茶路以崇安县下梅村为起点,茶叶制成之后被搬上竹筏,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然后用车马运过赣闽边界的桐木关,抵达江西河口(今铅山县),然后装船走水路,依次经过信江、鄱阳湖、长江、汉江、唐白河后,最后到达赊店——也就是说,这里是南方茶叶依据水运所能到达北方的终点站。

▲社旗山陕会馆一角(图片来自网络)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赊店镇上的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在此期间,晋商也把汾酒带到了各地的会馆,在河南的山陕会馆里,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举杯对饮,把酒话桑麻。有资料显示,早在260多年前,汾酒在河南就已经蔚然成势。

据有关碑文记载,社旗山陕会馆仅兴建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707844两,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花费白银88788两。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资料显示,当时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大米,一石大米的重量约为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88.8公斤大米,中国米价的平均价格仍然取1.75元,也就是说明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60.8元。

到了清朝末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仅为明朝一两银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建设社旗山陕会馆的时候,一两银子的价值仅相当于现在的200多元人民币。这么来看,707844两大概等价于现在的4156万元。

▲社旗山陕会馆一角(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庞大的资金来源,加之各地商人为树立本籍的商业形象,相互攀比,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副院长单士元曾赞叹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后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

正是有了这样的会馆,商人们得以在里面看戏、喝茶、谈生意,不过有时候,他们出远门经商,要走很远的路,带很多的银子不方便,也不安全,于是山西商人经营的汇兑业便应运而起,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山西票号。

于是,也就有了山西商人和山西汾酒的“汇通天下”。

“汇通天下”

粮食、棉花、食盐、布匹、汾酒等各种物资汇集,一并经由晋商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

在这个时期,“汇通天下”的晋商也逐渐把山西汾酒的酿造技艺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可以说,汾酒在国内传播的万里酒路,从杏花村的根脉出发,开枝散叶,衍生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白酒王国。

晋商构筑的汾酒传播之路,也勾画出了今天中国白酒产业的布局。“东进”路线京杭大运河沿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汾酒“南下”则沿着长江和汉水航道沿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汾酒“北上”则是走西口与闯关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出”的汾酒入陕(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粮食、布匹、绸缎和上好的汾酒……只要是哪里缺什么,勤劳的晋商们总能送到那里。

所以,也有人说,晋商有三宝:关公、晋剧、汾酒。

他们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拜关公,用关公的忠义精神凝聚力量,自我约束;都要邀请当地的乡绅士族们到山陕会馆喝汾酒、赏晋剧、谈生意。

聪明的晋商不仅仅把产自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带到了全国各地,还把山西的酿酒师傅们聘请到了当地,正是随着晋商的脚步,以汾酒为代表的山西的白酒酿造技艺实现了全国的传播。

这就是“行走的汾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