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52)——何定乱政·陶璜平定交州·羊祜镇守荆州

 新用户6303bXRU 2023-08-21 发布于重庆

(紧接上期)

第十一节 何定乱政

上期聊到吴殿中列将何定指控增援交趾的李勖,害得李勖被族诛。这何定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陷害李勖呢?

何定,汝南人,以前是孙权的一个仆役,后来出补到外朝为吏员。孙皓继位后,何定上表说自己是先帝旧人,请求返回内宮作内侍。孙晧任其为楼下都尉,专门负责宫廷用酒和粮食采买。孙晧对他十分信任,把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做。

李勖有个女儿,何定去为儿子求亲,被李勖拒绝。以何定的卑微出身想高攀少府,本来就门不当户不对。何定怀恨在心,此时趁机公报私仇。李勖一门死得十分凄惨,死后还被焚尸。

何定还做了许多取悦孙皓的荒唐事情,比如让军中将领奉献御犬,不惜千里远求,一只犬价值达到数千匹缣。每只御犬配的缨饰都价值一万。一只犬还要配一名士兵,养来捕捉野兔供孙皓食用。

吴国人都认为这些是何定的罪过,孙晧却认为这些是何定忠诚勤奋的表现,居然因此赐给何定列侯的殊荣。

何定的胡作非为引来朝中大臣的愤怒指责。左丞相陆凯当面指责何定说:“你见过前后事主不忠,倾乱国政,最后得以寿终正寝的人吗?你为何要专为奸邪,在皇帝身边胡言乱语?你要改过自新,不然的话,我看你很快就会有不测之祸!”

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邵也在上疏中指责何定,认为何定只是个供人呼召的仆隶小人,无德无能,因为佞媚得到孙皓的宠爱,给了他威权,使他恃宠放纵,作威作福。贺邵劝谏孙皓远离何定,剥夺他的权势,不要任用像何定这类人。

陆凯临死前,孙晧派中书令董朝前来征询陆凯还有什么话要说,陆凯首先就提出不能任用何定,即使要用,也不能留在朝中为朝臣,只能外放去作地方官。

建衡二年(270年)孙皓别有用心地让何定带五千名士兵到夏口打猎。

这是件奇怪的事情,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人马到夏口去打猎呢?原来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阴谋。

夏口督孙秀是孙皓堂弟,以前将军的身份镇守夏口。孙皓很憎恨孙秀。民间流传着孙秀早晚会被人算计的传言。(同时期有两个孙秀,另一个是西晋大臣)

此时孙皓宠臣何定带大军前来打猎,孙秀认为是针对自己而来,大惊失色,连夜带着妻子儿女及亲随几百人投奔晋朝。十二月,司马炎任孙秀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会稽公。

这个任职和封赏都是很高的,司马炎是要借此表现出一种姿态,以吸引吴国其他文臣武将来降。孙皓得知孙秀降晋后大怒,将孙秀逐出家族,改姓为厉。

凤凰元年(272年)何定的恶行终于得到报应,具体事由不得而知,孙皓杀何定,认为何定的恶行和张布相似,将何定改名为何布。(孙皓也好玩,不是改人姓,就是改人名)

这个罪名有些蹊跷,张布是口出怨言,悔恨与濮阳兴、丁奉等人一起拥立了孙皓,何定会出什么怨言呢?有什么悔恨呢?是不是孙皓确实是指使何定去杀孙秀,事情没办成,孙皓杀人灭口呢?或者就是恼恨何定没杀了孙秀?

第十二节 陶璜平定交州

回到交趾战场,海路增援部队没有了,吴国只剩下陆路军孤军对抗晋军。陆路军号称二十万,按照以一当十的惯例,实际有二万人马,与晋国兵力大致相当,但晋军有城防可守,吴军占不到什么便宜,幸好得到当地土匪梁奇一万多人马的支持,吴军才得以保持兵力上的优势。

陶璜率领陆路军与杨稷在分水大战。陆路军主帅是威南将军薛珝,陶璜新任苍梧太守,吴军各部并不完全听从他的指挥,因此导致失败,还丧失两员将帅,只得退兵驻守合浦。

薛珝愤怒地责怪陶璜说:“你自己上表要来讨贼,却丧失了两位将帅,你的职责到哪里去了?”陶璜回答说:“属下不听指挥作战,各部又不互相配合,这才导致失败罢了。”这话有指责薛珝的意思,薛珝更加生气,打算引军退还。

陶璜却不气馁,晚上带领数百名士兵夜袭晋军董元,将董元的珍宝一抢而空,装载回营,估计薛珝从中得了不少好处,这才平息怒气,向陶璜道歉,并表请陶璜领交州刺史,为前部督。

陶璜又率兵走海道,出于不意地直奔交阯。董元率军阻击,列阵在一排断墙之前。吴军将领准备出战,陶璜怀疑断墙后面有伏兵,就安排了一队长戟兵在阵后。双方一交战,董元就假装失败后退,陶璜带兵追击。断墙后面果然有伏兵冲出来,被陶璜的长戟兵冲杀,董元大败。

陶璜又把早几天抢来的锦物数千匹送给当地土匪头子梁奇,梁奇带领一万多人前来帮助陶璜。董元手下有一位勇将叫解系,与董元一起守城。陶璜诱降解系的弟弟解象,让他写信给解系劝降,又让解象乘坐璜轺车,配上仪仗队出行。董元等人认为解象得到吴军这么优厚的待遇,解系一定会心生去意,就干脆把他杀了。

此后双方在交州继续交战。晋国由于受到西北鲜卑叛乱和吴国在淮南的干扰,没有能够及时派兵援助交州,南中的霍弋已无兵可派,致使交州晋军孤军奋战。吴国在交州经营多年,本来根基就厚,此时兵力又优于晋军,形势向着有利于吴军方面发展。

建衡三年(271年)四月,陶璜攻打九真郡。九真太守董元战败病死,杨稷派手下将领王素前往接替,王素在途中时,九真郡已经失守。九真、日南二郡重回吴国。

晋军就只剩下交趾了。吴军全力攻交趾。杨稷派毛炅和将军孟岳等在封溪迎战,此时吴军人马多于晋军的优势显示出来,毛炅等寡不敌众,大败。毛炅只身逃回交趾,固城自守。

交趾城内有一千左右的老兵,加上新收的士兵才四千人,居民有男女一万多人,基本没有反击能力了。陶璜布置吴军围城,封锁通往城外的所有道路。

晋军没有救援,粮食供应跟不上了。到七月,城中粮食全部耗尽,病死饿死了大半人口,军心浮动。广野将军王约是交趾人反叛杨稷,搭云梯接应陶璜军入城。杨稷等人被抓拿,全都关押起来。杀杨稷长史张登、将军孟通、毛炅、邵晖等二千多人。

《晋书·武帝纪》里采纳《汉晋春秋》的说法,认为杨稷等人是投降吴国。大致是说,最初霍弋派杨稷、毛炅等人出征时,曾经有过誓约,霍弋说:“如果敌人围城没有满一百天就投降,就杀掉在后方为人质的家属;如果超过一百天援兵还没到,就由我来承担责任。”

杨稷等人守城还没到一百天时粮食就用完了,请求投降,陶璜不答应,还提供粮食给杨稷等守城。诸将劝谏,陶璜说:“霍弋已死,不可能来救杨稷等人,可以等到守城期满后接受他们投降,让他们无罪,我还能得到仁义的名声,对内好驯服百姓,对外可以让邻国感恩,不是很好吗?”杨稷等人就靠陶璜的救济等到一百天期满后,援兵仍然没来,于是投降。

这个说法不大可信。理由很多,比如陶璜说霍弋已死,不可能来援救,这是陶璜这样做的最大依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常识,霍弋死了还有后继者,凭什么能断定后继者就不发兵相救?

一旦晋军有了粮食,援军又到,里外夹击,陶璜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再比如以孙皓猜忌之性情,陶璜敢做这样的事吗?又如毛炅被活活破腹都没有表示投降,会在此时投降吗?《汉晋春秋》是野史,其中错误太多,没有其他史料对应验证的话,一般不会以此书记载为准。

毛炅是员猛将,陶璜爱惜其勇,想招为己用,但因毛炅此前曾阵斩吴前部督修则,修则的儿子修允坚持要杀毛炅。毛炅也不愿意投降。

陶璜气愤地将毛炅捆绑起来,指责毛炅是“晋贼!”毛炅也不示弱,厉声回骂说:“吴狗,什么是贼?”吴军残忍地活剖毛炅肚腹,修允割掉毛炅心肝,骂道:“看你还怎么再作贼?”毛炅还没断气,骂声不止,说:“我还想杀掉你们的皇帝孙晧,你父亲是个什么死狗啊!”

司马炎后来听说毛炅事情后非常伤心哀怜,特别下诏让毛炅的长子继承爵位,其余三个儿子都封赐为关内侯。

孙皓下诏将杨稷、孟幹、爨熊、李松等四人押送到秣陵。到合浦时杨稷发病呕血而亡,吴军将其首级割下送往秣陵,尸体抛入大海。其余三人被押送到秣陵,本来要被斩首示众,有人建议孙皓说:“可以赦免他们,以此来诱降晋国的守边将领。”孙晧采纳了,打算把他们送到临海郡。

当初交趾被围时,杨稷和这几个将领曾经私下约定,不能死节,被俘后如果能不死,就想办法逃回晋国。孟幹等人此时密谋逃跑,担心直接往北方逃路途太远,计划往西逃往蜀地。吴国人喜欢蜀中有名的侧竹弓弩(相传蜀中特有的一种弓弩,杀伤力极强),这几个人就声称会做这种弓弩。孙晧就把他们转到户部做弓工。

两年以后,孟幹成功逃脱,返回洛阳。爨熊、李松没能逃脱,被孙皓所杀。司马炎追赠杨稷为交州刺史,封赐爨熊、李松为侯,让其后代继承。

九真郡功曹李祚在太守董元病死,新太守王俊不能到郡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保郡的责任。陶璜派兵进攻,攻打不下。李祚的舅舅黎晃是吴军将领,陶璜让他去劝降。李祚断然拒绝,说:“舅舅你是吴将,李祚我是晋臣,只能靠力量决胜负罢了。”吴军依靠人多粮足,攻打了一段时间后才最终战胜李祚。

至此,吴国历尽艰辛收复交州,在得到交州后,吴国做了件很不厚道的事情,卸磨杀驴。

赶走晋军,交州境内剩下的非吴国武装力量就剩下梁奇。梁奇的武装在晋吴争夺交州时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帮助哪一方,哪一方就会取得优势,具备战胜对手的实力,有点像韩信为齐王时的地位和作用,梁奇选择了帮助吴国。吴国得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铲除梁奇,恩将仇报,梁奇连喊冤都没地方喊。

孙皓任陶璜为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前将军、交州牧。陶璜不辱使命,力平交州,为吴国开置三郡及九真属国三十余县。孙皓曾调陶璜任武昌都督,以合浦太守修允替代。交州百姓数千人挽留陶璜,孙皓只好将陶璜遣还交州。

陶璜在交州一直驻守到孙皓投降,手书陶璜令其归顺晋国。陶璜痛哭流涕数日,才派人将交州刺史等印绶送往洛阳,以示归顺。司马炎下诏恢复其官职,并封宛陵侯,冠军将军。

第十三节 羊祜镇守荆州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零星战事,比如丁奉两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晋谷阳(今安徽省固镇),被扬州刺史牵弘击退。最后一次无功而返还惹得孙皓大怒,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这些都没啥影响,算是两国相持时一种常态吧。但其中有件很最奇葩的事情,就是建衡三年(271年)一月,孙皓率大军北征一事。

此前,刁玄(孙亮为太子时,刁玄与谢景、范慎、羊衜等人一起为太子宾客,应该也是个名士。孙亮时曾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太平元年(256年)孙綝杀叛乱的孙宪、王惇后,曾派刁玄出使(蜀)汉通报平叛事件)出使(蜀)汉时,得到一本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的书。

刁玄伪造了一些内容加在里面,哄骗吴国人,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最终有天下者,是荆、扬之君!”其实这也不是刁玄的臆造,东汉术士中有这种说法,孙权时期郎中令陈化(后接替顾雍为太常)出使魏国时对魏文帝曹丕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时从晋国投降过来的人也说寿春眼下流传的童谣说“吴天子当上”。孙晧听说大喜过望,说:“这是天命。”立即带着太后、皇后、妃嫔、儿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扬言要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东观令华覈等人极力劝谏,孙皓不听,坚持出兵。

大军出行就遇到大雪,道路毁坏,后宫数千人是不走路的,都坐车。士兵披着盔甲,手持兵器、仪仗,一百人拉一辆车,冷得要死,士兵不堪忍受,纷纷传言说:“如果遇到敌人我们就阵前倒戈。”孙晧知道军心如此后,不敢继续出征,下令撤军。

孙皓出征时,晋国派大司马司马望领军驻扎淮北拒敌。

司马炎从即位后就一心想灭掉吴国,只是他知道时机不成熟,藏在心里不公开表露。泰始四年(268年)罗宪上表建议伐吴,引起司马炎重视,于第二年开始暗中布置策划伐吴,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东莞王司马伷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

由于吴国的连续侵扰、西北鲜卑秃发树机能、匈奴刘孟等叛乱的影响,司马炎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伐吴的准备工作,反而要穷于应付。胡烈、牵弘等本来要用于伐吴的干将却因为平定西北鲜卑叛乱而丧命,对司马炎也是很大的打击。

羊祜率兵出镇南夏,开设学堂,恩抚周边地区,得到江汉民心。和吴国人也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投降的吴国人来去自由。当地有个风俗,官员要是死在任上,继任者往往认为晦气,就将原来的官邸毁坏重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和居室无关,下令不许再这样做。

吴国石城守卫所,离襄阳七百多里,吴军经常从这里出发侵扰晋国边境,羊祜以此为患,用计让吴国撤销了这里的守卫。晋军因此减少了一半的巡逻士兵,减下来的这一半士兵,羊祜让他们去垦田,共垦田八百多顷,大获其利。羊祜刚来时,军中没有百日之粮,到后来有十年存粮。

羊祜治理有方,司马炎干脆下诏撤销江北都督,任羊祜为南中郎将,将汉水以东、江夏的军队全部交给羊祜管辖。羊祜在军中经常是穿便服,身不被甲,身边的侍卫也不过十几个人,而又喜欢外出打猎钓鱼,为此还耽误了不少政事。

有天晚上羊祜又想出去打猎,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在营门阻拦,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怎么能轻易外出!将军的安危,也是国家的安危。我今日只有死在这里,此门才能打开。”羊祜立即严肃端庄地向徐胤道歉,从此以后很少出去。

羊祜镇守荆州引起了吴国的关注,孙皓立即以名将陆抗都督荆州。陆抗到荆州后,严密关注晋国动态,上疏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加紧备战。陆抗提出十七条建议,请求孙皓照此施行。(因十七条建议文本缺失,故史书中没有具体记载)

陆抗的到来,也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司马炎密呈奏表,建议在益州训练大批水军,为将来伐吴做准备。

在晋国忙于平息鲜卑、匈奴之乱时,吴国也发生了一场大的叛乱,差点把西陵重镇给弄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