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

 老梅的碎碎念 2023-08-22 发布于江苏

大脑不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而是为了避免思考而设计的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本挺有用的书,《华盛顿邮报》赞誉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胜利”。开学在即,把此书理一理,迎接开学。

作者威林厄姆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此书运用认知心理学,揭示关于学习与思考的真相。

全书十章,一章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揭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让人豁然开朗,有了十拿九稳的底气。

例如: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对自己和学生的不爱动脑有了巨大的理解。

——重复对于学习很有好处,却不利于学习动力。如此便要试图寻找重复练习与学习动力的平衡点。

……

全书第一章抛出——“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个大问题。人们可能对大脑一直存有偏见——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其实,不。

从脑的结构与功能来看,大脑负责思考的占比很少,是年轻的额前叶(理性脑)担此重任。这部分跟强大的本能脑与情绪脑相比,真的太少太年轻了。而思考耗神费力,缓慢又不确定。认知心理学家给出了:大脑不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而是为了避免思考而设计的

这让我联想到深刻在人类基因的“求存”简单、有效、安全的条件反射般的应对方式更利于生存。自然思考就是为了不思考,学习是为了不学习,让意识进入潜意识(此书用了“记忆”这个概念)。

就像学自行车,开始一定是要集中精力的,来不得一点分心,很是辛苦。一旦学会了,骑行便是自动化过程了,可以分出相当多的精力来做别的事——听音乐,看风景,聊天,甚至双脱手来拍张照……

虽然大脑的设计如此,但这并不代表人类不喜欢思考,不然人类不会在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个“额前叶”。成功的思考大脑会奖励“快乐”(这也是脑结构决定的),给人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何成就一个“成功的思考”成了关键——难易适中,问题可解决。太难够不着,太简单没兴趣。而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是不同的,尊重学生的认知局限,因人而异设计分层性问题成为一种必要。“备课”中“备好学生”。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学?提出问题(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相关),引发好奇心,激发思考,解决问题而带来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否则学生就不喜欢上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