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梁工匠 ‖ 陈俊清——优秀的萨满歌舞传人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3-08-22 发布于辽宁



1996年,在日本奈良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上,法库籍作家、民俗研究学者王国兴先生与法库县相关人士所搜集整理的《萨满歌》(汉军八旗烧香祭祖仪式,也叫汉军旗香)专题片和文字资料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财富”。会后,随着萨满歌被与会的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门收藏,其歌舞传人陈俊清也被世人所了解。
萨满歌源于萨满教。该教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主要表现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和巫术。在亚洲北部、欧洲、北美洲等地区流行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文化。
萨满一词,是我国古代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语言,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来成了萨满巫师的通称,在法库也叫查玛、叉嘛。自唐朝以来,以信仰萨满教为主的契丹族逐渐兴盛,统一中国北方,开始接触中原文化,由单纯信仰萨满教变为和儒释道兼容并蓄,使萨满文化的元素由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崇拜增加了对祖先和英雄的崇拜,祭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并不失“歌舞一体”的北方民族特色
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汉军正蓝旗人夏广祥、房和、王宝廷等萨满艺人,在先辈传授的经祖仪式歌舞艺术基础上,对整套仪式进行了全面整理、认真编排,使这种仪式臻于完善,并传授了陈俊清等很多弟子。
陈俊清,男,汉军镶负旗人。1907年4月25日出生于秀水河子镇彭家堡村石臼子自然屯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卒年不洋),他小的时候只念了三年私塾,以后便照随祖父、父亲下地种庄稼。1920 年,陈俊清十四岁那年拜老艺人夏广祥为师,从此便成了汉族萨满和萨满歌的传人。
陈俊清不但保存了萨满祭祖仪式歌舞艺术的精髓,又根据当地习俗和时事编排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娱自乐节目(娱兴部分), 并传授了吴凤敖等一批弟子。伪满时,他曾因在祭祖仪式中演唱反对日本人奴役的节目而被捕入狱,后经当地士绅保释才得以获得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烧香祭祖仪式歌舞艺术被认为是宣传封建迷信而禁止,陈俊清和他的弟子皆改行成为农民。但陈俊清不甘心这种艺术到他这辈上失传,和吕士中等弟子以坚强的毅力,将唱词和基本舞蹈动作记录下来。陈俊清萨满演唱的歌谣,主要是汉军八旗人烧香祭祖的仪式歌谣,是汉军族人喜乐家堂的时候吟唱的祈神长歌,属民间歌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
陈俊清萨满演唱的汉军烧香祭祖歌谣,不但生动地叙述了烧香祭祖仪式的全过程,其演唱形式有时独唱、有时对唱、有时群唱,约有二十几个曲调,十几套舞蹈动作,十几路单鼓鼓点,也表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尽管不乏迷信色彩,但却反映了自己的心声、民族意识、思想感情、风俗习惯。不但如此,他的演唱还突破了前人单纯唱神、念神的老框子,增加了《破花名》《巧连花名》《绣荷包》等不少“散歌”,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且爱憎分明,很受群众欢迎。
如:
高粱开花节节穿,日本大兵进奉天。
八月初七黄昏后,东北大营被炮端。
老百姓死伤无其数,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万年青开花叶儿松,满洲国警察查卫生。
老头子急忙把院扫,老太太抹柜又搽灯。
姑娘媳妇不敢出大气儿,吃奶的娃娃不敢放悲声。

还有《要出荷》《征国兵》等等,都无情地揭露了日本鬼子、汉奸欺压老百姓的罪行,唱出了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这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俊清也和所有劳动人民一样翻身 当了国家的主人,他又满腔热情地歌颂八路军、共产党。
如:
西番莲开花全靠根,从关里来了八路军。
赶跑中央军解放全东北,领导咱穷人闹翻身。
分房屋来分财产,接着又把土地分。
翻身别忘共产党,吃水别忘打井人。


陈俊清演唱的歌谣动听悦耳,他的舞蹈动作婀娜多姿,还有许多“绝活”。他在摆腰铃的时候,头上顶碗清水,尽管全身舞动,水一滴不酒。 他舞弄单鼓,上下翻腾,见鼓不见人,令人眼花缭乱。

神器


他演唱的是敬神的仪式歌谣,不少唱词是假托鬼神、劝世警人的艺术精华,生动完整,连贯性强,语言质朴简洁,而且保持了许多古代语言词汇,这对研究东北地方民俗、民谣会有所裨益。
由于萨满歌的唱词、音乐、舞蹈积淀了漫长历史时期内不断演化的文化理念,对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诸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在国内外独一无二,受到省、市、县文化部门的重视,于2006年被批准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