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界限的消弭 ——评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

 置身于宁静 2023-08-22 发布于浙江

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界限的消弭 

——评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

图片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巴塞尔姆多采用拼贴、讽刺、戏仿等后现代主义作家惯用的表现手法。他笔下的白雪公主不再是儿童眼中的白雪公主,而是成人化现代化的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已成为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有压抑感,落魄感和嫉妒心,也会耽于幻想,梦着有位王子能把她从无聊的生活中解救出去。但当王子来后,她又感到失落。王子只有着他的血统而全无王子的品行。他碌碌无为,逃避职责,偷窥白雪公主的隐私,最后喝了毒酒而亡。而七个小矮人也不再是守卫公主的英勇骑士,而是处于混沌生活的工人。巴塞尔姆通过这部小说向读者传达了二战后西方世界的混沌和作家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深深无奈。

       巴塞尔姆采用拼接式的语言、不完整的意象碎片解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这种叙述方式不符合传统文学阅读的期待视野,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实生活的随意性决定了我们的口语也是拼接式的,不是特别符合学理的,意象不经过刻意地整合,在实际生活中也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不是像流淌的水。正是因为这种接近生活的语言,也便于巴塞尔姆表现琐细的场景、扭曲的世界和狂乱的遐想。也正是因为这种碎片化的语言,才解构了权威话语下的白雪公主,把原来童话故事中的全部人物拉下神坛,将他们置于与现实的读者相同的地位。在小说的开篇,描述了一位有着六颗像竖列省略号的痣的美女。但随后又说她“头发乌黑如乌檀,肌肤雪白似雪,”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但又不禁让读者错愕:白雪公主也可以这样?越往后看白雪公主的形象越让人错愕:白雪公主早已不是我们童年认识的纯真无暇的白雪公主,而是充满了肉欲的现实女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媒体塑造的明星和真实的明星。媒体所塑造的明星往往只是符合大众审美的形象,他们现实也和我们有善念有恶意,也有优点和缺点。一旦被曝光他们自身与媒体所宣扬的形象不同,他们往往会身败名裂,就如林丹一样。所以白雪公主再纯洁,但那种纯洁只是简单概念的扁平纯洁,远不如巴萨尔姆的白雪公主来得真实。

       同时,巴塞尔姆还常常转化叙述视角,打破以往文学作品中从开篇到结尾一以贯之的单一视角。这种叙述视角让读者有时云里雾里,仿佛盲人摸象。但这种感觉,恰恰和生活带给我的感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无主角的。每个人所认识的世界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每个视角都拼合起来的世界才更接近于本质的世界。正如巴塞尔姆的小说所带来的荒诞而又真实的感觉一样。

       巴塞尔姆对童话的解构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理念:这是个没有偶像和英雄的时代。第一遍读完《白雪公主后传》会有没有偶像作为精神风向标的无所适从,甚至会有梦想破灭的幻灭感,正如卡夫卡的“城堡”所带给我的感觉一般。但他这种消弭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的语言技巧也同时树立了每一个“我”能且只能做自己的偶像的自信。权威的偶像和英雄形象被消解了,但那又何妨?做好自为的自我,“我”便是自己的偶像,自己的英雄。打破偶像的光晕,平民的真我才能浮现。这也许是唐纳德·巴塞尔姆解构童话的用意之一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