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人不如求己

 摄影说事 2023-08-22 发布于河南

【看图学法之11】

求人不如求己

马秀华/摄影/文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2016年9月6日摄于桐柏河南省佛教学院

蕅益大师有几句偈: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只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弥陀口里念弥陀,
不识弥陀怎奈何;
自己弥陀参不透,
临危怎么出娑婆。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口念耳听,但不识本体,不知道自己就是佛,最终还是一场空的。

2016年5月31日摄于淅川县香严寺塔林

我常给佛友们交流,拜佛究竟拜的是什么?
例如,我们身体哪里生病了,去拜拜佛,请佛保佑。眼前的佛会治病么?他不会。但是,佛能教我们智慧啊,什么智慧?就是提示你正确地反省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反观一下自己哪些地方违背了生活规律,探求一下致病的根源所在,在今后的生活中,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杜绝致病的原因。然后该找医生的就找医生,该住院治疗的就住院。我们磕这个头啊,磕醒的应该是自己,所以给佛磕头便是给自己磕头。

2016年5月6日摄于镇平县菩提寺天王殿,现四大天王均予贴金

再如生意作砸了,我们去给佛磕几个头,祈求转机。佛会给你钱么?不会。但是,佛可以给智慧。这个智慧仍然要靠启动你的自性而起作用。你的心不转换,佛是不会给你现成钞票的。我常借用哲学的词汇来套用佛教概念,或者不准确但似乎还能听懂。佛的最高境界就是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经商有经商的规律,例如诚信经营啊,当地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啊,商品的定位啊,价格水平啊等等,个中一定有它的规律可循。拜了佛,佛就会教我们,让我们去认识这些规律,纠正违背规律的做法,我们做了,做对了,生意就会起死回生。这就是佛的力量。但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力量是要通过我们自心去获得的,如果只磕头,不动心,等着老佛爷给你扔钱,那是白磕头。

为此,末学所见:磕头是在磕自己,拜佛是在拜自己,供养佛法僧,也是在供养自己!求佛、求法、求僧,终究是在求自己的那颗心啊!

2017年10月21日摄于镇平县鳌园寺

2017年10月21日摄于镇平县鳌园寺

2017年10月21日摄于镇平县鳌园寺

2017年10月21日摄于镇平县鳌园寺

2014年2月26日摄于南阳市内植福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