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汉族在春秋战国很厉害,怎么到了汉唐以后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不行了?

 where5 2023-08-22 发布于四川

今天周末在家休息,聊点历史。

看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看越觉得华夏族那时候真有血性,可是到了汉唐以后的历史,华夏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几百万的少数民族就能把一个华夏政权给灭了。

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了施展老师的书,他给的解释是说,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中原,草原,高原,一旦中原出现统一王朝,贸易就对外垄断了,逼的草原民族只能走向统一,然后有组织的南下抢劫中原。

施展的理论一个隐含的前提是农耕文明就是打不过马背上的游牧文明,春秋战国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王朝,草原游牧民族可以和多个国家做贸易,和秦国做不了可以和赵国做,和赵国做不了可以和燕国做,这样草原部落就形成不了统一的政权,而一旦中原统一了,单方面垄断贸易定价权,这就会逼迫草原游牧部落结成统一的同盟,从而形成碾压中原的军事优势。

这个解释看似也合理,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点地理决定论的意思了,不过好歹也是一种解释!

我之所以觉得施展的解释不对,主要是在战国时期,被秦国坑杀四十万军队以后的赵国,仅由李牧率领的残兵败将,可以把北方匈奴一次就能斩杀好几万,使得匈奴就不敢南下靠近中原,那时候华夏族任何一个诸侯国对北方草原的优势可以说都是碾压性。

华夏族列国争霸,浴血拼杀出来的战争经验,不是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匹敌的,可以说那时候的华夏族武力值就是这个地球上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被西方吹到天上的罗马军团什么马其顿方阵,都不够战国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军队赛牙缝的。论打战,绝对华夏人是一流的,怎么后来成为不入流的角色了呢?刘邦差点都被匈奴给杀了,汉武帝为了打匈奴差点把汉朝打没了,现在很多人吹捧汉武大帝,但我真觉得汉朝和秦朝比简直弱爆了。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才是我一直想要的答案。

文章表达的意思说是科举制导致的,因为在科举制以前,是军功授爵制,中华民族武德充沛,想当官封爵,封妻荫子得靠战场杀敌。

但科举制的无限膨胀彻底堵死了军功爵制的上升通道,这批靠科举的文官不愿意打战,不愿意有人靠军功升官来分自己的权位。

北宋时期之所以西夏那么丁点人口和耕地的政权就能摁着北宋揍,不是因为北宋时期的蛮夷脑袋上长了通天纹,也不是北方军事技术大爆发了,而是宋朝整个国家的资源流向军队系统的通道被科举制堵死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却是活的最窝囊的,国都被金人占了,皇帝和妃子都当了金人的俘虏了,被抓去东北当奴隶受尽凌辱,宫女们更是变成了金人泄欲的军妓。每每看到这段历史,我总是对宋朝那些文官恨的牙痒痒。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皇帝制度最大的弊病就是,担心权臣篡位,开国雄主还好,后代一弱,就各种防范权臣出现,从而拉低了中央政府整体政治水平。例如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

春秋时期经常出现国君被赶跑,然后在别国的帮助下再次复位。例如齐桓公,晋文公都是这样的,这些人是贵族,讲究格调,不杀功臣。那个时候是讲血统的,国君不是任何人都能当的。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的士人是很有尊严很有血性的,各国国君们也都欣赏这种血性。越到后面读书人越成奴才了,在宋以前大臣是不会向皇帝跪拜了,元明清三朝把整个老百姓全部变成奴才了。

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官员,大都是同乡或者同学,合伙一起糊弄皇帝,喜滋滋一起鱼肉百姓,就算进入到现代了,国企改革依然能看到这方面的影子,他们都彼此心照不宣。古代官官相护是传统,朱元璋一次杀几万个官员也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传统。

古代汉唐一直是标准的军功爵代降制度,并不是子孙代代可保富贵,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绝对不会给埋没,这种制度显然比起后世的科举要优越许多。但汉唐的军事实力依然比不了战国时期华夏族的军力,我们这个华夏族总是强调中庸,但常常走极端,项羽一把火就把很多文化典籍毁了,这可都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就这么失传了。我相信很多兵学典籍如果没有被焚毁,后世的汉人一定能学到很多先进的军事知识,不至于后来汉族被虐的那么惨。汉武大帝就出了一个卫青霍去病,其实这两人和战国时期名将比就是一个渣渣。

就因为全面推行科举制,中华民族的勇武尚武精神和对外拓展的能力大大倒退,游牧民族卷土重来,首都被两次占领,几次签署卖国条约。

宋朝读书考试,投统治者所好的就可以高位,以文制武,民族的灾难就来了。商鞅军功爵数敌人人头是客观分,科举是由主考官来判断,是主观分。曾国藩就曾经回忆,很多进士连基本常识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清朝之前还有其他朝代,但这些人依然能当封疆大吏。

本来科举制度本意是为了削弱世族门阀,但科举选上来的人,又都是一群只知道贪财弄权的官员,而且因为出身低微,没见过几个钱,所以这帮人里贪官污吏那是一窝接一窝,他们上位后变本加厉的剥削老百姓,媚上欺下,奴颜婢膝。

明朝亡就亡在东林党这帮读书人,以至于崇祯皇帝临时前说诸臣误我,满朝大臣皆可杀的感慨。门阀贪,科举文官集团比门阀更贪。崇祯皇帝打战要他们捐款,结果他们都不捐,后来被李自成抄家搞出几千万两。

而且这群科举选拔的文官还挺坏,他们由于掌控了写史书的权力,根本不记录他们所做的坏事,比如贬黜狄青,靖康之耻、杀害岳飞,土木堡之变、多个皇帝之死,文官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但史书却把自己洗的和白莲花似得,坏事都是皇帝干的。

门阀制度容易堕落成种姓制度,南北朝时期门阀堕落了,但比科举文官还是好一些,没有亡国,最终还同化了异族。

科举文官容易堕落成奴隶制度。晚明南方士大夫就在大搞奴隶制度,一个家族就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还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江南奴变,结果这群科举文官老爷们连奴隶都干不过,于是赶紧投靠清军,希望清军帮他们保住财富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南明快速灭亡,清军能在江南站住脚的根本原因。

魏晋时期异族争先恐后融入华夏,五胡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不像科举文官制下两度沦陷异族,剃头留辫子。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老百姓那么痛恨当官的?每到乱世农民起义军都会把当官的剁成肉酱,然后再把当官的全家老小全部斩尽杀绝。最近读了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算是理解了,这群科举制度下的文化人大部分都很无耻。

可以说自从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个极其反动且无能的科举文官阶层。这群文官集团比世家门阀还团结,尤其是南方文官集团,主要就是江浙财阀出身或资助的,非常抱团,排挤其他地区的官员,你要么给投名状加入他们,要么就靠边站。他们在朱元璋时代就敢搞排挤北方人的南北榜案,宋朝、明朝的皇帝都斗不过他们,经常死于非命,清朝有八旗才勉强压住,清末八旗不行了,也压不住了,出现东南互保。

对于这些人,明末清初的学者颜元曾痛斥他们: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

就是这么一群人掌握了主导国家政策的权力,占据了国家绝大部分的财富,富甲一方,妻妾成群。但是文不能载道,武不能杀敌。只知科举收租剥削佃农,奴仆成群,放印子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