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技击中“体外无法”如何实现

 tjboyue 2023-08-22 发布于四川

我在浅谈孙禄堂武学'体外无法’之意”一文中介绍了孙禄堂武学揭示的体用之间的发生逻辑与基本关系。这篇短文主要是介绍技击时实现体外无法的三个要义。

修为孙氏武学如何实现技击时的体外无法呢?

首先还是要解决认识问题。

有人对探究武术中的认识问题很反感,他们认为,老前辈们学拳没有那么多认识问题,就是埋头练,照样练出的功夫比你大。所以他们认为探究武术中的认识问题,对于掌握武术没有用。

的确,老一辈大多是这样,老师不讲那么多,弟子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埋头练,不问所以然。

这是因为,那时没有那么多的资讯,学的人看不到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理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即使学生问,大多数老师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因为他们大多不具有表达他们体认到的拳中道理的能力,个别高明的也就是靠类比式的语境来表达,这种语境相对不同对象,理解上常常完全不同。所以,对于初学者有三年之内无可一日无师之说,即需要守在老师身边,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和掌握。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有关武术各种各样的理论很多,随便在网络上一搜就是一大推。因此研习者很容易被误导。此外,今天的语境对于武术中的道理大多都可以阐述清楚。所以,今人习武为了不被误导,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

孙存周提出研习技击要“体外无法”,那么什么是“体外无法”?

就是技击时运用的所有技法都是源自习武者的本体。

那么什么是习武者的本体?

在孙氏武学中所谓习武者的本体呈现为三个维度亦即三个层次上:性体、法体、技体

所谓性体即孙禄堂所讲的本来之性体,具有先天的属性,这个性体是后天无法改变的,但需要通过后天的实践开启、丰富和建构。其不二法门就是孙禄堂揭示的以极还虚之道由后天返先天。换言之,性体为技击运用的本体,技击运用既要源自于这个本体(本来之性体),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本体,对这个本体(本来之性体)有不断深入开启、不断丰富、不断建构的作用。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开启、不断深入、不断建构这个本体的关键是懂得合理设定进阶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应的阈值即该阶段极点(临界点),同时心态要始终空静,所谓极还虚之道。这个阈值涉及技术的结构、训练的强度以及对抗的烈度等。

因此,一方面,舒舒服服的习武,没有经受足够强度的训练与烈度的对抗,没有达到阈值(临界点)是无法充分开启自己性体的。另一方面,虽然经历高强度的训练,高烈度的对抗,但同时心态不能平和,不能进入虚无空静的状态,也无法开启自我的性体。所以,唯孙禄堂揭示的“极还虚之道”是不断深入开启性体、丰富性体、建构性体的不二法门。性体的开启与建构是技击制胜效能升华之本。

当年孙禄堂、孙存周不仅年轻时都有过云游各地经历无数次生死格斗的经历,而且一生都坚持习武以实战训练为第一要义。同时又谦逊、平和、超逸,如无所能者,呈现的正是极还虚之道。孙剑云老师说,那时他家里每日都有两锅药,一个治外伤,一个治内伤,因为弟子们天天进行实战格斗训练。

习武不知明心见性,不自悟本体,则所习之技、所择之艺,必然盲从,不能合于自身。虽然下一番功夫,但没有一个核心,建立不了自己的体系。

所以,体用武艺要以开启本来之性体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建构自己的武艺,此既是武与道合之本,也是建构合于自身的武艺体系之本。

所以,体外无法的第一要义是从于性体

从于性体是所谓体外无法的第一要义,但不能直接用于技击,所以,还需要开启和建构法体

所谓法体就是体用技击时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即心法、步法、身法等所谓手眼身法步诸多方面的基本要求,如去三害守九要以及六合之势与浑圆之意融合一体的三体之势、意在彼先、反其道而行之、一点子之运用等。进行技击时的具体技法都要出自于法体。唯有这样,平时练的东西才能用上,同时对你平时练的东西也才有一个检验的效果。

所以,体外无法的第二要义是固于法体

在进行实战技击时,在高强度对抗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意外之举,并产生制胜效果。这个意外之举的技法,并非源自你平时训练时的技法,而是偶尔出现的灵感,但却有效。这时对于这一技法就要进行深入研究,即此技法究竟时源自于法体,还是突破了法体。如果是源自于法体,就要在法体的基础上将此技法进一步提炼并化入本能。如果这一技法突破了原有法体,就提示你需要对原有法体进行充实、优化乃至突破与鼎革。

所以,体用技击时,首先法体要守,而且要能固守得住,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对法体进行突破和鼎革。

所谓技体,就是平时练习技击时的基本打法、用法的技术,这些技术在技击实践中要学会活用,而不能刻板死用。活用与死用的区别主要有二,其一,就是要学会掌握对具体技法运用条件的准确判断。其二,就是学会在原有技法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变化、演化的法门。如此,技法才能活用。

所以,体外无法的第三要义是化于技体

因此,所谓技击时体外无法有三个要义:从于性体固于法体、化于技体。

综上,体外无法这三个要义各自的作用是:

性体要从之、顺之、任之。此为创造力之源。

法体要固之守一,化为本能。此为感而遂通之本。

技体要贯通一体,自主演化。此为奇正机变之枢。

故“体外无法”乃是破中有体,体中有破。

非如此,技不能不断进阶,不断创生。

非如此,技不能近乎于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